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內容及特征

時間:2022-02-11 09:46:19

導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內容及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內容及特征

摘要:研究巴基斯坦基礎教育是探尋巴基斯坦課程體系的重要角度,有助于加強對巴基斯坦教育的認識。由于在21世紀初存在基礎課程設置陳舊、注重機械記憶、忽視批判與創新等缺陷,在2009年的課程規劃基礎上,巴基斯坦于2016年開始了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文章通過研究巴基斯坦政府文件,聚焦改革主要方面,包括組建國家課程機構、開發教育最低標準和制定國家課程框架,分析其在協商中共同行動、使承諾與行動相匹配、聚焦于質量和公平、關注課程經費的保障等特征,以期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巴基斯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示

巴基斯坦學校教育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紀,學校開始傳授伊斯蘭《古蘭經》,18世紀初巴基斯坦淪為英國殖民地,其教育也殖民地化。1947年獨立以來,巴基斯坦教育經歷了不斷的探索,已確立了完整的教育系統,其中,基礎教育包括初等教育(5年)和中等教育(7年),高等教育包括本科(4年)以及隨后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院教育。中小學國家課程改革一直是巴基斯坦基礎教育改革歷程中的重要內容,研究當前巴基斯坦中小學國家課程改革的背景、內容和特點,有助于理解巴基斯坦教育及其背后的社會和文化支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啟示和借鑒,為中巴兩國的交流與合作奠定基礎。

一、巴基斯坦基礎課程改革的背景

(一)21世紀初的課程改革

巴基斯坦教育發展緩慢且基礎薄弱,為響應國際社會“教育高于一切”的呼聲,2001年,巴基斯坦制定了《國家教育政策(1998-2010)》。為回應學者批評課程由意識形態主導、內容過時和學習水平低的問題,巴基斯坦政府于2006年啟動針對所有年級(I-Ⅻ年級)和學科的課程改革。2006—2007年,巴基斯坦國家課程主要有以下特點:標準和能力主導;學習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結果相對應;將生活技能整合到學科中;重視提高學習者的創新性寫作和分析性思維,而不是機械學習;為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教學提供課程指南;為評價提供指南。新課程雖然可以從教育部網站上下載,但幾乎沒有宣傳,發行僅限于公共教育部門、全國的識字和培訓部門以及正式要求的民間機構,幾乎沒有措施確保課程提供給了教師、校長和公眾;由于國家課程的語言是英語,課程使用嚴重受限。但21世紀初,巴基斯坦的課程改革幾乎沒有落實,導致課程現狀依舊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課程設置陳舊,沒有調整內容來解決巴基斯坦社會的本土問題;第二,注重機械學習,教學唯一目的是應付考試,沒有課堂討論的余地;第三,忽視批判和創新,多數教學幾乎沒有批判性的活動;第四,各省缺乏統一性,學校課程由省級教材委員會開發,適合各省特定需要和要求,甚至帶有地方主義的色彩[1]。

(二)新的課程改革規劃

2009年8月,巴基斯坦政府發布《國家教育政策2009》,重新承諾發展全民優質教育。新的教育政策涉及巴基斯坦教育的目標、管理、機會、教育質量、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育實施框架,其中,與課程相關的規劃包括[2]:1.課程開發應該是目標導向和成效為本;應注重學習結果而非內容,應密切反映社會問題;為培養自主學習、探究精神、批判學習、問題解決和團隊協作能力提供更大空間;2.教材委員會將轉變為合格的促進、調節和監督權威,教材委員會將評估和協助教材在各自轄區學校中使用的許可過程,省級和地區委員會將選擇和規定各自轄區公立學校使用;3.巴基斯坦需要一種基于標準的教育系統,必須基于教育投入、過程和結果,以及調控和評估最低到最高水平的制度化過程設定標準,提高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以上規劃為課程開發的導向、教材的管理和使用以及教育標準問題的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據。

二、巴基斯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內容

(一)組建國家課程機構

2016年,巴基斯坦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巴基斯坦全國課程和標準的差異性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巴基斯坦有四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和考試系統,公立學校系統、私立學校系統、私立宗教教育系統和非正規教育系統,每個系統遵循不同的課程和評價系統,難以實現可觀、平等評價;另一方面,依據該國憲法第18修正案,巴基斯坦完全將教育權下放到各省,各省有各自的課程和標準,相互之間缺乏統一和協調。為此,巴基斯坦各省和地區最終達成一致,于2016年2月成立國家性協調機構———國家課程委員會(NCC),將其隸屬于聯邦教育與專業培訓部,作為聯邦政府、各省和地區進行課程評估和開發計劃的國家性平臺。

(二)開發課程最低標準

NCC于2016年2月制定了《優質教育最低課程》,于2016年2月正式發布?!秲炠|教育最低標準》界定了中小學學生、課程、課本和學習資料、教師、評價、早期學習和發展以及學校環境的標準,用于指導學校課程的修訂和教學資料的開發,確保聯邦各省和地區間學校課程的一致性和兼容性[3]。課程的標準包括促進建立在國家宗教、哲學、文化和精神基礎上的國家和諧、統一、社會凝聚和全球公民;強調理解、應用和創造知識,使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培育終身學習理念;激發學習者內在的潛能,使之成為積極、有生產力、反思性、合作型和民主的公民;提升培養自主學習、探究精神、批判思維、推理和團隊協作能力的高階思維能力;包含對真實的生活情境有用的最新趨勢和概念,使學習更加相關、有意義和有激發性;促進和平共處、求同存異、通過尊重和寬容善待人類同胞等民主價值觀;建議多種評價和評估策略,測量所有學習領域要求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確保學生的品格培養和全面發展;促進全納教育?!秲炠|教育最低標準》的制定有助于促進課程研究、教師培訓和評價;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精神、批判思維、問題解決、團隊協作和分析性思維等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間。

