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琴教育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12-06 08:52:18

導語:中國鋼琴教育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鋼琴教育現狀與對策

摘要:本文對鋼琴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做了簡要介紹,指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對策:我國鋼琴教育應該區別大眾教育與專業教育,注重演奏風格培養,注重民族文化教育。

關鍵詞:鋼琴教育;演奏風格;民族文化

一、引言

鋼琴是西洋樂器,自百多年前傳入中國以來,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成為來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形式。鋼琴在構建中國藝術教育、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在青少年階段,鋼琴教育更是成為許多家庭的首選,在培養有藝術修養、有審美情趣、有健全人格的全面發展的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鋼琴教育卻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將首先對我國鋼琴教育現狀進行概述,并在中國文化視角下探討鋼琴教育的對策

二、鋼琴教育現狀概述

1.鋼琴教育在中國的發展。鋼琴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傳入我國(崔乾高,2012)。期初,中國的老百姓并不是十分能接受和欣賞鋼琴藝術,后來隨著傳教士在教堂的使用和時間的遷移,鋼琴逐漸的被老百姓所接受。其中標志性的事件是1927年國立上海音樂學院的成立,成為鋼琴在中國發展的里程碑。后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到新中國成立后,鋼琴在中國得到了長足發展,出現了一些在國際鋼琴表演界享有一定聲譽的鋼琴表演藝術家,屢屢在世界鋼琴比賽中獲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社會各領域的變化,鋼琴在中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普通大眾已經對鋼琴完全接受,并開始欣賞鋼琴藝術。鋼琴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位置越來越重要,許多幼兒園和小學都開設了鋼琴藝術教育課程。在高等教育中,鋼琴表演藝術專業也正式列入藝術教育大綱,許多音樂類院校和一些綜合大學都設置了鋼琴專業。進入新世紀,中國鋼琴教育更是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涌現了一批青年鋼琴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加強。鋼琴已不再是西方社會的特有文化現象。鋼琴文化已經深入人心,甚至融入中國文化,成為中國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典范。鋼琴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鋼琴教育。隨著鋼琴藝術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鋼琴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斷得到更新,在培養鋼琴人才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別是以周光仁、劉詩昆、殷承宗、但昭義、朱雅芬等為代表的鋼琴教育家培養了一大批鋼琴藝術表演人才。同時,鋼琴曲創作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一些中國特色鋼琴作品如《黃河協奏曲》等也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展演。在鋼琴表演藝術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鋼琴學術研究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國內一些音樂藝術類期刊相繼開辟鋼琴專欄,刊登鋼琴藝術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各地也成立了專業協會以及專門的鋼琴學會,特別是1996年創刊的《鋼琴藝術》,為廣大鋼琴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鋼琴教學和學術科研活動呈現生動活潑的發展局面。2.我國鋼琴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盡管鋼琴教育在我國得到了巨大發展,但是不可否認,我國鋼琴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鋼琴教師隊伍良莠不齊、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鋼琴教育的基礎硬件配置不夠完備、社會培訓機構質量不高、鋼琴科學研究水平較低、鋼琴教師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等。這些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社會原因,是鋼琴教育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短期內能夠完成。

三、對我國鋼琴教育的一些思考

1.鋼琴大眾教育。鋼琴大眾教育對于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意義重大。但是鋼琴大眾教育又不同于鋼琴專業教育。鋼琴大眾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學習者的興趣。為此,在教學中如果以“唱譜”代替“視譜”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唱譜既能培養學習者節奏感,又能增加練習趣味,是一種“雙贏”的教學方法(胥洋,2009)。在鋼琴曲目選擇上,傳統曲目通常以《湯姆森》、《拜爾》等為入門曲目,但是這些曲目雖然為經典曲目,但是選擇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外民歌作為輔助的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實施教學中,應當以正面鼓勵為主,而不是在學生犯錯誤時就嚴厲批評,甚至否定學生的鋼琴藝術潛力。2.鋼琴教育中應當注重音樂風格的培養。鋼琴演奏風格決定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初學者往往還不具備自己的獨立演奏風格,都是跟隨老師的風格進行演奏,隨著其鋼琴演奏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始對演奏風格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至少不是通過速度和沒有表現力的演奏來表現作品。相反,個性是通過音色、音調、準確的感受來表達,從而傳達更深層意義的作品思想(烈波羅娃•耶列娜,吳伊芳,2013)。鋼琴教育中應當充分讓學生了解作品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了解作曲家的風格特點,培養演奏中表現作品風格的意識。3.鋼琴教育的民族化。民族化是指作曲家、藝術家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表現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藝作品具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是一個民族的文學藝術成熟的標志之一(李浪,2016)。首先,鋼琴教育中要體現民族自信和民族擔當。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根基深厚,文化底蘊充分。其次,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再次,在平時的鋼琴教學中要加入中國曲目的演奏。

四、結語

本文對鋼琴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做了簡要介紹,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作者鋼琴教學的經驗,對鋼琴教育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探討。雖然中國鋼琴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認,鋼琴教育在中國的發展歷史還比較短,鋼琴教育實踐和理論發展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崔乾高.當前鋼琴教育的失范與矯正,《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6):136-139.

[2]胥洋.論大眾化的鋼琴教育,《科學之友》,2009.(11):119-120.

[3]烈波羅娃•耶列娜,吳伊芳.鋼琴教育中音樂風格的培養,《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1):126-128。

[4]李浪.論中國鋼琴教育的民族化.《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16,(4):110-115.

作者:潘虹宇 單位:蘭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