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地理法制教育
時間:2022-10-17 09:41:10
導語:淺談高中地理法制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是針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對法制教育的滲透作出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作用和意義,然后對其滲透途徑進行了介紹,這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更好的滲透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法制教育;作用;途徑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地理環境是重要的核心部分,也是實現人類長效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對地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對法制教育的滲透,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環保責任,對環境改善和人格健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也是提高我國環境保護效果的重要方面。
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樹立環保責任。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目前全球性的問題,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對于高中生的學生來說,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滲透法制教育是十分重要,對實現我國社會和諧、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對法制教育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形成低碳觀、節制觀和資源觀,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大自然生態環境中的一員,加強環境保護是十分必要的[1]。為了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滿足眼前需求的同時,需要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比如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播放環境保護和破壞相關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危機感,構建正確的成產和生活觀念。(三)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學效果。通過法制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自身所處的環境也是法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學生對相關的地理知識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在高中的地理教材中,包含著部分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知識,教材通過直觀、形象的方式來展現出豐富多樣的內容,有組織的結合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教學內容,用更加現實的手段來展示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也進一步的提高了學生的法律素養[2]。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途徑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環境不斷惡化,在全球范圍內的環境、資源以及人口等方面的問題不斷突出,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其中的地區經濟差異、人口問題、資源匱乏、植被破壞、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問題與地理知識密切相關,另外在地理教學中還包含著部分環境保護國家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南極條約》、《保護世界自然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等,同時針對不同的環境問題也制定了相應的保護條例,如《海洋公約》、《維也納保護臭氧層公約》等。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需要強調時機[3]。(一)教師需要加強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首先就需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掌握,在日常的行為中更加注重,體現出一定的護法、用法以及守法的自覺性。另外,為了使法制教育與地理教學更加的貼切,教師還應該加強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出最佳的滲透結合點,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來滲透法制知識,注重雙邊活動的開展,這樣一來,學生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學習和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夠學習到相應的法律知識。(二)加強對法制滲透教學的把握。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所有教學的主體還是地理知識,要將知識文化課和法制課有效的結合,加強因材施教,把握好滲透的“度”,這樣才能夠獲得最佳的效果。首先教學中的地理知識與法制教育內容之間要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樣才能夠實現知識面的拓展;其次教師需要做好準備工作,既能夠保證地理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針對教學中存在的突發問題也能夠很好的處理,把握滲透的時機;最后是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在心理和年齡方面的特征,在講解法制知識的需要需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程度來適當開展[4]。(三)加強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結合。在滲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相關的地理知識來進行有效的延伸,學生就能夠將地理知識向相關的法制內容拓展。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與國內外發生的政治環保事件相聯系,同時還需要充分的分析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政治發展現狀。這樣一來,教學的現實性得到顯著提高,法制滲透教育也能夠更好的開展。比如在學氣環境保護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然后引導出《維也納臭氧層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等國際公約,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結語:總的來說,通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相關的法制教育,學生能夠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了解了相關法律知識。在實際滲透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開展教學;其次是加強對滲透教學力度和時機的把握,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相應的法律知識,實現地理教學內容和法律知識的有機結合;最后是加強對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法律教育的現實意義。
作者:楊子宜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四中學
參考文獻
[1]袁會林:地球是我家,人人愛護它——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1-6.
[2]陳梅,付蘭,何峰峰,匡其羽:論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4,06:83-85.
[3]黨亞靜: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J].學周刊,2016,10:85-86.
[4]王冰清:淺談當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環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269-270.
- 上一篇:高中語文法制教育論文
- 下一篇: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實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