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考試形式改革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05 05:36:00

導語:高職院??荚囆问礁母镅芯空撐囊晃膩碓从诰W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荚囆问礁母镅芯空撐? /></p> <p>摘要: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高考改革的進一步推行,高職招生入學考試的改革也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作為高職人才選拔與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我國高職招生入學考試在考試形式、科目、內容等方面,都存在著大量問題。既是高等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在社會發展中有著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高職招生入學考試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入口”,對高職以及社會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現階段考試模式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進行考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討了<a href=高職院校考試形式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考試改革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監控和評定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對學生來說,考試不僅是考察和評價學生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方法,而且是決定學生未來培養方向的依據。從教育本質上看,考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在于“以考促學、以考促教、以考促管”,以調動學校、教師和學生各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和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高職院校而言,考試更應側重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和評價。

一、高職院??荚嚫母锏谋匾?/p>

近幾年,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已經從強調規模擴張轉為追求質量效益和加強質量監控。而考試作為檢驗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必須進行改革。

1、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其考核方式不能僅僅局限于對理論知識的考核,應該改變以往的考試觀念,對考試內容、考試方式進行改革,建立一套適合高職學生培養目標的考試體系。

2、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比較活躍,但自制能力相對較差,另外學生來源比較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這些特點決定了高職院校的考試方式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轉變傳統的考試觀念,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考試方式,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考核,以更好地發掘其能力。

二、我國高職教育考試存在的問題

1、校方主導、標準不一

我國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是由學校內部專家教授設計的,教學質量評價主要依賴于學校自身組織實施的考試。由于不同學校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結構把握不同,對教學質量和考試質量衡量的尺度不一,尤其是一些學校的教學設計和質量認證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變化的不同步,甚至與學生未來就業崗位需要相差甚遠,從而造成了高職生的培養質量和能力水平相差很大,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客現全面反映知識能力水平,使社會和企業很難據此挑選合格適用的崗位人才,嚴重影響到學生就業和高職辦學聲譽。

2、結構失衡、形式陳舊

目前,知識與技能并重、以能力為中心的職業教育觀念已得到教育界的認可,各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比重基本占到教學計劃總教學時數的40%以上。但這種結構變化并沒有在考試中反應出來,多數學校對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的考核并不重視,甚至有的學校基本不進行技能與能力考核??荚噧热萑韵抻诮滩暮驼n堂講授的范圍;考試的重點依舊是理論性、知識性為主;考試形式大多還是傳統的單一筆試。這種考試從內容到形式都與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目標脫節的狀況,把教師的“教”重新拖回到學科教育的老路,導致學生的“學”成了“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式的應試性學習。由于對能力考核管理松懈、標準不明,師生對實習實訓重視程度低,不少學校的畢業實習性質變異、重心錯位,或者成了勤工助學的變種,或者成了提前畢業,實習實訓效果不良。3、功能異化、目的錯位

高職院校的考試工作本應具有促學促教、促建促改、督導激勵等多項功能。但不少學校僅僅把考試視為評定學生課業成績、確定學生是否可以畢業的一種手段,很少學校能把學業考試當作評價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判斷教學質量升降、找出問題與原因,從而尋求改進措施,控制、保障教學質量的手段??荚嚬δ艿漠惢⒛康牡腻e位,直接影響了考試的種類、性質、內容、標準和組織形式的選擇,如重總結性鑒定性考試,輕形成性診斷性考試;考核標準和尺度過松,課程淘汰率低;考試管理松懈,考風不正。凡此種種,導致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提供的成績認可度不高。

三、我國高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

針對我國高職教育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借鑒德國、澳大利亞和英國職業教育考試的做法,筆者認為我國高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基本趨勢和方向,應當是:

1、主導與標準上向“第三方認證”發展

建立一個便于被社會普遍認可的高職教育課程標準,淡化教學質量、學生課業考試以學校和教師為主導的內部評價方式,強化以外部評價為主導的第三方認證方式,可以改善當前不同學校對同一專業學生的課業標準不統一狀況,使不同學校的同類畢業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結構大致相當。其特點都是以職業資格課程為中心,以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引導和規范職業教育行為,用統一的職業課程教學和考試標準規范學?!敖獭薄翱肌钡膬瓤秃托问?,通過

外部認證方式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可信度,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

2、方法和內容上向“能力中心”發展

國外高職教育考試主要是職業資格和職業能力鑒定考試,考試內容主要是與學生將來職業崗位需求密切相關的技能、能力和基本理論知識。與理論考核相比,實踐能力考核比重大、要求嚴。這種重技能和能力考核的教育考試模式符合高職教育針對崗位,強調應用,注重實踐的本質特征。

在學校主導考試的情況下,高職院校自身應主動構建符合國家職業標準、符合職業崗位需要的,以“能力為中心”的考試測量體系,尤其是要把職業能力考核放在各種考核的中心位置,積極探討學生職業能力獨立考核新模式。破除以往在考場筆試答卷的固有模式,把考試重點由知識向技能轉移,考試內容由教材向職業崗位要求轉移,考試地點由考場向工場轉移,考試過程由教師監考向專家觀測轉移,成果證據由試卷向產品(作品)轉移,使考試更加貼近職業、貼近崗位,考核成績與學生的具有的技術技能水平基本相當,真正體現考試的職業教育特色。

3、性質與結果證據上向“兩考互通”、“雙證融合”發展

我國職業教育考試有些類似于德國“雙元制”的考試。所不同的是德國“雙元制”實行學校、企業和行業協會“三元”主導,學生要參加三方分別組織的考試,而我國職業教育考試實行學校“一元”主導,學生要參加學校學業考試,在實行“雙證書”制的高職院校,還要附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由于受到當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程度、校企合作深度、國家對“雙證書制”尚沒有具體實施細則等限制,一方面學校組織的學業考試往往出現前面所說的重理論知識,輕技能傾向;另一方面學生必須參加內客大致相同的兩種考試,既給學生造成過多考試負擔,又會導致考試資源浪費。

設想是:(1)改革課程體系,明確課程標準。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設置專業課程體系,以職業崗位工作要求為依據確定課程標準;《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已明確分類,但尚沒有職業標準的,學校要積極組織專家,制定自己的標準,建立職業技能考核試題庫,進行校內鑒定考試。這是“兩考互通”、“雙證融合”的基本前提,也是學校在國家職業標準建設中應承擔的義務。(2)改革考試管理模式,推動“兩考互通”,成績互認。職業院校負責專業知識、職業技術技能的教學訓練,承擔專業知識、綜合素質考試,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認可為職業知識與職業道德部分的鑒定成績;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負責操作技能部分考試,職業院校認可為學生校內課業考試成績。

考試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指揮棒,對教學內容與標準、教學方式與手段、課程建設與革新等有重要導向作用。高職院校考試向“第三方認證”、“能力中心”、“兩考互通”、“雙證融合”的基本方向發展,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律,能在職業教育改革中起積極導向作用,值得在辦學實踐中加以關注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李德春.高等職業教育考試制度改革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06;(12)

2.陳耀敏.高職高專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