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滲入思考

時間:2022-04-28 09:00:31

導語: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滲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滲入思考

1.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1)1977年,在鄧小平同志的直接干預下,黨中央決定恢復高考制度,這是教育撥亂反正的重要標志,也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聲。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此后的30年,伴隨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的偉大進程,我國高等教育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歷了從恢復到改革、發展和創新的一系列巨變。經過30年的艱辛探索,我國逐步成為世界上規模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國,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知識貢獻和人才支撐,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有自身鮮明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2)改革開放以來的頭20年,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規模穩步擴大的一個時期。從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間,我國普通高校從598所增加到1022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從40萬人增加到108萬人,在校生規模從86萬人增加到341萬人,招生在校生年均增長分別為5%和7%。其間,《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于1985年頒布,拉開了探索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序幕,改善和強化了政府對高等學校的宏觀管理職能,擴大了高校辦學自主權。(3)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要求,通過“共建、調整、合作、合并”的方針,調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高校布局結構,對涉及30個省市和48個部委的400余所高等學校進行了宏觀布局和管理體制的調整、改革,將原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的367所普通高校中的近250所劃轉省級政府管理,逐步建立了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統籌管理為主的新體制,擴建形成了一批學科綜合和人才匯聚的新的綜合性大學和多科性大學。同期,民辦高等教育逐步發展,高校招生、收費、畢業生就業制度及后勤社會化制度改革也逐步推進并取得重要進展。(4)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面向21世紀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作出了“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重大決策。(5)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進入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6)2005年,全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1%,比1998年提高了11.2個百分點。當年全國普通高校(全日制)招生504萬人,是1998年的4.7倍。“十五”期間,高等教育為各行各業輸送了1397萬畢業生,“十五”末期,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6800萬人,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從業人員總數已達到世界第二,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2.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2.1主管部門對高校管得過死,辦學自主權沒有落到實處高校不只是整個高等教育機器上的螺絲釘,要使大學具備在科研上求真創新的精神、在教學上努力培養人才服務社會,就必須充分發揮高校的主觀能動性,在研究和教學方面擁有充分自主的權利,同時有國家、社會承擔嚴謹的責任,才能及時、有效對科研方面的最新動態、人才培養方面的最新需求作出反應,完成國家與社會賦予高校在科研和教學上的任務。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管理和指導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管得過多、管得過細,最終由“管學校”變成實際上的“辦學?!睍r,中國的教育體制就必然會像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那樣,缺乏效率,問題層生。

2.2大學行政化、官僚化嚴重,內部缺乏活力這是對高校管得過死的一個直接后果,高校變得越來越像一個行政而不是辦學機構,養成了很重的官僚習氣。

2.3評價激勵機制背離教育規律,與建設國際一流大學的要求背道而馳由于高校已經演變成一個行政機構,其辦學水平的衡量也采用了行政化的標準。

3.進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應正確處理的問題

3.1需要處理好以下幾點關系(1)教育主管部門與高校的關系。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轉變職能,不再通過行政手段、資源控制等方式具體干預高校的辦學,把工作重點放在必要的監管與充分服務上面來,充分發揮高校的辦學自主性與積極性。高校不是教育主管部門的下屬單位,應該取消行政級別,能夠自主決定招生、學科專業設置。(2)公辦與民辦的關系。公辦與民辦除了說明第一桶金的來源不同之外,不應該有任何區別。鼓勵民辦學校開辦綜合性大學、民間資金參與建設公辦大學,國家財政資金也應該在平等的條件下分配給民辦大學。在當前情況下,民辦學校相對靈活的體制可能為體制改革注入新的動力。(3)社會與高校的關系。社會是高校的辦學基礎與服務對象,應該對高校辦學具有充分的發言權、一定的控制權與監督權。社會與高校應該建立起暢通的聯系渠道,促使高校的科技創新成果及時運用到社會實踐中來。高校應該在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學生、提供服務的同時,保持獨立的批判精神,成為社會的精神家園。(4)校長與教授的關系。堅持和落實教授治校,校長主要履行行政職能,學術、教學事務主要由教授委員會決定。為了打破目前官學一體、以官為主的狀況,有必要堅持學校各級行政人員即使具有教授職稱,也不得兼任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職務,使后三者成為相對獨立的治理機構。(5)高校與學生的關系。學生既是高校的主要服務對象,又是高校發展的代表與建設的主人,應該有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利。

3.2應當抓緊解決好以下2個矛盾(1)教育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改革進程之間的矛盾。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仍有很強的計劃經濟管理色彩,采取的是單位制管理,高校按照不同行政級別分為三六九等,需要加快改革,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內部公平的教育管理體制。教育體制改革需要與社會整體改革同步,滯后或者超前都不可行。(2)高校教師考核需要與現行評價機制之間的矛盾。高校教師與研究生數量因擴招而大幅度增加,專業刊物數量有限,兩者之間形成嚴重矛盾,鼓勵了各種期刊以增刊和版面費為表現的論文經濟繁榮,卻嚴重打擊了教師與科研從業人員堅守學術道德的勇氣,因為按照現行考核制度,不能完成數量的結果是低聘或者下崗。

作者:吳筠工作單位: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