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藝術分析

時間:2022-01-28 10:05:43

導語: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藝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藝術分析

摘要:互聯網、大數據、全媒體新的時代,高校思政課課教學針對大學生實際,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教學實效性,關鍵在于提高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情真意切,善于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節奏的快慢,抑揚頓挫的語言,幽默的話語或案例等從不同的類別提高思政課課堂教學藝術水平是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藝術水平

互聯網時代,電子通信技術廣泛使用,增加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拓寬了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知識,更提高了大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成長為國家振興、人民富裕、社會進步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迅猛趨勢,網絡豐富的信息資源,給學生帶來了便捷的交流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受學生的喜愛。信息技術,網絡信息在帶給大學生便捷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那些流行的非主流的網絡文化,弱化了大學生對于當今時代主流價值觀的高度認同。一些不良信息通過網絡渠道,沖擊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導致大學生心態變得浮躁,言行失體,嚴重影響思政課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對于個別價值判斷能力差、抗誘惑力比較弱的大學生,出現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價值選擇判斷錯誤的現象,影響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以來,以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強調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

一、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藝術缺失現狀

教學藝術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喚起學生心靈深處學習探究的情感需要和強烈的認知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規律,把握學生心理成長的規律,練就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技巧,以藝術化的手法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積極地、主動地、獨具個性地進行學習。施教者在教學中,藝術性地融入對人生的體驗、情感和創造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活動是具有審美價值、具有特殊技藝、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實現了教學藝術技巧的超越和升華。要達到藝術的境地,對教師教學水平、綜合教學能力是有著很高的要求的。長期以來,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辦法老套,效果不佳,不加強教學研究,不注重教學改革,不講究教學藝術,造成觀念落后陳舊的現象,特別是專制型師生觀根深蒂固,極大地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再加上填鴨式的講授,嚴重禁錮學生思維創新。標準型的人才觀,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扼殺了學生個體創造的潛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以考試為目的應試教學中,強調知識的熟練程度,忽視學生的情感價值因素。抽象空洞、晦澀難懂、枯燥無味的理論講解,教師講的唾沫橫飛,學生聽的昏昏欲睡,明顯的感覺到教學缺少藝術性。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過多的依賴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沒有課件就不能上課,照著課件念,不注重提升教學藝術的感染力,以至于影響教學實效。

二、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水平的現實必要性

(一)提高教學藝術水平是解決高校大學生學習狀態的根本出路。思政課教學的受眾,大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文化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接受能力。就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實際狀況看,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文化素質不夠、心理素質差,在事實教學中制約著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效果的充分發揮。文化素質較差、知識基礎薄弱,中學階段不良的學習態度、不夠刻苦的學習精神也會帶到現在的高校,影響到了目前的學習狀態。心理素質較差。由于高校的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和地位的特殊性,造成心理素質不夠過硬。地方普通高校起點低、起步晚,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相對一本院校有一定的距離,有些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狀況好高好高騖遠,社會對地方普通高校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一味追求985、211,認為讀普通高校的學生都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所以流行現在不努力,將來讀隔壁。貧困學生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業,不惜債臺高筑,使得這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產生深深的自責。學生的這種文化知識基礎和各種心理狀況,要求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藝術水平,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過去不良的狀態中走出來。(二)提高教學藝術水平是改善目前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現狀的重要方式。教師的教學水平由兩個要件構成,一是教師的理論水平,二是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復旦大學熊易寒教授認為:理論為根,科研驅動。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拿什么教給學生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很難勝任思政課教學工作。同樣,如若缺乏教學藝術水平,一個理論水平再高的老師,也不能有效實施正常的教學工作,將自已的學識傳輸給學生。在部分高校,教學的藝術性始終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個別教師的思政課教學空洞而乏味,完全沒有教學藝術可言,造成了教學藝術上實際的低水平與本科課程高難度、高要求之間的反差。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水平的途徑

(一)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要加強情感藝術,提高教學實效。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上一門課,也會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對一門課的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藝術的作用,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要善于交流情感,贏得學生的依賴尊敬,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熱愛,縮短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距離,控制好課堂氣氛,讓老師的情感體現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對應。教學內容選對情感點,選擇與當今時代的時事政治相聯系,緊貼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很好地融入大學生的情感世界。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要緊扣動情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二)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要注重表達的藝術,體現人文關懷。復旦大學胡楊教授所說:馳騁杏壇,善于溝通;嘉言雅行,尊重為本。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如果以枯燥空泛的理論對學生進行灌輸,就會讓學生產生說教的感覺。如何走進學生心里,讓學生產生高度的認同感,并加以接受,這就需要表達的藝術。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要避免一味說教,淪為僵化的道德標本。要體現人文關懷,內蘊涵養,厚重德性,豐富人性,提高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的魅力和說服力。在教學中,要盡量將理想現實化,枯燥的理論生活化,從而讓思政課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教學相長,學生為本。今天的大學生人格意識較為獨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特的見解。因而在教學表述中,需要教師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體現人文關懷,胡楊教授還提倡“五心”: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和一顆尊重心。尊重自已、尊重學生、尊重同事、尊重工作,讓尊重成為我們日常教學中的良好習慣,展現出平等包容的心態,體現教師的典范,閃耀人性的光輝。(三)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要注重語言藝術。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外衣。任何事物、理論和思想,都必須通過語言的衣裳表達出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強調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教育學生就要有效地發揮語言的感染力,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提高語言藝術水平,在理論知識方面,表達要準確嚴謹,通俗易懂。概念、術語精確無誤,觀點、結論言簡意賅。語速適當,語音抑揚頓挫,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晰,音量高低抑揚頓挫,保持課程進程的連續性。教學用語幽默風趣,比喻、哲理、詩詞、寓言膾炙人口,引發學生強烈的共鳴,讓思政課教學真正實現對學生“入耳、入腦、入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語言要豐富多彩,語調要抑揚頓挫,讓上課成為一種享受。老師教學不能一板一眼,沒有激情。教學中可以通過加入文學元素,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詩詞,寓言,漫畫等,提高教學語言的吸引力,讓學生產生共鳴,將高校思政課講授成為深受學生喜愛、受學生歡迎的課。(四)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要講究趣味藝術,激發學生的興趣。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本就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現有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社會生活閱歷等因素,給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適當地運用幽默性語言,誘導學生產生頓悟,從而形成教師循循善誘,學生孜孜以求的良好局面。幽默是思政課教學的藝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幽默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述,鮮明深刻的講解,可以起到減少疲倦,保持學生大腦興奮,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興趣,最終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的積極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采用幽默的話語、精彩的案例、妙趣橫生的小品進行教學,給枯燥、沉悶、毫無生機的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松、歡快、充滿活力的教學氣氛。(五)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要注重多媒體使用的藝術,增強的教學的直觀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因其理論性強的特點和特殊的時代性特征,教學中需要借助和依賴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為了吸引學生,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多媒體,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不是教學的全部,僅僅起輔助教學的作用,一定要防止濫用。課件切忌做得太花梢,達不到輔助教學的效果。課堂教學中避免只對著多媒體講解,忽視與學生的互動,引起學生反感,甚至影響教學效果。在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要與理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師通過自己的講述向學生傳道授惑,輸送理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用多媒體,在哪個教學時段使用多媒體,使用多少多媒體,多媒體教學如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都是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1]楊波.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6).

[2]李倩倩.完善啟發式教學提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3).

作者:劉 淼 何小英 單位:安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