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高等教育轉型及人才培養路徑

時間:2022-07-03 03:53:10

導語:會計高等教育轉型及人才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高等教育轉型及人才培養路徑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會計高等教育及人才培養模式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本研究立足大智移云的時代背景,剖析信息技術變革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變化以及對會計高等教育帶來的挑戰,厘清促進會計高等教育向前進步的關鍵驅動因素,探究新時代會計高等教育轉型的可行思路和優化路徑。

關鍵詞:大智移云;會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影響下,企業信息化已經進入了全新階段,會計、審計以及財務工作的環境和職能都將發生顯著的變化,同時會計高等教育的轉型及教育模式的發展也將進行重大變革。人工智能主要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在大數據、云計算等多重因素下綜合運轉,最大限度釋放人的勞動力。其作為新時代的新興技術,促進了學習、工作從線上向線下的快速轉變,大大加快了社會科技化的發展速度,但在反向推動各類人才培養的同時,卻也在某種意義上造成了社會失業率的上升。

一、大智移云技術變革驅動會計高等教育轉型的機理分析

2020年2月,我們就財會類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問題及進行了問卷調研,發放問卷110份,實際收回107份,問卷回收率97.2%。調查內容包括畢業前的就業目標、大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的關聯度、工作中是否能接觸到人工智能等新型應用、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供求情況等進行14個問題。調查方式運用專業化網絡信息平臺,采取線上發放問卷形式,采訪對象覆蓋會計、審計、出納、自主創業等11種職業。2017年,會計行業發生了兩個重大變革:一是會計證的取消和會計初級職稱的變革;二是以財務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齊殿偉,2018)。大智移云時代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階段化特點,作為過去階段純人工和未來可期的純智能時代中間的過渡階段,會計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被日新月異的社會需求和變化刷新,高校會計教育模式時刻面臨著轉型的巨大壓力。我國雖已實現會計高等教育的普及,但仍然面臨種種問題,其中,會計人才的專業素養與道德水平,跨專業(國際相關法律法規、稅務規定、多語言運用、財務軟件編程等)綜合能力都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不少高校受制于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方案不更新、培養團隊不完善等客觀原因,導致我國會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陷入困局,所培養出的學生也出現因為專業知識不過關、復合能力不充足等原因就業困難,就業后在自身崗位上工作困難,給高校、企業乃至社會都帶來諸多問題。

二、會計高等教育轉型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職業道德素養培育體系的缺失。由于高校在專注學生會計專業知識培育的同時,缺乏對其職業道德體系的搭建,這導致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缺少對于會計從業工作基本的道德體系,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在高校教育當中,抓穩、抓住這一體系才能保證他們在職業道路中足夠的職業操守,才能保證他們進入職業崗位后,實現自我價值,讓專業素養有發揮的空間。(2)課堂教學內容的陳舊與單一。在會計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因為專業性的高標準、嚴要求,其復合型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就被削弱了。目前大量的高校課堂教學內容依舊停留在紙質辦公時代,缺少足夠的上機操作,高校培養的大量會計人才就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會計,距離大智移云時代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仍然相去甚遠。在高校教師團隊搭建過程中,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專業的會計研究者可以帶給學生專業的知識經驗,但專與廣之間的平衡很難把握,一旦學生接觸的知識過于專一卻遠離社會、時代的現實需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難有博采眾長的機會和意識。同時,其單一體現在僅就會計專業的知識進行培育,需要補充更多的是金融知識、法律知識,甚至國際通行條例以及計算機領域的編程。(3)學生職業技能證書的含金量不足?,F如今多數院校畢業生,從業后被迫選擇晉升困難或前景堪憂的職業,這類職業看似從一而終,實則碌碌無為。就當前市場而言,人才的輸入總是供小于求,無論是職業學校的會計電算化,還是本科會計類多元化的專業,會計人才所持證書的含金量總是呈兩極分化狀態。因此,我們引入一個1+X的概念,1即本專業技能,X即與專業相關的其他技能。畢業生從事與本專業無關職業,大多是因為在學習階段就未能真正掌握1,使其到從業階段,所學專業知識無法支撐其在專業相關職業中進行選擇。而從事那些保質期較短職業的學生,雖然他們掌握了最基礎的1,但是沒有掌握專業相關技能,故至職業晉升階段,無法脫穎而出。在校生各種職業技能證書的缺失,迫使他們在同行業競爭者中處于劣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擇業區間。這種職業技能框架的搭建,無疑應該在在校期間好好完成,1+X職業技能證書體系,不僅是個人專業能力的體現,更是面試時持有的有力籌碼,證書的數量以及含金量,就是人才培養是否成功的有力驗證。

