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藝術的地理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23 02:30:11
導語:教學藝術的地理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靈活運用多種資源
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地理教材已經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資源,而是成為服務于課堂教學的一種載體。在具體教學中,地理授課已經不再局限于文本教材,而是依托于不斷發展的地理學科、學生自身的實踐經驗、地理學習活動,以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大自然。因此,地理教師要善于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靈活運用各種可供利用的課程資源,努力拓展學生的地理知識。1.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現行的地理教材與傳統地理教材相比,在諸多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新教材中大量充實了彩色圖片、閱讀資源、學生活動等,作為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現有資源,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組織學生參與教材中涉及的各種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應用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2.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區域地理”中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中“生活中的地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與求知欲望,因此,地理教師要善于聯系教材中的知識點,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充分利用地圖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地理是一門區域性極強的學科,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而空間思維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地圖學習。地圖是師生輕松學地理的“法寶”,愉快獲取地理知識的“竅門”。地圖作為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工具,是幫助學生學好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實物投影,將重要的地圖信息展示在學生面前,然后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與講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變得直觀和有趣,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例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大量與氣候有關的知識,如果讓學生對這類知識死記硬背,會使學生感到頭疼,久而久之,容易對地理產生厭倦感,就算是當時勉強記住了,過段時間也會忘得一干二凈。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世界各地的氣候類型圖,教會學生從緯度、海陸位置、地形等方面來分析問題:首先從緯度位置來判斷這個地方是溫帶氣候,還是熱帶氣候,或者是寒帶氣候;然后從海陸位置來判斷這個地方是大陸性、季風,還是沙漠;再根據地形因素來判斷是否能夠形成高原山地氣候。通過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紛繁復雜的地理知識,從而達到化繁為簡的目的,養成繪制地圖的習慣。
三、讓學生體會地理之美,激發學習興趣
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的美,他們才能發自內心地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而中國的古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很多詩句名言中就包含了諸多地理現象,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詩句引入課堂,幫助學生體會地理之美。在地理課堂上引入詩詞佳句,可以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如:講解長江三峽時可以引入李白的著名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充分體會我國的地理之美,從而加深學生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拓展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參與實踐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讓我們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里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钡乩韺W科是一門與大自然聯系緊密的基礎學科,但從當前地理教學情況來看,開辟第二課堂是地理教學的薄弱環節。我們作為地理教育工作者,只有著眼未來、立足實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參與實踐鍛煉,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將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相互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1.通過鄉土地理調查研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鄉土地理研究活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具體變化和發展情況,能使他們深刻了解各種地理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尤其可以將抽象的地理原理變得直觀形象,具體生動,使學生通過切身實踐學習知識,掌握知識。2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小組,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地理課外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觀氣象站,了解天氣及氣候的觀測情況;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天文館,使他們更為深入地了解星空和宇宙;還可以通過組織地理模型制作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地理教師,要注重將教材知識寓于各種活動當中,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科學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總之,在地理新課標深入實施的今天,地理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不斷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途徑,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文作者:李偉工作單位:宜興市樹人中學
- 上一篇:探討旅游發展單一的原因
- 下一篇:簡述美術課程的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