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動物詞匯的語義內涵比較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2 04:05:00

導語:漢英動物詞匯的語義內涵比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英動物詞匯的語義內涵比較研究論文

摘要:詞匯是構成語言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因素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反映著語言的發展狀況。同時,語言詞匯是最明顯的文化信息載體,包含著大量的各種文化特征。動物詞匯在很多語言中都有,但由于文化差異它們的內涵也不同。為此,本文從詞匯意義角度例舉和對比了漢英語言里一些典型動物詞匯的不同文化內涵,為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鑒。

關鍵詞:動物詞匯;詞匯意義;文化內涵;對比

語言是一種社會文化,它是社會文化發展的產物。任何語言的存在和發展都離不開其產生的社會文化環境,語言是文化的反映,文化也反映著語言,語言和文化密切相關,彼此不可分割[1](P5-6)。詞匯是構成語言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要素,反映著語言的發展狀況,承載著文化的信息[2](P21-22)。美國社會語言學家C·恩伯曾說過,“一個社會的語言能反映與其相對應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則表現在詞語內容或詞匯上”[3]。因此,對于詞匯學習與使用者來說,不但要掌握它的字面意義,更要了解其豐富的文化意義。母語相同的人,由于民族文化行為與模式一樣,對于某個詞的文化意義不需要別人言明也能理解。但是他們在學習和使用另一種語言詞匯時,即使一個很普通的詞,因為不了解其文化背景,也很難認識它的聯想意義[4]。由此可見,研究不同語言詞匯的文化內涵差異,對于語言的教學、學習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在與動物的接觸中經過長期的馴化、使用與觀察,創造了豐富的、形象的、直觀的及獨具文化特征的動物語匯,因此,探討動物語匯的文化內涵,更有助于對其他詞匯文化內涵的理解論文。

一、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產生

詞匯意義標志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也受到人們所屬群體文化的影響和制約。詞匯意義常常有三個層次[4-5]:指稱意義(referentialmeaning),又稱外延意義(denotation),指詞與客觀或虛擬世界中的現象相聯系的那一部分意義,即詞的基本意義或字面意義;內涵意義(connotation),表示人們對該詞所指的事物所具有的感情和所持的態度,內涵意義含有感情色彩;文化意義(culturalmeaning),指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賦予詞匯的附加意義和引申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動物是人類古老而永恒的朋友,從獵物、家畜、觀賞動物到寵物,動物詞匯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而發展,人類對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多。在許多的神話故事里,動物還被擬人化了,人們把他們的感覺和情感,甚至一些事件及自然現象都與各種動物聯系在一起,而這些動物被認為是像人一樣代表不同性格。在人們看來,動物已經成為一種象征,而這種象征也反映在了語言里,在這一過程中,動物詞匯逐漸在語言中也有了自己的涵義[3]。對同一民族來說,往往對于某種動物產生相類似的認識,會對一些動物名稱產生相類似的聯想,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和一代代人的創造和積累,就形成了獨具本族社會文化特征的豐富動物詞匯和相對應的語義體系。但是各民族由于地域文化、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往往對同一動物產生不同的聯想意義。所以,動物詞的文化意義是指它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而產生的意義,這種文化是社會賦予詞語的引申義、隱喻義、借代義、聯想義、象征義、感情色彩、語體色彩以及特有的含義[6]。

二、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分析

為了更好地分析動物詞匯的文化內涵,本文選取一些與傳統文化或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典型動物詞匯,如龍、虎、獅、鷹、狗、馬、牛等為代表,來探討漢英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差異及原因[4,6-8]。

1.龍

龍在我國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它集蛇、鳥、馬、鹿、魚、鷹等八種動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能上天、入地,在陸上走、水里游、空中飛的本領。對中國人來說,龍是神圣的象征,它一直以來被看作是中華民族的祖先——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人叫自己是“龍的傳人”,中國的封建君主被稱為“真龍天子”,穿著“龍袍”,住在以龍為裝飾物的宮殿里。因此,在漢語中有關龍的成語大多都是褒揚之詞,例如:“龍騰虎躍”、“生龍活虎”、“龍鳳呈祥”、“龍飛鳳舞”、“望子成龍”等。英語里的dragon和漢語里的龍一樣都是人們假想的動物,但卻有著不同的涵義。在Webster’sEncyclopedic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韋伯斯特大百科全書辭典》)中,龍(dragon)被解釋為“afulgurousmonstervariouslyrepresented,generallyasahuge,wingedreptilewithcrestedheadandterribleclawsandteethandspoutingfire”。許多中國人都會“望子成龍”,但它的字面翻譯“toexpectone’ssontobecomeadragon”,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講是非?;闹嚨?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dragon是一種嘴里噴火、有三至九個頭的邪惡的妖怪。龍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惡的象征,在Bible(《圣經》)中,上帝把Satan(撒旦)稱為“thegreatdragon”,因此龍在西方文化中給人的聯想與東方截然相反,現代英語中用dragon喻人常包含貶義,如果把一個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兇猛,令人討厭。

