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制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29 09:46:13

導語:小學道德與法制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道德與法制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正確思想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的關鍵性階段,對此,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學生在人生初始階段形成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了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可以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將道德與法制教學課堂開展到日常生活中來,本文首先介紹了小學生道德與法制教育工作中的難點,然后從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等方面介紹了如何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以期對相關教學工作的展開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制;回歸生活

一、小學道德與法制教育的難點

1.教師知識儲備不多。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開闊的眼界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實際上這樣優秀的教師并不多。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教師不同,其教學質量也各不相同,很多教師在道德與法制課堂上僅僅教授學生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導致道德與法制教學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也使原本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喪失其應有的活力,這對小學生領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會產生限制,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發展。2.容易空喊口號。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知識輸入,造成教學課堂乏味無趣,再加上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內容多涉及政治,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關聯較少,這使得很多學生面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都像是在聽與自己無關的空洞的大道理,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都無法與教師產生共鳴,也無法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指導自身。由此可見,如果道德與法制教學不能回歸生活,引起學生思想共鳴,就很難產生實際效果,單純枯燥的知識宣教只能是形式表現,無法給接受教育的學生們帶來思想上的影響和生活行為上的指導。3.評價不全面。一個人的思想是十分復雜且易變的,教師甚至家長很難及時洞察學生在思想上發生的改變和存在的問題,更無法對其進行疏導和教育。另外,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的學校教學非??粗乇砻婀こ?,過于注重教師的教學進度而忽略了教學質量,家長也是過于看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忽視了其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實際上,單純參考教師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是無法對教師的思想道德與法制課程質量進行評價和監督的,為此,學校相關管理層應建立起完善且全面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提供積極的輔助。

二、如何運用生活化教學提高道德與法制教育質量

1.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經驗相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不僅應包括書本知識,還應結合每個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內容設定,空洞的書本知識會抑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如果能將課堂教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學生主動去思考生活中的各種是非對錯,同時根據自己的是非觀念對其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評判,也可以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進而積極主動地去體驗生活并了解社會。曾有學者經過調查總結發現,課堂環境的活躍程度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成正比的,舒適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為了促使學校道德法制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充分結合,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稍加改變,例如,學生在放假的時候,教師們可以告訴學生在完成作業以后,抽時間將自己近幾天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存在一個本子上,開學的時候在課堂上和教師同學們一起分享,讓其他同學對事件中的主體客體行為分別進行評判,并在課堂上展開溝通和討論,闡述自己所認為正確的做法。這樣,每個學生都會在聽同學講述事件的過程中經歷一次生活體驗,這也是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方式,只有經歷過真正的體驗之后,學生們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和切實的體會。2.在生活實踐中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在開展小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制教學的實踐中,不僅要對課本知識進行仔細剖析,尋找高效的講解方式,還要帶領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在個人實踐與體驗中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感悟,這有利于將學生的知識和行為一體化,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創造生活、升華情感。創造生活情境也是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們進入一個充滿情感、易于溝通、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產生切實的情感體驗,這樣不僅易于學生接受教學知識,還有利于其將美好的情感體驗轉化成高尚的道德品質。4.將生活表現納入評價。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學校和家長對教學成果的評價大多是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和課下作業的完成情況,但是這種只關注結果的評價方式使得教師和家長們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努力,這樣不僅不利于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會使學校的道德法制教學工作與實際生活越來越遠。為此,教師可以主動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標桿,在平時教學工作中多與學生交流,關心其日常生活。在談話中,一旦發現學生存在思想問題,就及時同家長進行溝通,也可以順便了解學生在課堂之外對道德與法制知識的實踐情況。

三、結語

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小學生道德與法制教育問題逐漸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傾聽家長和學生的期望和學習需求,運用更加先進的教學方式,與生活化教學內容相結合,努力提高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的質量,真正使教學工作回歸生活,促進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體制的不斷完善。

作者:陳紅蓮 單位:浙江省桐鄉市洲泉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宮海洋.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回歸生活化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