三、會計高等教育轉型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路徑

(1)增強基礎教學,樹立職業道德?;A階段,有意愿的大四畢業生可擔任低年級助教,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分享會,解決剛入學學生的職業迷茫問題;增加人工智能等科技基礎教學,增強學科興趣。同時加強職業道德素養培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增設違法犯罪導致惡果入獄的案例分析課程,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避免學生在走上職業崗位后落入違法的深淵;開展思想教育評比活動,正面建立健全職業道德評價系統,讓學生明白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2)打破傳統模式,開設體驗課程。定向選擇階段,注重培養專業技能,引導學生體驗并進行一些基本的相關行業實習。改善教學內容陳舊的現狀,在設備上增強電腦授課以及上機實際操作,運用模擬報稅軟件,讓學生加強在學校就可以做財稅工作的能力,具備企業常見問題處理的技能,打破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平穩有效快速跨越。同時組織開設職業體驗課程,模擬建立一個辦公氛圍,允許學生自行選擇相關專業的各種職業,聘請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企業高管進行教學,開啟定向培養模式。(3)專業再次細分,財創造就人才。引進優秀的人才,豐富課程的種類,對個人制定定向培養方案。定向培養階段:注重因材施教,承接上一階段,職業選擇后不分層,學校適當增加選修課程,例如:考研指導、專業強化課程等。學院內專業再選擇,細化為:總賬會計、核算會計、應收賬款會計等,扎實專業基礎,而不是將專業學習浮于表面,培養對口型人才,為未來的擇業做好充分準備。另外,高??刹扇《鄬W院校內培養機制,增強課程接引。例如商學院與外國語學院相互配合,努力培養走向國際化的精英會計師,或者法學院與商學院強強聯手,共同打造知法、懂法、守法,具有法律思維的跨領域專業會計人才。與此同時,學校財創APP,基礎階段與定向選擇階段我們稱之為學習階段。學校會計核算、產品銷售等業務,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其完成的情況獲取相應的虛擬貨幣,學生利用虛擬貨幣在APP的相應板塊中去投資或者購買理財產品,在擁有一定資產后,可以自主創業研發產品,進階為管理層,參與財務管理與決策。在本階段,學生能夠充分運用到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實際應用鞏固,將理論付諸實踐。定向培養即工作準備階段,學生在簡歷板塊填寫完善自己真實有效的簡歷,企業通過財創APP任務,對該公司有意向的學生可以盡力去完成公司的任務,根據其完成時間、完成度相應評分,企業參考學生的積分排名對其能力進行初步的了解,并從中挑選部分優秀的學生給予其面試或者實習機會。在本階段,學生可以通過遞交真實有效的簡歷給有意向的企業,模擬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從而在真正遇到時有相應的準備。企業人事部門可以在APP上任務對求職者能力進行考核,根據其完成情況給予面試或實習機會,初步篩選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規避了在初試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四、結語

大智移云時代背景下,會計行業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發展的要求也在倒逼會計高等教育培養模式與時俱進的轉型。因此,在當下出現會計群體職業道德素養缺失和知識體系單一、復合型技能弱等問題,高校會計人才培育方案應當加強職業道德素養培育,改變課堂教學內容的陳舊面貌,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王海洪,肖洋洋.大智移云技術對會計影響的文獻綜述.會計之友,2018(24).

2.況玉書,劉永澤.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會計教育變革與創新.財經問題研究,2019(07).

3.程瑤.互聯網+時代會計本科教育教學變革思考.財會通訊,2019(01).

4.王愛國.智能會計:會計轉型發展的方向.會計之友,2020(09).

5.佟成生,許素蘭,李扣慶,梁淑屏.中國企業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中國企業財務人員的調查問卷分析.會計研究,2014(09).

6.許萍.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問題研究.廈門大學,2006.

7.周宏,張巍,宗文龍,等.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框架與會計人才評價研究.會計研究,2007(04).

作者:高聞婧 范晨誠 徐克 喬澤宇 單位:三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