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血站文化建設中的滲透
時間:2022-05-30 11:15:15
導語:感恩教育在血站文化建設中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感恩,是人的內在心理需求和情感反應,是以恩情為基礎,以回饋為動機,以報答為表現形式的內在心理反映和外在行為模式。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轉型和多元文化的影響,感恩意識日漸淡漠,各行各業存在人才流失、人際關系緊張、抱怨待遇不公等不和諧的現象,中心血站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正確調動職工積極性,讓職工忠誠血站、服務血站,加強職工的責任意識,是血站文化建設的迫切需要??鞓饭ぷ?、感恩獻血者作為血站文化特征之一,越來越受到認同和倡導?;窗彩兄行难鹃_展以“愛血站、愛崗位、愛獻血者”為主要內容的“三愛”活動和“創群眾滿意血站、當優質服務標兵”活動,把感恩教育引向深入,增強了職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感恩意識淡漠的表現
1.1對感恩認識存有偏差
在血站職工中“鐵飯碗”思想仍舊存在,血站采供血過程中出現的困難與自己關聯不大;有的職工責任心不強,缺乏敬業精神,遇到額外加班時抱怨得多;還有部分職工認為自己能力不錯,做得也不比別人少,但職位始終得不到晉升,薪水也一直未能增加,常常抱怨血站沒有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這些反映出來感恩與敬業精神的缺失。
1.2開拓創新的精神不強
本職工作做得好,但為大局的工作做得較少,不能很好地為領導出謀劃策,工作時畏首畏尾,缺乏果斷和膽量。
1.3鉆研業務知識不夠
有的職工對待采供血業務工作不夠主動、積極,只滿足于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在工作中遇到難題,常常等待領導的指示,未把工作做實、做深、做細。不注重業務知識的全面性,等到問題出現再想辦法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繁瑣、復雜的事情,有時會采取逃避的方法,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不是力求尋找對策,而是等待辦法自行出現,缺乏一種刻苦鉆研的精神。
1.4對獻血者缺乏感恩之意
“獻血服務是靈魂,獻血者是親人”,血站職工應從根本上提高獻血服務工作效率,優化獻血服務工作質量。然而,有些職工在工作中無法熱情地去為獻血者服務,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為獻血者提供優質服務變成了口號。
1.5規章制度執行不夠嚴謹
個別領導在制度執行上有失公平,造成有些職工產生心理落差,產生埋怨和抵觸情緒,思想消極,缺乏激情和進取精神。
2感恩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2.1重視親情與家庭支撐作用
家庭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感恩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好這種資源,積極開展有關感恩意識的親情教育。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父母都經受著眾多的擔憂和煎熬[1]。感恩家庭重視親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寶貴時光,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發揮家庭支撐作用,讓家人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
2.2挖掘血站發展之恩
血站職工的成長,首先離不開組織的培養、同志們的幫助、領導的愛護,是血站黨組織為我們提供了實現個人理想的平臺,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可以成長為勞動模范、先進職工、技術骨干、科室干部及領導。我們所開展的“六同六比”(同樣的醫德比醫風、同樣的技術比服務、同樣的服務比便捷、同樣的便捷比質量、同樣的質量比滿意、同樣的滿意比評價)、“四心”(以熱心換取獻血者的歡心、以誠心換取獻血者和用血者的放心、以細心換取獻血者的舒心、以愛心換取獻血者的稱心)和“同心圓”(畫好以獻血者為圓心,優質服務為第一環、后勤保障服務為第二環、行政領導為第三環的“同心圓”)等活動,都是感恩血站的發展、奉獻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載體。
2.3營造良好的感恩氛圍
血站文化是血站精神面貌和風格的集中反映,感恩教育的主陣地在日常采供血工作中,良好的環境本身就是感恩教育的素材。為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和人際氛圍,血站對困難職工家庭進行補助救濟、為過生日的職工送上生日蛋糕、給家中有中、高考子女的職工放1天送考假、為考取大學的子女送上1份禮物等等。切實解決員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通過淮安血液報、宣傳園地等把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廣泛宣傳感恩的意義,樹立感恩的典型,讓員工置身于一種感恩氛圍中,從感恩環境中受到感染、啟發和教育。