2.虎和獅

對于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身上長著漂亮的條紋的虎,中國人是非常熟悉的。人們認為老虎體格健壯、性格勇敢,因此常用“虎頭虎腦”來形容一個男孩身體健康結實。老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王者、威猛力量的象征,同時中國人也認為它代表著尊嚴、高貴,因為老虎被稱作是“獸中之王”?!吧街袩o老虎,猴子稱霸王”就是說明老虎王者地位的,漢語中常用虎來形容威猛用武和雄心膽量等,諸如“虎將”、“虎威”、“臥虎藏龍”、“如虎添翼”、“生龍活虎”、“龍騰虎躍”、“龍行虎步”、“猛虎添翼”、“虎背熊腰”、“虎嘯風生”、“將門虎子”、“麟角虎翅”等。英語國家的人和中國人都認為老虎代表著兇猛,但是,獅子也是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在許多西方神話故事里,獅子是百獸之王,在英語中百獸之王不是老虎而是獅子,CollinsCobuildEnglishDictionary將“lion”一詞解說為“apersonoracountrythatisconsideredtobestrongandpowerful,andwhichotherpeoplerespectorfear”,如thelion’sshare(獅子的一份最大的一份),regalasalion(獅子般莊嚴),beardthelioninhisden(太歲頭上動土)等,絕大多數英語國家的人們認為獅子代表著高貴和權利。因此,人們用獅來形容一個人或國家強大有力,讓人感到尊敬或恐懼。例如“theBritishLion”就是英國的別稱,“Lion”用來指國王查理一世。

3.鷹

鷹是一種掠食鳥類。由于它兇殘的本性,中國人經常把它和邪惡、兇殘的人聯系在一起。比如“鷹犬”就是指被雇傭來的像獵鷹和獵犬一樣的暴徒,“鷹鼻鷂眼”用來描述一個人長著鷹勾鼻、禿鷲眼,一副陰險殘暴的樣子。在西方文化中鷹代表無畏和力量,它是美國的國鳥,禿頭鷹則是美國民族的象征,美國人稱勇敢的戰斗機飛行員為鷹。

4.狗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狗是一種另人討厭的動物。由于漢民族對“狗”這一動物的思維定勢和聯想習慣,漢語的“狗”在直指意義的基礎上粘附上了明顯的漢民族文化心理色彩,蘊含著國俗語義:“狗”從頭到腳,從里到外,渾身上下一無是處。凡與“狗”組成的詞語也往往給人“卑賤惡劣”等的聯想,在大多數漢語詞語里狗都有貶損之義,比如“狗頭軍師”、“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狗血噴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喪家之犬”、“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腿子”等。然而,狗在英語民族里卻是一種愛畜、寵物,常作“忠誠的人類朋友”的同義語。在英美等國,許多人愛狗如命,有的人沒有子女,便拿狗來代替,他們的狗能得到相當多的“優待”,如為狗立戶口,買食品、玩具,甚至還有人買墓地,社會上有專門為狗服務的機構,如寵物商店、餐館、診所、美容院、旅社等,愛狗已成為他們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英語中有這樣的短語,如:luckdog(幸運兒),doglike(忠實于主人的),topdog(最重要的人物),bigdog(大亨、要人),cleverdog(聰明的孩子),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olddog(行家),Everydoghasitsownday.(凡人皆有得意時)。

5.馬和牛

馬是中西方國家人們都非常熟悉的動物。在漢語中關于馬的詞匯不少,而且多用來表達美好的意思,比如古人常用“千里馬”來稱呼杰出的人才。千里馬在古代又被稱為“驥”,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說人老卻壯心不已的杰出之士;“駒”指幼馬,漢語中的“千里駒”指年輕少壯的杰出人才;“黑馬”指競賽中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獲勝者。還有一些關于馬的成語,如“一馬當先”、“千軍萬馬”、“天馬行空”、“汗馬功勞”、“老馬識途”、“車水馬龍”、“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等。許多英語國家都起源于游牧民族,馬在其歷史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歷史上英國人嗜好馬,馬的使用頻率很高,當然就有許多與馬有關的說法。如putthecartbeforethehorse(本末倒置),getstraightfromthehorsemouth(據可靠信息)。horse也可用來喻指身體強壯的人,如asstrongasahorse。中國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牛是農民的主要耕作工具之一,所以牛在漢語中使用的頻率非常高。在漢語中,關于牛的詞語也不少,如“牛力氣”、“牛脾氣”、“執牛耳”、“初生牛犢”、“牛刀小試”、“牛高馬大”、“牛角書生”、“老牛舐犢”。然而,由于牛畢竟是人馴化勞作的動物,所以又有“老黃?!?用以指代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人。而如今“?!弊钟挚杀硎旧駳狻⒂信深^、棒極了等意義,活躍在現代口語中。英語中的bull常用以喻指“健壯的漢子”、“彪形大漢”,英美人常用abullinthechinashop來形容舉止粗魯、行為莽撞、招惹麻煩的粗人。

三、結語

通過上述對漢英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比較,可看出要很好地學習與使用某些詞匯,必須要對其深層的文化內涵作全面的了解。對詞匯深層的文化內涵不解或誤解,極有可能造成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沖突,甚至會造成交際失敗[4]。因此,只有將詞匯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我們才能真正地提高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才能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李瑞華.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3]王麗.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不對等及翻譯策略[J].考試周刊,2008,(35):224-225.

[4]張繼紅.從詞匯的內涵意義看英漢文化差異[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4(3):102-103.

[5]鄭帥.翻譯過程中文化因素的理解與處理[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7):105-106.

[6]尚秀葉.漢英動物詞匯文化內涵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08,29(2):134-135.

[7]袁彩虹.英語動物詞匯的象征意義[J].外語教學,1999,20(3):84-86.

[8]季云起.中外動物詞匯中比喻構詞之比較[J].2003,(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