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優化師生關系論文
時間:2022-07-20 09:02:00
導語:高校優化師生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認真剖析新形勢下高校師生關系的現狀、特點,尋找到改善和優化師生關系的對策,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等學校;師生關系;對策
師生關系它是學校環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很多文章是立足于中小學,探討師生關系問題。本文在參與教學研究項目基礎上,試圖從高等學校的視角分析師生關系。
一、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師生關系的好壞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理論和實踐。但是調查表明,當前高校師生關系存在著諸多亟需改善的問題。
1、師生交往少,關系淡漠。師生除課堂教學交往外,課后各自行走匆匆,哪怕碰面也不見得師生互打招呼,感情溝通渠道出現明顯縮小的趨勢。據走訪了解,除了上課外,絕大部分學生課后與老師的接觸為零。原因很復雜:大學擴招了,學生越來越多老師顧不過來了;科研和生計的壓力讓不少老師很難花更多精力在學生身上;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學生和老師之間就容易產生代溝。師生關系冷漠必然影響到課堂氣氛和教學質量。
2、師生關系的疏離,造成學生的心理失落感。有人認為,老師對學生的少管制有利于個性的張揚和發展;也有人感到一種失落,他們習慣了在老師的教誨和指導下一步步前進。對于師生關系的疏離,高校教師認為:大學的班級觀念松散,學生多住集體公寓,上課地點也不固定,學生很難管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如高中時期,加之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日趨多樣化,大多數學生不輕易找教師;且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務,也難以顧及與學生的過多交流。
3、課堂單向灌輸多,師生平等溝通少。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一種雙向的教學相長和師生互動的關系。實際上多數高校教師仍然以講授為主,課堂上僅僅是老師的講解和學生機械地記筆記。有的老師說:我曾經也嘗試過采取課堂討論式教學,但大多數學生不愛提問,討論效果不佳。比如就有的大三學生而言,除了英語口語課,20人的小班制,基本上每個同學都有自由發言的機會,其他很少有課能讓大部分同學暢所欲言。
二、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分析
1、外部環境因素。大學不是孤島,社會環境的任何變化都會傳遞到大學之內,影響著師生關系的變化。高等學校與周圍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外面的一切變化也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F在,大部分學生社會意識強,選擇自己創業,在學習之余,兼職工作等等,這樣不但有時會與學習脫節,更與老師徹底封閉。
2、師生自身因素
①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隨著大學的擴招,現在老師面對的學生越來越多,老師又有繁重的其他教學和科研任務,跟學生交流機會不是很多。很多高校大部分公共理論課采取多班合上的“大課”制,特別是大一、大二都是基礎課,教師因上大課到學期末也叫不上學生的名字,更談不上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習、思想、智力與個性等。對個別專業來說,一共有6個班,每班都40多名同學,即使上專業課,教師也并非能認識其中的大部分。
②教育教學方式運用不當。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誤導,還有些高校教師總在盡心訓導,學生經常體驗的是被動和無奈。主要原因是雙方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書本知識的教與學上,相互缺乏人際交往的動機和愿望,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更是難以得到培養和發展。
③教師不能公平地對待學生。高校師生關系實際上也是一種普通的人際關系,人的喜怒哀樂的情感也都會在其中自然地流露出來。一般教師比較偏愛才能出眾的學生;而不認真、成績差、愛惹事的學生,教師則看不順眼。如果缺乏理性的指導,教師在評價、對待學生時就會感情用事,就會有失“公正”,作出對一些好的學生和不好學生都不盡合理的評價。
三、改善師生關系的對策
1、學校要全面樹立學生主體觀,做好育人工作。全面的學生觀要以學生為本,把立足點放到學生全面發展的軌道上,做好改善師生關系的各項工作。其次要為師生交流創造平臺。學校要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我教育和服務,學校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參加學生活動,教師下學生寢室了解生活、思想現狀,增加交往頻率,使師生關系在和諧、團結、共勉的氛圍得到升華。最后要改革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與方法。學校課程安排不合理,也會影響到師生關系。在教學方式上,壓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向填鴨式教學,擴大課堂討論。
2、要增強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師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它是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師通過自身對事業的忠誠和執著的追求,通過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這些優良品質會使學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響,易于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氛圍。其次要善于創建平等的、使學生敢于質疑的教學氛圍。教師應積極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更多的角色,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讓學生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教師保持良好的互動狀態。最后教師更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在學生成績的評定、各類評優評先及學生入黨問題上要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客觀、全面地予以評價,這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的建構,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3、學生有義務做好“生”的角色,增進師生關系的和諧。主要做到幾方面:①以師為尊,以感恩之心改善師生關系。教師在心理上有被學生尊敬的需要,學生尊敬教師,必然產生積極的效應。對教師的尊重,體現為課堂上對老師的真誠問候,對課堂秩序的維護遵守,課堂下對老師教學內容的合理建議,對課后作業的認真完成。②以學為本,以優良學風鞏固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和諧,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學生具備優良的學風。大學生要牢固樹立以學為本的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是師生關系和諧的基礎。③與師互動,以積極參與增進師生關系。師生互動不僅僅需要教師的發動,更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認真聽課,還要多與老師溝通交流,同時學生還應該主動尋求在課堂外與老師交流的機會,這也有助于加深師生感情,和諧師生關系。
4、社會層面積極努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大學生的社會意識加強,他們已不再滿足于僅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而是更希望直觀地認識社會、煅煉自己,以便更快地適應社會。于是各種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兼職、打工等等,大學校園成為知識輸入與輸出的大系統。面對這一新形勢,再采取封閉的態度顯然是不明智的,這就給教師工作提出了挑戰。教師不僅要面向學生,而且要面向社會,建立以知識傳授為媒介,以心理交融為基礎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社會也要給予學校一定的配合,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 上一篇:副總經理求實創新打造高速示范路事跡演說詞
- 下一篇:高職構建隱性知識管理途徑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