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新聞思政文化網站作用
時間:2022-06-04 03:23:00
導語:校園文化建設新聞思政文化網站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1994年4月我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Internet)后,18年來,互聯網在國內呈現高速持續發展的局面。據2012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1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3億,其中在校學生的比例最高,為30.2%;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合計位居第三位,所占比例為14.2%。年齡方面,20—39歲的中青年人在網民中所占比例高達55.5%。以在校學生為主體的年輕人和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已成為互聯網的主要使用群體。隨著互聯網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和對社會生活的廣泛滲透,我國各高校普遍建立起包括新聞宣傳、思政教育、文化熏陶、教務管理、就業服務等功能網站在內的網站群,教育信息化獲得長足發展。在高校網站群的眾多網站中,部分高校的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以自身特有的傳播優勢和特點受到師生員工的青睞。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高起點的思想定位、鮮活的新聞信息及豐富的校園文化內容都深深吸引著校內廣大師生員工,使其成為高校網站群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網站。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以其獨有的定位、多元綜合的傳播內容和與師生的緊密貼合性,在師生員工中具有比高校其他網站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影響力,因此,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正發揮著更大作用。本文從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特點入手,分析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內容構成和特點
(一)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內容構成。
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作為高校網站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校網站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健康發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助于引領當代大學生的健康行為??v觀各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其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1.新聞宣傳。
(1)學校重要新聞。是指校內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包括上級領導來校巡視和考察工作,由學校負責主辦或承辦的活動、會議,學校重要的教學科研成果,對外合作交流活動,重要獲獎及表彰消息等。
(2)校內二級單位及師生活動新聞。涉及范圍相對廣泛,包括各學院、各部處、各附屬單位的活動、科研成果、學生活動等。
(3)轉載社會媒體的新聞。社會媒體發表的與學校相關的正面新聞報道。
(4)校辦紙質出版物、重要宣傳欄的電子版。其中主要是高校校報的電子版、重要政策性宣傳欄內容的電子版,也有部分高校將自己辦的其他刊物在學校新聞網上設置了電子版。
2.思想政治教育。
(1)黨和國家重要政治動態。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所在省、市黨委、地方政府的重大會議等政治活動和指導性政策動態的新聞等。
(2)高校所處行業動態。高等教育行業及高校學科所處行業的重要政策動態、發展情況的新聞等。
(3)黨的知識。黨的發展歷史、歷次黨代會概況、黨的重要思想介紹等黨的知識。
(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性、感悟性文字內容。
(5)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內容。中央及所在省、市黨代會、全會的宣傳專題,學校校慶、升格等重大事件的宣傳專題,學雷鋒活動、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等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時機的宣傳教育專題等。
3.文化熏陶。
(1)校園文化活動信息。學校最近的講座、報告會、論壇活動、志愿活動的通知、預告等。
(2)愛校教育內容。校史、老校友紀念在校學習生活及在校師生表達愛校感情的文字作品等。
(3)大學精神傳承的內容。高校自身大學精神內涵的論述和大學精神凝煉來源的介紹。
(4)學科文化及行業道德培養的內容。學校主要學科所在行業的歷史、文化知識,以及行業道德培養的內容。
(5)校園原創文學作品。學校師生原創的各類文學作品。
(6)優秀影視音樂作品賞析。轉載官方權威媒體對于優秀正面影視音樂作品的影評、樂評賞析文章。
(二)高校綜合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特點。
高校綜合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發揮資源綜合交互優勢,引導宣傳思政文化方向。學校黨政中心工作代表著高校一個時期的核心工作目標,一項項中心工作的順利完成推動著高校不斷發展前進。作為高校網站群中思想輿論的主要引導者,各高校綜合新聞思政文化網站均圍繞學校中心開展工作,發揮綜合交互優勢,有效引導全校宣傳思政文化方向。如華中科技大學的“華中大在線”每年都根據學校中心工作要點進行年度的報道內容調整、專題策劃安排,科學整合旗下新聞網、視野網(思政網)、資訊文化網和網絡電視臺的資源,有針對性地適時做好綜合交互傳播引導工作。2012年初,華中科大黨委確定了做好建校60周年慶祝活動籌備工作、增強全校凝聚力的年度中心工作要點,華中大在線隨后結合新聞、視野(思政)、文化三子網資源迅速制作迎校慶專題,設立回顧學校近十年發展成就的專欄,并計劃開通接受師生投稿的慶校慶征文專門路徑,全力營造迎校慶的濃厚氛圍和校園文化環境,凝聚海內外師生校友。
