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現代化進程的關系
時間:2022-03-10 03:27:49
導語:高等教育管理現代化進程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高等教育管理現代化是其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手段之一。在管理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學校功能管理和效能管理、整體管理和職能部門管理、監督檢查管理和激勵管理、規范標準管理與權變管理、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的關系,用辯證、歷史、發展的眼光解讀、審視與應用。
[關鍵詞]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關系
高等教育現代化和大眾化是一個國家教育和文明程度達到一定水平的標志。高等教育管理現代化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21世紀強校戰略和人才戰略的重要支撐。我國高校目前既處于“黃金發展期”,又處在“矛盾凸顯期”。[1]在高等教育管理現代化進程中,學校功能管理和效能管理、整體管理和職能部門管理、監督檢查管理和激勵管理、權變管理和規范標準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成為了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中的熱點和焦點。有學者或管理者認為效能管理比功能管理重要、職能部門管理比整體管理重要、激勵管理比監督檢查管理重要、規范標準管理比權變管理重要、學術權力比行政管理權力重要,筆者認為對此應辯證看待,正確處理好以上幾個關系。
一、正確處理學校功能管理和效能管理的關系
在早期的教育管理中,學校管理者主要是從學校功能的角度研究管理問題。學校功能是學校存在的根本,學校功能研究與管理是學校實現社會或國家功能的基礎。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功能也與時俱進,由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功能說演變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四功能說。[2]學校管理者通過招生、教學計劃、教育活動和學生管理等形式實現上述功能。伴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國家、社會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效能”一詞引入高校,高校教育管理不再局限于高校應該做什么,而是怎么做才能做到更好、更有成效,于是效能管理就成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高等教育管理者開始思考如何發揮辦學資源的優勢,減少人、財、物的消耗,培養更加出色的人才。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教育評估評價等理論被引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也在各高校的管理實踐中應用,以期實現高等教育管理效能的提升。高等教育功能管理與效能管理是目標設定與執行效果的關系,功能管理解決的是高等教育朝哪個方向走的問題,效能管理解決的是高等教育怎么能走得更好的問題。
二、正確處理學校整體管理和職能部門管理的關系
從世界管理發展進程來看,工業革命推動社會分工的精細化發展,促進管理職能改變。從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來看,現代化進程的需求推動著高等教育管理的精細化、職能化發展。組織結構理論中最簡單的管理組織結構也是最具整體化的管理,是直線制組織結構,但隨著管理范圍與事務的增加,直線制組織結構顯然不能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管理的發展。現代高等教育管理既要考慮高校發展及高等教育發展的整體性,統籌規劃,實現整體管理目標,又要注重高校的職能分工與精細化管理,保證各個職能目標的實現。因此,目前各高校一般采用的是改進的直線職能制與事業部制相結合的組織結構模式。該模式集成了直線制、職能制與事業部制的優點,直線制保證了政令的統一通暢,政策的執行與落實;職能制使管理高層能夠從事務性工作中脫身出來,研究高等教育發展的大政方針,輔以職能部門協助開展相關事務性工作,與傳統職能制不同的是,改進后的職能部門在某些方面可以對下級命令;事業部制使得高??梢愿鶕W科性質劃分若干學院,各學院設立相對獨立的領導班子,根據學校整體發展戰略,結合學院學科特點制定切合本學院實際的學院和學科發展策略,增加學院自主性,激發基層管理部門的創造性,推動各學院和學科的個性化發展。學校整體管理與職能部門管理是總目標與分目標的關系,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分目標的有效融合才能最大化地實現總目標。
三、正確處理監督檢查管理和正向激勵管理的關系
