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策略
時間:2022-04-12 10:05:03
導語: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時展的主題,不僅符合近現代社會高等教育的客觀發展要求,也迎合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潮流。2012年新加坡政府通過建設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來維持其在亞洲及全球領先的教育地位,體現出辦學和培養目標國際化、師生及管理人員來源國際化,并對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提供了啟示。
關鍵詞: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全球化;知識經濟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高等教育也緊隨全球化進入深度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不但是符合近現代社會高等教育的客觀發展要求,也是符合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潮流。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先后實現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貴為亞洲教育之都的新加坡,2012年通過建設第四所公立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來近年因要維持其在亞洲及全球領先的教育地位,銳意發展高等教育。特別地新加坡建設第四所公立大學—新科大,其愿景在于建立世界一流的設計管理類大學,力求在設計及管理領域實現高度國際化的標準以此應對全球高校國際化的潮流。
一、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歷史回顧
(一)建國至21世紀初期:高等教育借助經濟實力快速發展
自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浪潮開啟后,新加坡政府將教育發展的焦點集中于發展高等教育中來。以李光耀為首的人民行動黨重點提出了要以加速塑造發展經濟所必要的科技人才及為此實施英才教育。因此新加坡高校成為培養社會精英、人才的一個重要基地。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新加坡高校從自身的硬件發展到參與國際化的浪潮當中。在2000年時,新加坡就被世人譽為“亞洲教育之都”,[4]其高校的高質量培養人才方針享譽于世。為了繼續維持其教育的領先優勢,新加坡政府加大力度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深度。誠然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是對其高等教育深度發展的一個很好的回應,高校國際化能有效應對全球化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另一方面,新加坡也有其本土特殊的環境。新加坡是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交融之地,[1]多民族下的多元文化常常激烈碰撞,為新加坡高校進行國際化的發展提供了先天的土壤。
(二)當今發展現狀:高等教育國際化競爭力遙遙領先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4年9月2日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14-2015)》,新加坡在國際競爭力的排位高于美國及眾多歐洲國家,僅次于瑞士,位列全球第二位。[2]其輝煌的成就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及豐富的人力資本。人才的資本對國家經濟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的角逐則聚焦于教育,進一步來說高素質的人才往往跟其教育發展特別是高等教育發展密切相關。新加坡的高等教育體系由公立大學、私立??茖W院及培養教師的專業師范學院構成,現有大學4所,分別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及新科大。四所高校均在全球范圍內招生優秀學生,實行由本科至博士的培養層次。[3]新加坡高等院校雖不多,但其教學廣度(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設置了由人文學科至理工學科共30多個系別)及教學深度(如四所高校均設置了博士點并且涵蓋了大部分學科)十分全面。雖然建校歷史時間比較短,但其發展速度卻是令世人都為之驚嘆。在201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別位居世界22位及39位,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高居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首位,其專業學科進入全球前20位多達23個[1]??梢?,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已經使新加坡教育擺脫一體化模式,向教育更多元化發展。另外,新加坡實行精英治國的政策,保證了新加坡的命運始終由精英人士或集團掌握,使新加坡的每一次教育轉型都較為順暢及高效。[4]
二、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特點
(一)辦學和培養目標國際化
誠如過往,在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鼓勵下,新加坡國立大學與世界各地的優秀研究機構及院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并將目標定位“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顯然新加坡國立大學要以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為愿景。而現今新科大也以培養管理與設計的新型復合人才為重,以世界性實用人才為辦學宗旨,力求在管理及設計專業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例如,新科大與眾多企業進行合作,以企業高管人員培養學生世界先進的管理技巧及分析真實的管理案例,[5]力求其學生能夠在日后工作能夠順利承接。新科大還致力培養學生全球范圍內的責任感,力求使其學生擁有一個對全球范圍的敏銳觸角,對全球的視野的一個高度的察覺能力。
