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干部素質能力培養綜述

時間:2022-12-29 04:30:00

導語:高校學生干部素質能力培養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生干部素質能力培養綜述

當前中國處在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期,面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嚴峻挑戰,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法、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生工作的問題也越來也多,教育難度不斷增大,高校學生干部的作用更顯突出,高校對學生隊伍素質的要求愈加嚴格。

一、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的地位、作用

高校學生干部是指在高校學生群體或組織中義務地業余地負責一些工作的學生。他們既是學生,要遵守學生的行為規范,履行學生的職責,然而他們又是學生中的干部,在學生中起表率作用。但是他們缺少相應的行政權利,在實施工作時大多依靠高度的自覺和熱情,憑借自身的感召力,號召、服務和引導廣大學生。他們是學生與干部的結合,因而成為高校中的特殊群體。

學生干部活躍在黨團組織、學生會、學生社團以及各個班級中,在數量上接近占到了全體大學生的1/3,他們積極地“學馬列、用馬列、宣傳馬列”,關注國家時事政治;帶頭遵守校規校紀,帶領同學形成優良的校風和學風;組織大家參加校園活動,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學生干部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上述方面,隨著學生工作的不斷深入,新領域的不斷拓展,新方法的不斷更新,學生干部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二、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存在的問題

1.理想信念淡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下,學生思想上開始不關心政治,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在理想和現實的關系上,一些大學生偏重于現實的個人發展,偏重于對職業和生活理想的追求,模糊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理想信念和遠大目標,缺少社會責任感。

2.學習與工作關系處理不當。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有的學生干部不能正確處理工作與學習的關系,出現了兩種極端現象。一些學生干部把自己精力的絕大部分投入到活動的開展中,學生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但放松了學習上的要求。反之,有些學生干部在只圖名聲好聽,光顧學習,對工作敷衍了事,成為“掛名”干部。

3.人際關系不和諧,心理壓力大。個別學生干部高傲、擺架子,甚至歧視普通同學,再加上工作方法不當,使同學產生不滿情緒,導致學生干部與普通同學之間關系緊張,逐漸孤立自己。

4.缺少工作方法,盲目被動。在個別學生干部身上,知識結構不夠完善,知識面相對較窄,缺乏工作經驗,不懂得工作的藝術和方法,起不到引導和溝通的作用。還有的學生干部以前沒有主動、獨立工作的經驗,長期在老師的安排和扶植下工作,工作局面過于沉悶,缺乏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成了老師的“傳聲筒”。

5.思想上動機不純,有功利性傾向。有些學生干部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產生了官僚氣息。出現了個別拉幫結派、請客送禮,以便為自己在選舉中取勝,或和輔導員套近乎,博得老師和領導的歡心的學生干部。其在工作中脫離廣大學生群眾,指手畫腳,作威作福,在學生干部內部也表現為利用同鄉、同學等關系搞小團體。取得了一點成績,便沾沾自喜起來,滋生了邀功請賞的思想。

三、問題存在的原因

1.社會原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對自身物質利益的追求成為市場經濟運行的動力,這種動力投射到學生干部身上就表現為淡化群體,強調自我、追求物質利益享受等不良現象。同時,社會上存在的多種分配形式并存、貧富差距、收入不平衡、就業壓力加重等現象,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干部的思想行為。

2.學校小環境的原因。學校中的個別行政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中不能夠很好地遵循師德規范,過分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物質利益的索取,對自己的要求不嚴格,失去了教師應有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3.家庭環境的原因。在計劃生育國策的倡導下,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保護下嬌生慣養,并且在入學前多是一帆風順、處處領先,在大學中學生干部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壓力,易在心理健康方面產生危機。也有少數學生干部本身就出身于干部家庭,使他們更早地學會官場的所謂“經驗”,比一般同學更熱衷于權力。

