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中小學生法制教育
時間:2022-12-24 03:04:40
導語:如何加強中小學生法制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加強法制建設最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可見中小學校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從校內、家庭、社會、自我教育等四個方面闡述了對中小學生增強法制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社會;學校;家庭;法制;宣傳;教育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存亡,民族的振興和社會的穩定。中小學校如果能夠積極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中小學生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從而遠離不良行為,遠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一、創造良好的學校法制教育環境
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教育,當前來說主陣地還是在學校。因此,要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就要重視加強學校法制教育。1.開設專門的法制課程,使孩子從中小學學法、懂法、守法。中小學校應從公安系統聘請專業的法律輔導員,開設專門的法制課程,定時向學生傳遞法制信息,灌輸基本法律規范,讓學生明確哪些是不良行為,這些不良行為有哪些危害,可能受到哪些懲罰,使一些法制文化宣傳教育淺顯易懂地進入廣大青少年的心里,強化學生的法制知識和依法辦事的習慣。2.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和課外活動,寓教于樂。學?;虬嘀魅卫蠋煻ㄆ诳梢越M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視頻,通過板報,墻壁文化、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廣泛向學生宣傳法律規范。在班級還可以舉辦模擬法庭,自編自演小品、相聲等趣味活動提高學生法律素質,從而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3.提高教師的法制修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和學生行為的塑造者,每天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也是教師。要想讓學生有效提高法制意識,作為教師就要主動閱讀學習法律相關書籍,拓展自己的法律知識,提高個人的法制修養。在平時的工作中,積極的做到依法治班,采取多種形式向學生滲透法制思想。學校也可成立專兼職法律工作咨詢處理室,遇到學生之間的問題、矛盾用法制加合理的方法去幫助解決,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構建積極的家庭法制教育環境
中小學孩子們最重要的學習生活環境,除了學校還有家庭。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各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親密和諧的家庭關系、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必備條件,也是對廣大青少年實施法制教育成功的基礎。大量調查表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缺乏家庭管理的情況下形成的。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遵紀守法、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做個品德高尚、志趣高雅的人,為孩子做出表率。夫妻之間的互敬互愛,互諒互讓,關愛孩子,為孩子創設一種充滿溫馨、愛意的家庭氛圍。此外,父母還要把那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垃圾網站、暴力游戲等不良文化內容過濾掉,盡可能使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一片凈土。多帶著孩子觀看一些法制宣傳教育短片和視頻內容,并對孩子做好預防教育,使孩子們從小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意識到違法的后果有多嚴重。
三、創建規范的社會法制教育陣地
首先,作為政府或法制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凈化社會環境,讓法律秩序呈現于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依法構建法制社會,形成人人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社會局面。其次,文化出版和司法機關等部門應加強協作。多制作一些法制文藝演出,出版一些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漫法制片、法制漫畫,播放法制電視專題片,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中多一些積極因素,利用正面教育的作用,真正形成全社會牢不可破的法制教育陣地,讓中小學生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大環境中,從而遠離各類違法犯罪。
四、形成完善的自我法制教育機制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未成年人進行自我防范和贏得社會保護的有效途徑。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于事的。因此,培養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還要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建立良好的校內外人際交往,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及約束的能力。作為擔負教育職責的中小學校更要引導學生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擴展視野,培養興趣,教育學生自覺遠離各種不良行為,使他們從小學會時時規范自己的行為,增強法制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健.中小學法制教育的價值、目的及基本內容[J].教學與管理2013-09
[2]夏明道.中小學法制教育之我見[J].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2018-12
作者:劉建峰 單位:吉林省農安縣實驗中學
- 上一篇:語文教學滲透美育分析
- 下一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