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學生管理中的問題

時間:2022-01-18 04:57:23

導語:高校藝術學生管理中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藝術學生管理中的問題

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

1、感性思維較強,理性思維欠缺。藝術設計類學生感情豐富,感性思維強,充滿浪漫主義情懷,但對外界刺激敏感,情緒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干擾和影響,能夠迅速接受新鮮事物,在考慮問題時容易忽視現實,對社會問題反應明顯,理性思維意識欠缺。2、自我意識強烈,組織性紀律性差。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強調個性,對自我設計、自我發展和自我選擇非常注重,很多時候,以自我為中心,講求個人能力的發揮,注重自我利益的得失,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導致我行我素,自我約束力不強,缺乏全局意識,團隊精神差等這些從在校的生活作風、學習紀律等方面多有體現。3、專業興趣濃厚,文化基礎薄弱。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濃厚,對專業學習的時間較長,熱愛自己的專業,有人把對藝術的追求當做他們一生的追求。學生更重視專業學習,輕視其他文化課的學習,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受到影響。

二、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管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l、思想政治素質管理問題信念理想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生活狀況等使得他們的思想具有特殊性,他們普遍存在著不關心政治的心理,雖然思想活躍,但缺乏深度,熱愛專業,但很少關心時事,所以,他們大多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政治觀念淡薄。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成分多樣化、生活方式多樣化、利益關系多樣化等都嚴重沖擊著學生對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2、德育與智育管理問題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加大高校管理力度的同時,尤其要強調德育的重要性。隨著社會在各方面的深入改革和發展,教育模式也發生巨大變化,部分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片面強調智育,忽視了學生基本生存能力的培養,放松了德育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的學生管理帶來了壓力,多數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因為家庭原因、成長環境等影響養成了自私、任性、懶惰的習性,因此,加強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教育,對學生管理工作尤顯重要,其中德育是重中之重,把培養人才的質量,特別是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質放在突出位置,進而提高學生的德育和智育培養。3、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存在自視甚高,心理、情緒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問題,特別是學習、競爭、情感、經濟、就業等帶來的壓力普遍加大,學生因這些方面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不良事件逐年上升,并嚴重影響一些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大學又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很多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著名心理學專家楊叔子院士稱:“智商越高,情商出了問題,對社會的危害越大”。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點,特別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各方投入較大,專業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綜合因素,學生思想開放、情緒波動較大,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因此,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心理趨于正常化、健康化。4、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對傳統學生管理帶來的問題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使得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和思想觀念等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于專業特性,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普遍擁有電腦,網絡也正在地改變著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方式甚至語言交流。而對學生管理工作而言,網絡一方面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領域,對改進和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同時,給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巨大的沖擊。第一,網絡信息具有便捷性、開放性和豐富性的特點,這使從學校獲取知識的權威性受到挑戰。第二,電腦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中的普及,使他們的交流溝通和游戲等娛樂活動更加便捷,大多數學生在業余時間不是訓練專業技能和文化學習,而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電腦上,占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再次,網絡的隱蔽性、虛擬性使得網絡成為不良信息的滋生地和傳播地,甚至成為犯罪分子違法犯罪的工具。以上就是對高校藝術類設計專業學生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分析,了解藝術設計專業和學生的特點,認識和把握在學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管理引導工作,趨利避害,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塑造他們的良好人格,是我們今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重要任務。

作者:楊丹偉單位:咸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