加強法制教育提升高校生素質

時間:2022-04-01 04:06:00

導語:加強法制教育提升高校生素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法制教育提升高校生素質

1法制教育對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的作用

1.1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法律和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它們都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社會主義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過程既是增強人們法律意識的過程,也是倡導和維護社會主義道德的過程?!暗赖聨缀跎婕暗饺藗兩鐣?、社會活動的一切方面,既包括行為,又包括人們的思想、品德和動機?!狈ㄖ平逃菍崿F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之一,對思想道德建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法律因借助道德基礎和道義力量而更易于被人們認同、接受和遵行;另一方面,由于社會主義法所包含的評價標準往往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一致或接近。因此,法制教育是培養和確立大學生的法制觀念,進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水平,使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的重要手段。

1.2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國家意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是通過法律的形式具體體現出來。搞好法制教育,也就宣傳了黨的政治思想和各項方針政策。憲法第24條明確規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這是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思想和道德的社會主義方向。對于每個公民來說,堅持和信仰某種思想不僅是一種政治道義和思想上的統一要求,不僅僅是一個思想理論問題,更是一種法定的義務和權利。因此,通過法制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正確處理自由同紀律的關系,牢固樹立起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權利義務觀。對大學生而言,國家意識的培養,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公民意識、愛國意識和民主意識。

2法制教育的內容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要以普及法律知識為基礎,以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的法律信仰為主旨,以樹立學生的權利義務觀念為目的。

2.1普及法律知識普及法律知識,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基礎。法律知識是人類法治文明的根基,是法治社會的土壤,是現代法治社會廣大公民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普法作為一種法律信息的告知和法律行為的指導,對于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量,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具有積極意義。

2.2強化法律意識、培養法律信仰法制教育的價值在于倡導法治精神,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質的公民,來滿足法治社會的需要。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重點是要強化他們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的法律信仰。高校法制教育的指導思想應是在對大學生傳授法律知識的同時,重點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教育,注重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法律信仰和法律人格的培養,將法律知識作為培養學生法律素質的載體,著力培養學生的法律至上、公平正義、人格平等、自治自律的理念,培養學生作為一個法治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

2.3樹立權利義務觀樹立學生的權利義務觀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目的。大學生應當正確認識自己與國家的關系、與人民的關系,以主人翁的態度正確對待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學會依法行使權利,并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履行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義務,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觀密切聯系的權利義務觀。

3如何加強高校的法制教育

3.1通過課堂教學傳授法律知識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因此,充分利用該課程專門的教材和教師、固定的教學時間和空間、豐富的教育內容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等優勢。通過日常滲透式的授課,可以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3.2在日常管理中體現法治精神大學生在特定的校園環境中生活,學校的法制教育環境對大學生法制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學校應立足于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校園氣氛,平等公正的對待學生,尤其是憲法所賦予的人格權和受教育權,學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貫徹“依法治?!薄ⅰ耙苑ㄓ恕钡姆结?,在對學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從體現法治的精神出發,本著公平、公正、內容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和信息對稱的原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在校規校紀方面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給學生樹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的榜樣,為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良好的環境,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領悟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3.3注重宣傳和實踐,營造法制教育氛圍當前,對學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要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律觀的宣傳教育,尤其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教育,要讓學生真正樹立“三個至上”的信念。引導大學生了解和把握體現時代精神的法律思想體系,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的法律信仰,使學生深刻認識法律公平、公正、正義的精神實質,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傳授法律知識的同時,應當通過各種宣傳和實踐活動,在高校里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文化氛圍,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刊校報、宣傳櫥窗、校園網、板報等宣傳媒體宣傳法律知識,通過各種講座、演講、辯論、表演以及各種形式的普法實踐活動。

3.4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樹立法制教育典范高校教師和管理者是高校教學和管理的主要力量,他們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能否嚴格按照法律和制度辦事,關系到依法治校的實施狀況,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師和管理者的法律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應該說他們是依法治校的根本,更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典范。所以,高校教師和管理者應熟悉相關的法律和制度,具有很強的法治觀念,具備依法辦事的能力,能夠自覺地按照法律和制度來管理學校事務。大學生法制教育是一項政治性、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教育,每一個教師和管理者都應該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積極依法辦事,做學法、守法、護法、用法的模范,嚴格貫徹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