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在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的運用
時間:2022-02-19 09:51:28
導語:信息化教學在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課程在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課程效果的方法,本文筆者結合本校課程建設經驗,從教學內容呈現、教學模式選擇、信息化技術應用及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等多方面闡述信息技術在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課程中的應用效果與推廣意義。
【關鍵詞】信息化;鋼琴;課程
一、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背景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技術,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手段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新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不斷深入,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科教學的研究越來越多,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的要求,說明對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改善教學效率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同時也意味著運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教學效果的模式得到大力的支持和認可。廣東省教育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廣東將圍繞“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總目標,深化教學方式改革,加強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研究、應用創新,全面普及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教學,促進移動終端、教學軟件和優質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構建學科教學、教研、創新一體化新格局,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局面??梢钥闯?,從中央到地方,都為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筆者有幸參與了本?!朵撉購椬嗯c即興伴奏》課程的信息化教學開發,切身體會了信息化與學科融合建設,從中收獲并總結經驗。
二、《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課程育人目標
《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是一門藝術課程,筆者希望學生學習本門課程不僅可以掌握鋼琴彈奏技巧、基本樂理與和聲知識、伴奏編配與彈奏等,還能夠通過本課提升藝術素養;通過民族歌曲、軍營歌曲的彈奏與編配,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養成,培養有情懷的時代新青年。所以本門課的育人目標是多元的,不僅僅注重基本功,更注重以興趣為指引,強調綜合能力、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本課程堅持采用啟蒙式教育理念,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保障教育過程的學生的主動性、交互性和創新性,堅持以學生主體,在“做中學、做中教”的教育理念。
三、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課程傳統教學困境
1.難以滿足學校集體教學的需求。因為鋼琴多為獨奏,傳統的鋼琴教學通常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這完全無法滿足學校的教學需求。為了解決該問題,很多學校采用了電鋼琴教學,改變了獨奏的模式,使得多人可以同時練習,也支持多人合奏。但這依然改變不了,學生在彈奏指法上需要“一對一”指導的問題,教師與學生課堂相處的時間,不足以完成多人的“一對一”指導,課后又缺少繼續指導的平臺,學生的鋼琴彈奏水平很難得到提升。2.難以解釋抽象的樂理知識。鋼琴即興伴奏學習的基礎是對基本樂理知識的掌握,而理論知識相對抽象,傳統課堂通常以講授為主,學習音律、音符、伴奏類型、節奏織體等內容。音樂本應是有聲的教學,是有感情、有靈魂的。而抽象的樂理知識卻是躺在紙質的教科書上,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3.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傳統鋼琴課程教學通常采用教師講授、彈奏演示、學生跟彈、教師糾錯的單一模式,一則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容易覺得練琴十分的枯燥;二則該教學模式更多的關注了學生彈奏技巧,忽視了學生表現能力、創作精神、音樂素養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沒有形成全面、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信息技術在該課程中的應用效果
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開發有聲教學材料。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的學習特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貼合學生喜好。根據課堂教學經驗,結合學校校園文化,選擇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曲目,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講義,將樂理知識融合到樂曲欣賞之中,將彈奏、實操編配等與樂理知識學習結合,兩者相輔相成,以知識指導實操,以實操促進知識的掌握;將紙質教材與電子教材相結合,可運用信息化手段,制作教學微課,或利用打譜軟件制作樂譜播放視頻,通過二維碼將視頻教材與紙質教材內容相對應,讓躺在紙質教材上樂理知識和五線譜“活”起來。2.以任務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鋼琴彈奏與即興伴奏內容分模塊設定任務情景,以任務為引導。