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法制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11-21 10:34:04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中法制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眾所周知,小學語文課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德育教育平臺。但同時,小學語文教學還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小學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初步法制意識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從三個角度分析了具體的滲透路徑,以此為鑒。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法制教育
法制社會的建設要求必須要做好法制教育,因為這是法制教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法制觀念的建立與增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教育?!吨行W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中也十分明確指出:“將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作為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要求將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滲透到相關學科教學中?!倍W語文教學作為法制教育的平臺之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發揮這一平臺優勢與功能,要善于把握時機,適時滲透法律內容,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的熏陶和教育。這既是新時期社會法制建設的需要,也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梢?,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做好法制教育,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必然發展趨勢,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站在小學教育培養對象的角度上講,教育全面發展的人才是主要對象主體。在經濟水平持續提升的新時期,廣大群眾的法制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且學法、用法的思想也得到了普遍發展[1]。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與身體正在快速增長,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初步法律知識的傳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法制意識的建立,法律常識的掌握以及法律內容的合理應用能夠幫助學生發展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最終實現教育總目標。另一方面,做好法制教育是降低與避免青少年犯罪的有力保障。不管是哪一種不良思想,還是習慣的產生,都不是在短時間內造成的。小學生的思想與行為非常容易被環境影響。近幾年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也埋下了十分嚴重的網絡毒害隱患。不少小學生過于喜愛游戲與網絡。一旦家長與教師沒有提起重視,那么小學生誤入歧途的現象極有可能產生。而小學語文教學能夠使學生學會語文知識,還能通過法制教育的滲透使其明確法律常識,從小建立法律意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路徑
1、發掘課文內容,提高學生法律常識
當前,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家長寵愛,全面保護,在學校學校管理松懈,最終造成小學生養成了過于自我的習慣。倘若再受到外界環境的負面影響,那么他們將很容易形成不良行為愛好,嚴重者出現違法、犯罪行為。對此,語文教師必須要發揮出語文學科的自身作用,通過發掘、組織教材中和法制教育有關的素材來開展法制教育[2]。實際上,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不少內容都可以作為法制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師精心發掘,合理設計,那么法制教育的教育效果將得到很大程度的優化。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一文時,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針對這一句話,教師可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說這里被稱作是鳥的天堂?”而學生在閱讀過課文內容后不難給出答案“因為本地農民禁止他人捕捉鳥”。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則可以站在環境保護的層面上向學生講解與環保有關的法律常識,使學生明確愛護鳥類是所有公民應盡的義務。
2、發揮習作教學作用,加深學生法律認識
作文在語文教學與學習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同時還是開展法制教育的載體。作文可以體現出學生對生活問題、學習問題的真實感受,還可以學生對生活與學習的總結。在習作教學中融入法制事件,引發學生主動、自由思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還能夠實現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性。例如,電視中的《今日說法》、《普法欄目劇》等節目都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肯定,這是因為其中的案例都和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案例的論述、分析都非常形象,標題也都特別有創新性[3]。對此,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這些短片,并以此為素材教育學生掌握更高作文擬題技巧。不僅如此,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案例,讓學生自主考慮問題,抒發觀點,加深理解,并在與其他學生交流觀點的過程中對自身觀點進行健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實現法治教育的滲透。學生的日記所敘述與記錄的都是真實事件或情感,寫日記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開導,自我反省,從而做更好的自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生活實際,包括違紀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等完成每日日記,讓學生在這一平臺中抒發自身感受與情感。教師在評閱學生作文時則要盡可能采用面對面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指導與規范。
3、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法制意識
任何理論的學習都是為實踐做準備的,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亦是如此。最大限度的拉近教學和生活之間的距離,開拓教學平臺,組織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此來高效的滲透法制教育。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舉辦主題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來使學生意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自行開拓第二課堂,利用課外時間進一步實施法制教育。例如,在對學生進行上學與放學道路中的安全教育時,教師可設置一個情景:“今天我是交警”,其目的就在于使學生明確交通規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踐體驗,講解遵守交通規則的優點:保證行人與車輛順利通行。一旦人們都不遵守交通規則,肆意行駛車輛或行走,那么安全故事率將會迅速提高。這樣一來,通過這種印象深刻的教學實踐活動方式來使學生掌握交通規則,意識到交通秩序的重要性,從而為學生個人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早已成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趨勢。因為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識,還能夠實現素質教育的法制教育發展。小學語文教師作為這一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導者與實施者,應意識到法制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挖掘課本內容,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做好法制教育,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知法、守法公民。
作者:王顯彪 單位:貴州省興仁縣新龍場鎮陳家寨小學
參考文獻:
[1]姚蓮菊.小學語文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淺談[J].政府法制,2011(10)
[2]葛家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小學時代.2010,(09)
[3]懂艷敏.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相結合[J].青少年日記.2012,(12)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學中法制教育滲透策略
- 下一篇:群眾藝術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