4.學生干部群體自身的原因。學生干部群體也有群體內部的議事程序和規范以及共同遵守的一些潛規則等,形成了群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和氛圍。這個環境在較大的程度上受到學校內部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但它對群體成員的影響卻是非常有力和獨特的。部分學生干部中存在著拉幫結派、小團體、以權謀私、做表面文章、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

四、加強學生干部素質培養的途徑

學生干部能力素質的提高,一要靠自身的鍛煉和努力,二要靠教育者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1.建立完善的學生干部培養機制。(1)選拔與監督機制。選拔高素質的學生干部是提高高校學生干部素質的前提和保證,因此應建立科學合理的選拔機制。除此之外,科學的監督考察機制是確保學生干部在職責范圍內按照正常程序正確履行職責、正常開展工作的必要手段。(2)激勵與考核機制。在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和提高中,應引進目標激勵機制來調動學生干部隊伍的積極性,用考核機制從德、能、勤、績等多方面對學生干部的工作、學習成績進行嚴格的綜合評價,重視結合學生干部的平時表現,以此調動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2.強調學生干部榜樣的意義,加大高校德育工作力度。要激活學生干部的道德需要,首先要讓學生干部知曉個人不是孤立生存的,互相之間是相互依賴的?!皭蹌e人,就是愛那些使我們自己幸福的手段,就是要求他們生存,他們幸福,因為我們的幸福與此相聯系。這就是我們的利益與我們交往的人們的利益混合在一起,以便為共同的福利而工作。”

3.將人文教育思想貫穿于對學生干部的培養中。(1)高校作為向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搖籃,理應重視人文管理,把人的發展作為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充分認識人的本性,充分引導和滿足人的正當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取得人的信任,發掘人的潛能,突出人的全面發展。(2)在使用學生干部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培養他們廣闊的胸襟、團結協作的品質、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應付處理突發事件能力和自我適應調節能力等。

4.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干部開展培訓。(1)傳統的定期培訓。各級黨校、團校及干部培訓班不僅應組織專家為學生干部講授系統的黨團知識,而且更應通過案例分析、問題討論等,傳授他們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帶動整個學生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2)崗前培訓制。為了保證當選干部能夠盡快適應新崗位的工作,需要由專職學生管理干部或主要學生干部對候任的同學進行包括學生干部的一般素質要求、基本制度、工作方式以及該崗位的職責、相關部門的介紹等內容的培訓,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并記入該干部的檔案。(3)日常培訓。學生干部本身的專業學習任務較重,還要安排課余時間從事學生工作,可能沒有大量的時間參加學校組織的集中培訓,所以以各種學生組織為單位的分散培訓和日常培訓就很必要。

5.拓展學生干部培養工作的有效途徑。(1)組織學生干部間的經驗交流,實現朋輩培養。相對于老師和專家的講授和說教,高年級學生干部經過親身經歷而得的經驗以及心得體會更容易被學生干部接受。例如,組織新老學生干部經驗交流會,在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干部間建立“幫帶”關系,將學生干部的優良傳統接力棒一屆一屆傳承。(2)利用互聯網和刊物的教育陣地,對學生干部進行教育和引導。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可以通過網絡對優秀學生干部和優秀學生干部隊伍的先進事跡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報道。另外,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互動性特點,運用電子郵件(E-mail)、電子公告板(BBS)、QQ、MSN等網絡互動平臺對學生干部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和交流,營造一個積極向上、自由開放的良好氛圍。(3)組織學生干部深入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干部參加掛職鍛煉、社會調查、生產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干部成為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使之以“準社會人”的身份直接接觸工農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其對社會的了解更直接,對自己使命的認識更深刻。

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到加強建設學生干部隊伍的重要性;要從提高學生干部素質入手,注重選拔、抓好培訓、積極指導;要從培養學生干部成才入手,創造條件、放手工作、關心愛護。要充分調動學生干部的主觀能動性,發揮青年學生干部的聰明才智,達到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成效。同時,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尋求新途徑、新方法,通過實踐、總結,使之逐步走上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