通過“云班課”平臺課前任務、《導學單》、課前學習資料,開放討論區,實時反饋學生自學情況;課上利用“云班課”進行分組學習,采用“小導師”制,學生之間相互促進,以教促學,發揮“同伴學習”作用;課下拓展優化任務,并上傳至云班課進行展示分享,便于教師和同學觀看點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以生為本、“做中學,做中教”的教育原則。3.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活動的開展。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軟件和教學平臺,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提升教學效果。(1)運用“藍墨云班課”等信息化平臺支持教學任務的、評價,以及教學材料、學生作品的分享等教學活動;通過“云班課”支持全面、系統的課程教學評價。(2)合理運用微課、教學游戲等教學材料傳遞教學知識,提升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時間和空間。(3)運用“LaunchOverture5”等打譜軟件,該軟件可立即播放編配的伴奏樂譜,便于教師制作教學材料,將聲音轉換成可視化的樂譜,讓學生視、聽結合學習;學生也可動手實操,制作樂譜,讓抽象的樂理知識變得可視、可聽,幫助學生解決“五線譜”辨認難的困難;便于學生課上利用軟件播放的音樂效果及時調整伴奏的編配,提高學習效率。4.健全教學管理與評價模式(1)智能教學管理。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實現課堂管理的智能化,實現課堂簽到、搶答、任務完成情況監測等課程管理功能,將教師從瑣碎的課堂管理中解放出來,更有效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2)多元評價體系?!朵撉購椬嗯c即興伴奏》是一門藝術課程,本課程通過信息化平臺和軟件的支持,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不僅注重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同時通過綜合展示等活動,注重學生語言表達、禮儀修養和自信心的提升;通過信息化平臺以及電子教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將課后拓展學習與學校校園文化充分結合,著重國學文化、軍營文化的傳承,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中,將民族歌曲、軍營歌曲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弘揚中華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多元的育人目標。(3)健全評價模式。結合本課程多元的育人目標,將教學評價從單一的鋼琴彈奏及即興伴奏編配技巧評價,轉換為與育人目標對應的、與教學活動結合的、多元的評價模式;評價方式也從單一的教師評價,轉換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相結合的綜合性評價;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及時統計課堂各環節的多方評價結果,并反饋給學生和老師,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學習的差距,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
五、推廣意義及效果
1.傳統課堂教學困境普遍存在。傳統鋼琴教學中存在的無法滿足集體教學需求、樂理知識能力理解、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是普遍存在于各中、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中的。運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突破以上困難,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結界,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展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獲得教學指導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通過信息化支持交互式、創造性的任務教學,實現系統的教學管理和評價;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實現了課程教育與校園文化、思政教育相結合,突破了傳統鋼琴教學中的多種禁錮,具有很強的推廣意義。2.設備要求低,容易普及。本課程在開展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因考慮到學校教學環境整體提升困難大、周期長,所以運用到的均為日常教學設備,包括教室多媒體設備、電子圖書館電腦設備、學生自備的手機或者平板。運用的教學軟件與教學平臺,均可免費使用,且易掌握。因此本課程的開展對設備和技術沒有過高的要求,非常容易推廣。3.現階段推廣效果。在運用信息化促進該課程建設,大大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學效果有明顯的提升;教師也感受到通過信息化手段以及對課程的整體設計,可以及時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在該課程建設的影響下,學校組織多次鋼琴專題晚會,將課程的影響從班級、專業拓展到全校;校外參與社會服務及省、市級鋼琴展示類競賽等活動,受到評委、家長、社會多方面的認可。在以上教育與推廣活動中,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升了學校的育人水平,且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應。
【參考文獻】
[1]楊柳.高效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藝海,2018(6):127-128.
[2]王洋.中職鋼琴即興伴奏課程信息化教學探究[J].北方音樂,2018(17):155.
[3]范雯,顧欣欣.基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鋼琴教學實踐思考[J].黃河之聲,2019(2):75-76.
[4]戴映.鋼琴即興伴奏信息化教學效果提升的實踐探索[J].職業,2018(10):78-79.
作者:王安琪 許婉 單位:廣州市司法職業學校
- 上一篇:小學音樂鋼琴即興伴奏的應用
- 下一篇:高校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探討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