2.貼近校園師生,傳播先進文化,關注學校進步。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立足高校自身,貼近校園師生,的新聞信息和文化資訊中絕大部分是校園新聞和文化營造內容。從師生的視角發現身邊的新聞,用師生的手寫師生自己的思想感悟和校園文化見解。如華中師范大學華大桂聲網站在主管老師的帶領下已經建立起了30多人的學生采編隊伍和由教職工與學生共同組成的100多人的通訊員隊伍。網站以“貼近校園生活、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為主旨,關注校園生活、重視校園文化現象,發表了很多反映師生心聲的文章。網站發表于2008年12月31日的一篇評論《2008,讓我們記住這一年》,關注了“80后”、“90后”在校生在汶川大地震等年內重大事件影響下的成長情況,學校與師生溝通交流機制建設的積極動向及畢業生在國民經濟環境快速變化背景下的就業問題,既貼近師生學習生活,又密切關注學校進步。評論發表后,以其貼切和深度深受該校師生員工好評。
3.采訪學術、思想代表人物,展現大家風范和高校優秀文化氛圍。高校有許多知名專家、教授和思想先進人物等,對這些人物的報道和宣傳是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重要內容之一。如大連理工大學新聞網專設“大工人物”欄目,采訪力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領域的專家和先進一線教師代表,請他們講述成長經歷,暢談開展科研教學活動的體會。不少其他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也開設有類似欄目,專門介紹杰出校友和在校名師、名學者,拓寬學生思想,激發其學習成才、愛業奉獻的熱情。
4.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各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目前都擁有穩定的技術支持隊伍,技術人員主要由網絡中心工作人員,計算機、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及熱愛互聯網技術工作的其他專業學生組成。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和技術進步,目前部分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已經可以實現對重大新聞事件的圖文即時專題報道,并可快速建設專題宣傳網站。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華中師范大學華大桂聲網站快速反應,內容策劃和技術支持團隊緊密配合,在當晚就建成了“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心系地震災區,華大在行動”專題網站,把前線救災進展及時到網上,并及時報道該校師生抗震救災捐助、為災區人民祈福等活動,受到廣泛好評。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高校校園文化是置身于社會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種具有高校特征的文化,是由大學校園里的師生長期共同創造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以校園內生活成員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的形成是一個連續發展、逐漸積累的過程,它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對社會的態度。高校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校園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包含有三個層面的內容,即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其中,校園物質文化是基礎,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校園制度文化是保障,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校園精神文化是核心和靈魂,它是高校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主導作用,也決定著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校園文化建設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內涵逐漸豐富。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為社會前進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競爭也日趨激烈。高等院校為適應未來市場經濟競爭的大環境,都在積極地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改革與調整,以爭取更有利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在競爭的過程中,構建高品位、高層次的校園文化體系已成為各高校的關注點和重視點。隨著校園網的普及和各高校網站的建立,大學師生員工在上網時從網上獲取知識和信息,也在與網絡的互動中,把現有的校園文化帶入網絡,從而豐富了校園文化的表現形式與內容。
