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新時期高校品質教育工作的觀點
時間:2022-03-19 09:53:00
導語:小議新時期高校品質教育工作的觀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時代呼喚著高素質的人才。而大學生卻正處在人生坐標待定的十字路口,他們對外界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理,對社會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有著極大的興趣。但對諸多社會現象不能上升到理性高度來認識。他們大多數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從校門進校門的經歷,大都脫離社會實踐,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而,新時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內塑;滲透;學業規劃;職業生涯
從國際范圍看,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是整體趨勢;從國內形勢看,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從傳統的灌輸教育向內化教育轉變,注重教育對象的個性培養,鼓勵他們自信、自強、自立,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作為對人才基本素質的內在要求,激勵學生走個性化的成才之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由外而內”的轉變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發展的先決條件是行為主體的自主和自覺,沒有主體的參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換句話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非是教育者運用外部條件對學生內心世界進行影響和干預的過程,盡管這種影響和干預有計劃、有意識、有目的,但它對學生能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把著眼點由“外灌”轉移到“內塑”上把著力點放在激起學生自我塑造的欲望上,增加他們的自我投入意識,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鍛煉他們的完善能力,指導他們形成科學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走“外引內應、內外結合”的路子。
“內塑”強調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本身,追求的是教育對象通過“自己教育自己”而達到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內化。傳統的單向灌輸則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追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效應和短期行為。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走滲透路線
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滲透到學校的教學、日常管理當中,堅持“滲透”的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管理相互滲透。
要加強滲透性,就要從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環境育人的要求出發,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與大學生活相關的各個方面,在教學管理,服務和文化活動等各個環節,形成隱性化的教育載體。如美國就是按照“設置場景——引導觸進入——體驗——選擇”的模式來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
(一)樹立理想和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綿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在現階段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傳統文化,應該將民族自身的東西加以揚棄,取其精華來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民族的本土化的東西,才能更好的喚起廣大學生的愛國意識,自覺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影響。美國有數不清的博物館、紀念地、慶典活動,同時利用大眾傳媒在豐富公民文化生活的同時,無意識地傳輸美國的傳統思想、主流政治文化。
(二)三觀教育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我們應該把高校學生三觀教育作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世界觀教育中,形勢政策教育不可或缺。年輕的一代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國際關系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偉大的祖國發展至今,縱使存在各種問題,我們也不能否定它的發展,正確認識事物的發展,發展是前進的,有些東西跟不上,他需要時間,更需要國人的堅信和努力。因此,廣大學生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放棄。
在人生觀教育中,把個人追求的目標同中華民族共同的追求目標聯系在一起。21世紀是以知識為核心的時代,以人力為主的時代。明確學習是根本責任和使命。端正學習態度,做到自信不自傲,謙虛不自卑。制定人生的奮斗目標,在新生入學時,要正確的引導他們做好學習生涯規劃和職業規劃。要使他們懂得“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當今時代更是慢進則退,強化大學生的競爭意識,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在價值觀教育中,要突出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大學生認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僅取決于學識和才能,而與個人品德無直接關系。因此出現道德滑坡現象。如果說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求真,那么對人文智慧的培養則是求善和求美,則是為了更好的求真而不至于迷失方向。為此,高校應創造一切機會和可能,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包含心理咨詢和教育
個體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的辯證統一,是家庭、學校、社會諸方面教育影響和個人自我教育的結果。大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常常想當然或者不知所措,他們的心理發展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社會經驗的獲取越來越不容易,因此會做出錯誤的選擇。所以在大學生社會化程度尚不高、經濟生活尚不獨立、心理發展尚不成熟時,他們對家庭、學校和社會均存在著一定的依賴關系。這時,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發展起著關鍵的主導作用。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包含心理咨詢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研究人的心理問題(需要、興趣、動機、調適、激勵等),就無法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人的潛能,完成任務,也無法做好人的思想轉化工作和搞好人的行為引導。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創業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定位毫無疑問要關注學生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和理論修養。但在“以人為本”觀念日益成為共識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應更多的體現到對學生的學業生涯以及職業生涯的迫切關懷上來。
在教育內容上,要注重創業意識的強化和創業人格的優化。大學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對于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優化大學生的創業人格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皹I”是人創的,學創業首先要學做人。但在創業教育中,還需要不斷創新方法,如典型示范、個案分析、網上交易、虛擬創業等,都是卓有成效的新方法。教育工作者要用榜樣、典型的方法示范學生,使他們學有楷模、行有標兵,發揮榜樣作用,喚醒大學生自主意識。
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利用廣播站、宣傳欄、網絡、報刊、各種形式的經驗交流會、先進事跡報告會、總結表彰大會、青年學生論壇等載體,對青年學生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及時進行宣傳報道,通過學生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引導學生善明榮辱之分、勇做當榮之事、嚴拒為辱之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特別是要大力宣傳大學生身邊的先進人物,使學生有追求和效仿的榜樣,進一步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力,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關注自身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從而實現自我教育的目標。
四、將社會實踐作為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
我們將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并切實加強落實社會實踐基地、實習基地、就業基地建設,積極探索和建立與專業學習、志愿服務、勤工助學、擇業就業和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新機制。每年寒暑假都精心組織學生參加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優秀畢業生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等青年志愿者行動,大力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這都是培養學生毅力、增強學生能力,教育學生懂得回報、奉獻的有效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養成教育”屬性,這尤其需要受教育者的主體實踐。把自我教育的理念貫穿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之中,通過滿足學生具體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就在加強主題教育等傳統途徑的同時,又提出了將學術活動、社會實踐、勤工助學、志愿服務和文體等活動開辟為自我教育的新途徑的工作要求。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等自我教育能力入手,還應當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和管理,掌握網絡輿情,引導網上輿論,及時封堵有害信息,引導大學生全面實現自我教育。學校有關部門和院系可以通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頁、利用網上論壇、網上信箱等形式,建立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
五、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要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還要充分發揮學生會、研究生會和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密切聯系學生、天然貼近學生的組織優勢,鼓勵它們自主開展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活動,使大學生在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在活動中完善個體自我教育與集體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既拓展組織成員綜合素質,又提高集體的影響力、向心力和凝聚力。[8]要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共青團、班委會的作用,讓學生有更多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和平臺,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這也是自我教育的最有效途徑。學生干部在學生會、黨團組織、學生社團、班級、寢室等崗位的自我管理,可以實現學生學習互助、生活自理、事務自治、行為自律,從而使他們認識自我、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需求得到滿足。從而,營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圍。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時期,高校更應當抓住有利的機會發展自身,更好的為廣大學生們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是貫穿整個學校教育重要的關鍵環節,尤其在“以人為本”觀念漸漸成為主流思想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要時時處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上至管理,下到教育,讓學生能真正體會到學校是個想自己所想,滿足自己所需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多的體現人文關懷,特別是在關系到學生們的學業規劃和職業選擇的時候,要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完成人生最重要的抉擇,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黃東桂,潘柳燕.自我教育:高校主體性道德教育的歸宿[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6).
[2]周學紅.淺談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J].中山學刊,2006增刊.
[3]翟崇華,郭健.大學生自我教育之我見[J].高教高職研究,2007,(9).
[4]李禮建.論校風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影響[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5]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現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劉向陽.以人為本,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南社會科學,2007,(4).
[7]張立馳.切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8).
[8]李莉莎.和諧校園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提升與創新[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 上一篇:解剖青少年網癮的原因
- 下一篇:當前青年學生網絡道德現狀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