(三)制定國家課程框架

為將國家課程與日益變化的國際教育發展和研究標準保持同步,在聯邦教育與專業培訓部的領導下,NCC秘書處于2017年5月啟動了對《國家課程2006》的修訂工作,正式發布《國家課程框架》。《國家課程框架》涉及9門學科,即早期兒童保育與教育;英語;普通知識;普通科學;伊斯蘭語;數學;社會科;烏爾都語;價值觀教育。每門學科的課程框架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導言、課程標準和基準、學習主題和結果、教師角色、評價和教學資源?!秶艺n程框架》是巴基斯坦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性的課程框架,為巴基斯坦各省和地區教育的統一性和國家教育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為隨后的國家課程開發鋪平了道路。2017年10月,聯邦教育與專業培訓部就基與首都管理和發展部達成共識,基于已經修訂的課程,合作開發伊斯蘭堡首都地區學前1年到5年級的教材,到2018年完成;國家著作基金會在2018學年出版6至12年級的教材[4]。

三、巴基斯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特征

結合巴基斯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過程,研究認為,巴基斯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主要體現了如下特征:

(一)在協商中共同行動

依據巴基斯坦憲法第18修正案,制定教育政策和決定課程的職能下放到各省,但是針對哪些方面的教育權力應該下放的沖突持續存在。因此,政府在采取各種措施改進教育和提高教育資助,各省也在聚焦更高的教育標準[5];無論是課程最低標準的開發,還是國家課程框架的制定,均顯示出聯邦政府、各省和地區是在協作中共同推進課程改革。

(二)聚焦于質量和公平

要實現優質教育,課程改革是重要的一步,新課程鼓勵分析和批判思維、品格培養、欣賞多樣性、民主和公民理解,不僅能提高學術水平,而且能培養出負責任的公民[6]。巴基斯坦需要理順和更新課程、改革整個教育系統,使教育更加有效。因此,關注質量和公平是巴基斯坦課程改革當前和隨后的焦點。

(三)使承諾與行動相匹配

在新發布的《國家教育政策(2017—2025)》中,課程改革的目標包括:開發和實施《國家課程框架》和1—12年級中每個學科的《國家標準》;與NCC協商,依據憲法第18修正案將課程設計、教材開發和評估過程制度化;使用最現代的課程開發原理和最新的學習理論,修訂《2006年全國K-12》學習計劃,使之更相關和全面;加強國家課程理事會,根據研究和利益攸關者的定期反饋,開發一種持續的課程設置、修訂和完善過程和程序;在課程開發和完善中涵蓋新興的理念。其中,《國家課程框架》開發、課程修訂、教材開發已經進行,其他方面有待啟動和推進??梢哉f,當前巴基斯坦的課程改革已經存在于新的政策之中,承諾與行動接近匹配。

(四)關注課程經費的保障

實際上,巴基斯坦教育部門一直處于資金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的狀態。預算撥款無法滿足緊迫的教育需求,教育上的高承諾和低投入,顯示了政策與實踐之間的巨大落差。為此,在新的國家政策中,巴基斯坦關于教育經費的主要目標是:逐漸增加教育投資,將GDP的4%用于教育和培訓;將國家預算的25%劃撥教育部門;教育預算將不削減、不終止、不轉移[7]。從這一點看,課程改革的經費提高至少具備了國家政策依據和保障。

四、結語

巴基斯坦課程改革并沒有因巴基斯坦政府換屆而中斷,其被繼續置于新的教育政策框架中。2018年8月,巴基斯坦總理承諾為教育投入更多資金,并為所有巴基斯坦人在巴基斯坦各地實施標準的高質量教育體系。隨后,巴基斯坦政府組建任務小組,全面調查巴基斯坦教育存在的問題。調查顯示,兒童失學嚴重、教育系統不力、教育質量不足、技能短缺失配等問題尤其嚴重,為此,新一屆聯邦教育與職業培訓部部長承諾,在隨后的五年中解決全面改革巴基斯坦教育存在的問題[8]。2018年11月27日,聯邦教育與職業培訓部依據新政府100天計劃,發布《國家教育政策框架2018》,確定了教育改革的4個領域:教育質量、失學兒童、教育系統和青年技能發展。新的政策文本提出要審核和修訂課程框架,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共同的課程框架,確立國家課程委員會;制定共同的國家教學和學習標準,作為適用于各省和各學校系統的共同標準;基于共同課程框架在學校系統內實施達成一致的核心科目[9]。總體上,基于上一屆政府對課程改革的全方位干預和實施狀況,巴基斯坦新一屆政府更加強調國家對課程的管理,課程國家化走向日益顯著。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課程改革亦是如此。課程改革需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社會需求與個體發展間的關系,兼顧國際化和本土化,因而需要在持續的試誤中不斷沉淀、突破和發展。正如美國著名教育家麥克·富蘭所言,“變革是一項旅程,而不是一張藍圖(變革是非直線的,充滿著不確定性,有時還違反常理)?!保?0]這個過程是否持續和切實落,實取決于國家的整體導向和全力支持。

作者:歐愷雯 韓芳 單位:喀什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