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思政及黨建工作研究
時間:2022-09-20 10:29:08
導語:高校微思政及黨建工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微思政及黨建工作已成為高校素質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互聯網+”時代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及黨建工作帶來諸多挑戰。本文基于高校思政教育和黨建工作特點,提出具體發展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微思政;高校黨建;工作策略
20世紀計算機誕生至今的幾十年里,計算機逐漸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上世紀80年代互聯網在美國建立,意味著信息時代到來?;ヂ摼W影響范圍之廣,幾乎覆蓋社會群友領域,高校思政教育及黨建工作也深受其影響,近年來,我國逐步實現教育信息化、政黨信息化目標。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及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的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高校微思政及黨建工作的發展歷程
(一)高校微思政的發展歷程。思政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五十年代建國初期,北京大學等高校率先提出培育“又紅又?!鄙鐣瞬诺母咝=逃繕?。時期,我國部分高校發揮自身積極作用,將理論優勢運用到實際政治活動中,并成為政治問題探討辯論主陣地。改革開放初期,受國際大環境影響,我國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出現偏差,大量高校學生偏離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因此,我國教育部及國家相關部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加重視,提出將思政教育工作與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有機結合、緊密聯系。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普及,高校思政教育逐漸向互聯網轉移,進而產生“微思政”新型教育模式。(二)高校黨建工作發展歷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改革開放使其。1979年鄧小平提出,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并明確要求高校黨組織發揮出思政教育核心作用,加強對校園思政工作人員的領導。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為核心的三代國家領導團隊尤為重視高校黨建工作,先后《關于加強高校黨建工作通知》等一系列相關制度。明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任務及方向,為高校黨建工作進程提供堅實的領導后盾。近年來,黨建主體由國家政府部門逐漸向高校學生發展,將學生思政工作和黨建工作置于重要位置。
二、基于“互聯網+”的高校微思政及黨建工作發展策略
(一)基于“互聯網+”的高校微思政發展策略。思政教育是社會群體以正確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行為規范,有目的、有組織的引導社會成員形成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正確道德觀念的教育行為。微思政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對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改革,是思政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微思政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問題,一方面,在高校微思政實際應用中,平臺管理者接收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基于微思政教學特殊化性質,管理人員應為微思政中的各位信息,制定科學、合理、清晰的標準。從理論角度審視,微思政是全新的思政教育發展形態。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員,應掌握教育核心,為微思政教育模式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傳統思政教育過于強調理論學習,形成枯燥無味的學習壞境。高??赏ㄟ^合理運用微思政,建立微信公眾號,將思政教育與互聯網有機結合,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二)基于“互聯網+”的高校黨建工作發展策略。高校黨建應合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加強對黨員及預備黨員的精確管理。將互聯網技術中的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功能發揮于高校黨建工作中。一方面,可建立黨員數據信息庫,將黨組織及黨員個人信息準確錄入數據庫當中,實行個性化管理。促進黨組織及時了解內部成員思想活動、學習進程等具體情況,并通過不同情況對黨組織人員進行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赏ㄟ^建立互聯網虛擬空間,促使高校學生積極參與到黨建活動中。思政教育人員可以黨建為主題,利用網絡空間,模擬召開班會、研討會、辯論大賽等活動。在擴大黨建號召力同時,吸引更多學生投身于黨建工作當中,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三、結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依靠網絡技術開展高校微思政及黨建工作符合社會發展形勢,互聯網應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和黨建工作中是時展必然趨勢。因此,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及黨建工作應除舊推新,將互聯網技術與思政教育及黨建工作有機結合,開創高校發展新時代。
參考文獻:
[1]朱宏勝,張玉.“微思政”在應對大學生網絡群體性事件中的比較優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4):119-120.
[2]陳紅梅,李加亮,涂蘇琴.微信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運用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6(01):96-100+95.
作者:王久鵬 單位:麗水學院
- 上一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構建
- 下一篇:高職頂崗實習思想教育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