傳統管理更加強調“管”的過程,強調事后的批評糾正,這種管理方式是建立在“經濟人”假設基礎之上的。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管理者是管理活動的主體,被管理者只能是被動接受,管理活動的主要工作就是事后的監督檢查,側重于監督和控制,通過事后的評比和獎懲,特別是經濟獎懲實現管理的目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往往因此矛盾重重。而“社會人”假設強調的是人的主體作用和人的社會性的需求,“復雜人”假設融合前人研究的多項假設和理論,對人的激勵問題進行了更加多元細致的研究。以人的需求為激勵方向是管理理論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過程管理理論被引入高等教育管理,教育評估就是其中之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高校內部通過對某一項目進行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多項綜合評估來實現某一目標?,F代管理理論更多強調以人為本,充分激發教職員工的責任感,使其充分發揮主動精神和創造力,追求自我進步,把外部監督激勵轉變為內在自發的工作動機,這是管理主體觀和管理觀念的改變。監督檢查管理和正向激勵管理是督促后進或獎勵先進的關系,監督檢查管理解決后進者不思進取的問題,正向激勵管理解決的先進者再接再厲的問題,只有先進者和后進者都不斷進步,才能實現整體前進。
四、正確處理規范標準管理和權變管理的關系
制度化建設是推進高等教育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的重要手段,隨著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職能不斷豐富,管理內容日益繁雜,工作范圍逐漸擴大,“人治”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高等教育發展需求。從國家層面來說,建設法治社會是我國當前的大政方針,大學章程及其配套制度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基礎。高等教育規范標準管理有利于高校迅速建立現代化大學制度,培養社會主義所需人才,也是預防教育腐敗問題的有效措施。規范標準管理強調的遵照固有模式,用“普世性”的標準來衡量和執行,這種管理方式是建立在管理活動過程中各影響要素相對穩定的基礎之上的。然而,現實高等教育管理過程受諸多因素影響,國家教育方針、地區經濟特色、高校學科特色及人文歷史傳統等都會對高等教育管理過程產生重大影響。權變理論強調管理活動應依具體情況而權宜應變,高等教育權變管理有利于高校根據內部環境的特點及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管理策略,把握發展機遇,及時應對挑戰,激發高等教育的發展活力。規范標準管理與權變管理是固定與靈活的關系,規范標準管理解決的是“守土有責”的問題,權變管理解決的是“開疆拓土”的問題,只有既“守土”又“拓土”,才能保證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
五、正確處理高校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的關系
高校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是當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大學去行政化研究的重要課題。有學者認為,我國高校內部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行政管理輕學術管理的現象,由此帶來黨政關系難以擺正、機構膨脹、評判價值體系混亂等種種弊端。[3]首先明確雙方概念,才不易混淆以致影響判斷。高校行政管理指高校因管理發展需要,專門人員或部門對高校某些事務性工作進行依法管理的活動;高校學術管理指高校對教師所進行的實驗、調研等學術研究性活動進行鼓勵、規范和獎懲等的活動。高校行政管理是高等教育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并且需不斷更新管理觀念、創新管理方式以適應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對實現學校功能,提高學校效能意義重大。高校學術管理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能力以及文化傳承效果,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學術管理至關重要。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之爭起源于高校行政官僚主義的滋生,大學去行政化的目的是去除高校行政級別下的官僚主義,而非行政管理體制本身。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是方式手段與目標的關系,行政管理解決的是如何實現的問題,學術管理解決的是實現什么的問題,通過行政管理為學術研究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推動學術研究進步,進而實現高等教育管理目標。高等教育管理現代化進程還需要正確處理好教育評價的定性與定量、決策方式的民主與集中等重要關系,每組關系的兩個對立面都是辯證統一、漸近式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需結合具體情境,用發展的眼光解讀、審視與應用。
作者:張哲 王天琪 隋立民 單位:東北大學學生工作處
參考文獻:
[1]陳國方.構建“五位一體”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08(7):63.
[2],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1-04-24).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3]沈劉峽.從高校行政管理的弊端看提高學術管理的地位和水平[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72.
- 上一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路徑探析
- 下一篇:高等職業教育政校企行創新機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