2.4黨員干部率先垂范
我們的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實現著自己的承諾,用一顆感恩的“大愛”之心,回饋著社會和人民。當代共產黨員的楷?!髁x創造的一個個愛心奇跡,顯示的正是這種模范“大愛”所迸發出來的“道德力量”。郭明義有“三樣寶”:53本獻血證、140張匯款單、200封感謝信;現代人也有“三樣寶”:手機、錢包和手表,同樣是三件寶,對比之后我們會發現,現代普通人所謂的“寶”是物質享受的反映,而郭明義的三件寶則是精神追求的象征,是一個共產黨員感恩組織、奉獻社會的體現[2]。黨員干部要經常與職工情感溝通,關心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做職工的溝通者和知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滲透感恩教育,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
2.5全站一盤棋
感恩教育能使價值理念、愿望在職工心目中不斷強化,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融為一體,把理念轉變成為職工個人的自覺行動,做到“人人心中有單位,上下左右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因此我們不但要求職工學習專業知識,還要求職工提升精神層次。為此,我們采取了3種手段。(1)增強職工對感恩教育的理解,開展了職工讀書會活動。要求讀《曾國藩家書》《帶著責任去上班》和《要結果不要借口》等書籍。(2)提升職工對感恩教育的領悟。舉辦了“心態決定狀態,思路決定出路”的團訓。讓職工意識到“血站是我家,發展靠大家”。讓職工聽了激動,想了感動,更落實到行動,創造一種生動活潑、團結和諧的氛圍,真正變“讓我干好”為“我要干好”,從而解決責任淡化、心情失落、心理失衡問題,使職工深切體會到“站興我榮、站衰我恥”的工作責任。(3)強化職工對感恩教育的執行。開展了“責任—服務—質量”月活動,組織站內職工開展“假如我是獻血者”演講比賽,培養員工換位思考的意識。組織青年職工進行野外拓展訓練暨感恩之旅,培養團結、互助、和諧、信任的理念及感恩之心。
3開展感恩教育取得的成效
3.1知恩明禮
增添血站感召力[3]在開展感恩教育中,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舉辦各類培訓,如選派業務骨干到全國各血液中心學習、典型科室到江蘇省血液中心進行輪訓、邀請淮陰師范學院和衛校老師來站培訓“生活禮儀”與“衛生禮儀”及職業心理衛生知識等、組建黨員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設立淮安市中心血站幫困助學基金等活動,努力培育職工與人為善、寬厚仁愛的人文素養,養成忠誠守信的崇高品質,弘揚“質量第一無私奉獻”的血站精神,讓感恩與時展同步,與建設現代化血站同步,不斷提升職工道德水平、文明素質,塑造懂禮儀、尚感恩的血站人新形象。
3.2感恩文化增添血站凝聚力
把感恩教育與血站文化建設的主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擴展血站文化建設的外延,為血站培養造就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德技雙馨的醫技隊伍?;窗彩兄行难緦嵤┝恕敖枘X引智”和人才“柔性引進”模式,與上海血液中心和江蘇省血液中心結為對口科研、人才培養協作單位,并在用工作待遇、工作環境留人的同時,用血站文化來留人,創造留住人才和使已流失的人才主動回歸的有效途徑,增強血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構建起以老職工為龍頭、中青年為骨干、年輕優秀人才為基礎的人才方陣。
3.3惜恩團結增添血站推動力
開展感恩教育,在全站營造一種平等、團結、關愛的和諧氛圍,形成寬容、和睦、健康的良好人際關系[4],充分調動和發揮全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感恩教育對于個人,可以提高個人修養、體現自身價值;對于家庭,它是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維系的紐帶,有效地促進家庭內部、鄰里之間的和睦;對于單位,它催生誠信、增進共識,提高凝聚力,維護穩定,讓躁動盲目、不切實際的心態得到理性的回歸,增強幸福感,促進持續發展。
作者:董長征 單位:淮安市中心血站
參考文獻:
1柴斌英,唐偉,劉覽,等.貫徹感恩教育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6):107.
2劉燕閣.淺議共產黨員在感恩教育中應發揮的積極作用[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1):175.
3周元明.感恩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及實施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07,(7):46.
4王衛東.加強企業感恩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N].貴州日報,2011-06-07(4).
- 上一篇:中職學生安全教育論文
- 下一篇:職業院校感恩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