(二)師生及管理人員來源國際化
在《丹頓報告》的出臺下,[6]新加坡高等學校國際化開始“起航”。此報告建議發展與海外學府的聯系、聘請海外學者,以此提高大學的科研質量。在過往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培養“世界公民”為導向,而新科大從更細微的方面對“世界公民”的培養作出了更為完全的規劃,包括在全球招聘高學術水平的教授及專家,師資的招聘與培訓充分體現了新加坡辦學的全球化思路。[2]新科大在全球范圍內招聘師資,大批引入麻省理工及歐美其他大學的教授,所有候選教師均由麻省理工代為面試、招聘。2011年起,新科大將全部教師(包括了中方的教師)送至麻省理工工作培訓1年,為更好地教授學生做足專業上的準備。在招生方面,新加坡政府視人才如珍寶,新科大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及研究生,該校十分重視國際優秀學生的資源,通過建立海外招生委員會專門負責在全球范圍內招收優秀學生。另外獎學金制度的設立是給予全球極其優秀或某學科領域上的超卓學生,助學金政策對經濟有困難之學生進行無息貸款順利地幫助其完成學業。[7]可見新加坡政府用更好的保障制度保存人才,不但為其本土的市場經濟提供大量的后備力量,也為其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新科大在管理層上也適當地引進麻省理工的高層管理精英擔任新科大的校長及各大院系的主任,這些高層通過應用當今先進的管理理念,如領導教師團隊合作、對教師進行職前專業培訓的手段,有效鼓勵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及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梢钥闯?,新科大的高層管理人員將肩負著新科大教學及行政管理的重任。
三、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要與國際化教育接軌,應該開拓國際視野,實行開放式的辦學模式,創造更多高質量、高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機會,努力朝著大學教育多樣化、師生背景多樣化及學位教育多樣化、國際合作項目培養多樣化等方向發展。
(一)擁有國際化的教育理念
當前,中國高校教育氛圍多為閉塞,特別在教與學中,單方向的知識流動仍然是主流,教師依舊單一地將知識及理念單向傳授于學生,這致使學生的知識面嚴重狹窄及其價值觀普遍單一。[8]在這種閉塞的教育環境下,不論教師還是學生對接受外界信息比較缺乏,致使其主觀能動性比較低,認知能力直接受到限制,阻礙了師生國際視野和思考能力的發展。在全球化知識浪潮的背景下,這種狀況必然導致高等學校教育發展滯留不前。中國高校要培養出跨時代的先鋒隊,走向高等教育國際化,首先在于轉變閉塞的觀念??蓪⒗砟钪c放于培養全球化的公民為導向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應該具備的全球化視野以及應對全球化挑戰的能力。全球化知識經濟要求學生具備解決困難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的學習理念要有一個思想上的飛躍,要由過去單純吸收知識的純知識灌輸學習變為主動的探索性學習。[9]因此在教學上,我國高等教育應該轉變教學模式,將單一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啟發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例如,可以適當地推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或探索性學習的教學計劃,這些能很好地給予學生接受及開發新知識的機會。[10]另外,在高等院校文化建設上也可以適當地加入不同的文化元素,適當地安排國際交流的活動,據此來增強學生、教師的國際視野及綜合思辨能力。
(二)健全海外招聘機制和加強教師培訓
在專家團隊方面,新加坡高校有50%的教師來自全球各地,而且均屬于優秀人才。[11]新科大也是如此,通過大批引入麻省理工及歐美其他知名大學的教授來提高大學的專業化程度。反觀我國的現狀,我國高校教師絕大多數為本土教師。一方面可能來自高校招聘小組大礙于自身語言能力及交際能力而甚少親自前往海外招聘人才,但主要原因應歸結于我國缺乏健全的高校海外教師招聘機制,如眾多高校往往將焦點只放于本土人才上,缺乏一套良好的海外人才招聘流程及規則等。[12]因而中國高??梢陨朴脟胰瞬庞媱潱闪H招聘小組,招攬更多的世界性人才,使學校文化多元化。這既可傳授多視角的觀察方法給予學生,亦可增強大學在國際的綜合影響力。另外,我國還要加強本校教師到海外參與培訓的力度。正如新科大之舉,將全部教師送至麻省理工工作培訓1年,這種國外實戰經驗將有力促進高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以及提高他們的國際視野。
作者:程嘉暉 單位:香港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范燏.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3(13):22-27.
[2]呂冰冰.新加坡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0.
[3]沙紅.新加坡高等教育:經驗與借鑒[J].教育發展研究,2006(7-8):78-86.
[4][5]宋若云.新加坡教育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102-108.
[7]徐穎.淺析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出版),2003,28(3):102-105.
[10][11]王戰軍.中國研究型大學建設與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2.
[12]丁學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2.
- 上一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量與質
- 下一篇:發改局“三嚴三實”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