三、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借助網絡交互性強、傳播廣泛的特點,以貼近性的內容和活潑的表現形式有力地引導著高校里師生員工的思想,激發著他們參與學校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的熱情,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1.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豐富、拓展著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在網絡出現之前,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核心內容的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主要以學生社團活動、校園文藝生活等形式開展。隨著網絡的出現和快速普及,特別是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紛紛建立,高校的重要活動和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文化、志愿、體育、藝術活動都能及時全面地通過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展現出來,大幅拓寬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2.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建設平臺。傳統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以校園為平臺,而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建立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嶄新平臺。它通過自己的校園采編團隊和技術團隊將校園文化生活中的大事、趣事全面及時地展現出來,實現了資訊的迅速傳播和文化氛圍在互聯網平臺上的廣泛營造,成為了新的文化傳播和營造陣地。
3.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本身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的組成部分。伴隨著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建立和發展,在地理意義上的高校校園(campus)文化建設部分之外,進一步形成了虛擬空間意義上的網絡文化建設部分。隨著網絡逐漸融入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他們的思維方式甚至學習生活方式逐步改變,出現了與互聯網密不可分的網絡生活方式。網絡生活已成為中青年師生員工的現實與虛擬二元生活中的重要一元,而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作為他們在校園網絡生活中的主要平臺,是他們獲取校園的各種思想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而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本身也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的組成部分。
(二)全國“十佳高校新聞宣傳網站、思政教育網站、文化建設網站”在引領新時期校園文化建設中起的作用。
2006年至今,在教育部思政司直接指導下,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站()理事會已先后主辦了四屆全國高?!鞍偌丫W站”評選活動,積極推進高校網站建設發展,使高校網站更好地發揮服務和教育作用,引領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和諧規范、充滿活力的綠色網絡環境?;顒釉u選出了十佳高校新聞宣傳網站、十佳高校思政教育網站、十佳高校文化建設網站等十大類高校優秀網站??v觀歷屆入選“十佳高校新聞宣傳網站、思政教育網站、文化建設網站”的各個網站,雖然它們各具特色,但無一例外都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1.關注了師生員工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2004年以來,針對每屆畢業生中總有部分同學在走上社會之前出現躊躇和彷徨,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大在線特邀該校黨委書記等領導為畢業生“網上送行”,借助視頻和文字,就戀愛、交友、事業等廣泛的話題,回答了廣大畢業生的在線提問,在該校師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華中大在線新聞網上的新聞話題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展開,如《當考研遇上活動:教師資源出現嚴重短缺》、《防止自行車被盜保衛處為您支招》等報道,與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激發了廣大受眾的閱讀興趣。
2.加強了對師生員工的思想引導,引導他們理性思考和看待問題,關心國家大事、身邊小事。如中國海洋大學新聞網“特別關注”欄目關注大到國家政策、小到校園生活的點滴,“聚焦事件,深度剖析”,引發師生員工思考國事、家事、天下事。北京大學新聞網的“德育論壇”、“科技視點”、“教育視點”欄目,關注的內容更廣,涵蓋了社會、科技、教育等方面,而不僅僅是學校內部的新聞。
3.激勵了更多師生員工參與到網站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中。如華中師范大學華大桂聲網站的文化網設有“桂聲添香”、“原創部落”、“編讀往來”欄目。這些欄目定位為校園文化原創內容,專為師生員工而設,面向全校征集原創小說、詩歌、散文和讀者來信等,激發他們參與網站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強烈意識。
4.培養出了一批素質優秀的學生采編和技術支持隊伍。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新聞、思政及文化類欄目,其內容和視角更立意于學校大局,又更貼近師生員工,對學生采編、技術人員的思想和業務能力也有更高要求。
各高校綜合性新聞思政文化網站的學生團隊成員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與網站建設和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得以迅速成長。學生成員們逐步提高了政治辨別力和選擇力,進一步認識了學校,理解了網站定位和團隊使命,增強了責任感,培養了服務和奉獻精神,增長了才干,為今后所在高校進一步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培養了一支堅實的學生骨干力量。
- 上一篇:林業系統資源管護工作總結
- 下一篇:衛生部門軟環境建設情況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