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法制教育定位思考

時間:2022-04-27 11:06:24

導語:高職法制教育定位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法制教育定位思考

〔提要〕法制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之一,但由于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基礎薄、起步晚,因此許多前提性的問題依然模糊不清。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定位應該是:性質屬于德育范疇;目標注重素質培養;內容趨向職業需求;實踐采取多元綜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定位

黨的十五大確定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寫進了憲法,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伴隨法治國家建設的推進,我國對全體公民法律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是我國人才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而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幾乎與我國的高職教育同時起步,其教育模式脫胎于中職教育、照搬于本科,還沒有形成自身獨特的教育體系與模式,這需要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對一些基礎性問題進行反思。本文從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性質定位、目標定位、內容定位、實踐定位進行了思考,力爭為當下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提供有益借鑒。

一、德育范疇: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性質歸屬

性質問題是探討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前提。只有在縱橫坐標的比較中確定自己,才能進行正確定位。1.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不是法學教育。高校法制教育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制教育是指對所有大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包括兩類:一是對法律專業學生進行的法學專業教育,由各院校專門的法律系部進行培養;二是對非法律專業學生進行的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和加強法治理念的教育。狹義的法制教育僅指后者,即對非法律專業大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其教育活動由各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公共基礎課部門負責實施。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顯然屬于后者。2.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屬于德育范疇。從學科歸屬上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屬于馬克思主義學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屬于德育范疇。根據“05方案”,法律基礎課已經與思想道德修養整體合二為一,構建了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有機結合的新的課程內容體系。在新的教材框架下,更加突出了法制教育的德育要求,新教材將道德教育的柔性引導功能和法律的剛性規范制約作用有機結合,共同擔負著對學生素質培養的使命。既然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不是法學教育,屬于德育范疇而非智育范疇,那么一些高職院校將之定位于知識教育而不是觀念、行為的教育,就是在性質定位上混淆了法制教育和法學教育,混淆了德育和智育,歸根結底就是對高職院校法制教育性質定位認識不清。

二、素質培養: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目標追求

目標問題是高職院校法制教育活動的終極追求,關涉到教育活動應培養什么樣的人?!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指出: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該文件明確了高校法制教育的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根本任務,就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幫助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法制教育的目標定位應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和建設性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是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終極追求。高職院校法制教育作為德育范疇的素質教育,其教育實踐的目標不能僅停留在認知層面,不是單純的學習和了解法律知識和法律條文,而是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觀念,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然而,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教育者仍然對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目標定位認識不清,在法制教育內容方面,偏重法律知識的灌輸,使法律教育成為脫離生活實踐的空中樓閣,割裂了知與行的關系,這種做法既違背了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初衷,也不可能收到教育實效。

三、職業趨向: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內容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中的“職業”二字界定了此種教育的類別與特質。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社會、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一線建設需要的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專業定向,高職院校強調的是職業定向。因此,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內容應充分體現職業要求和高職特色,這就要求職業學院的教育者要具體分析高職教育的個性要求,結合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目標、教學模式、學生特點、行業企業的需求等各個方面要求,構建新的既具有法制教育共性,又有高職教育個性的法制教育體系。具體來說,高職院校的專業培養部門,可以根據職業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有側重地講解不同的部門法。如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加強對經濟違法、經濟犯罪行為的認知;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應深入學習旅游法規知識;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應加強對網絡違法犯罪法律知識的學習。總之,通過學習相關職業法規,使高職學生掌握合法正確的職業要求,能夠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判斷問題,在工作崗位上知法、守法、用法和護法,恪盡職守,更具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力。當然,我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教育的內容定位與普通本科趨同,缺乏針對高職教育的內容。在當前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應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理念對法制教育作出更科學和針對性的調整。

四、多元綜合: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實踐特色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在實踐過程中必須體現多元綜合的特點。筆者認為,多種教育方法的綜合運用,多樣教育途徑相互配合,多方教育力量的有機融合,方能使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真正收到實效。1.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這既是課程本身的要求,也是高職學情的需要,高職院校的學生理論基礎薄弱,相對于理論思考更擅長動手操作,因此在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必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除了傳統的講授法外,應更多的使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視頻教學法等。2.多樣教育途徑相互配合。應積極拓展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途徑,使得課上與課下、理論與實踐相互配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如通過社區法律宣傳、模擬法庭、到司法機關進行參觀調研、組建法律社團等方式,使學生明白法律就在身邊,是學生可觸及、可操作的事情,讓法律變得真實具體。此外,學校應積極應對互聯網時代教學的機遇與挑戰,主動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有效利用網絡的學習資源。3.多方教育力量有機融合。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絕不是學校自己的單打獨斗,還需借助全社會之力,創造多元立體的法制教育環境。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教育的辦學環境更加開放,與社會聯系更加緊密。只有課堂教育與學校全員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配合,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環境系統,共同發揮作用,高職學生的法制教育才能得及時、正面的強化和鞏固。

作者:周海波 單位: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