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法應用研究

時間:2022-10-17 08:59:52

導語: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法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法應用研究

摘要:“互聯網+”技術已經成功地滲透到各行各業的發展中,高校教學也不例外,為了保證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實踐能力,在高效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融入“互聯網+"技術,進一步保證教學改革的完成。但是當前,還有大部分教師仍然在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還不夠自如,最終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不佳。為了保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加自如地應用該項技術,教師應該仔細研究當前的教學現狀,找準契合點,將“互聯網+”技術更好地融合到教學的過程中,進而提高高校計算機教學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計算機應用;課程體系

隨著國內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將其應用于各行各業,不僅極大程度地促進了行業的發展,同時還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作為祖國的希望,國家的朝陽,高校學生應該拓寬自身獲取知識的途徑,保證更快地完成知識的更新。傳統教學很少涉及互聯網的應用,導致傳統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都不盡人意。近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互聯網技術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經過實踐證明,教學效果和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一、“互聯網+”的意義

所謂“互聯網+”就是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的發展中,轉變企業傳統的經營模式,保證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可以更加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政府將“互聯網+”行動計劃體現在政府報告中,制定了相應的推行計劃,促進現代制造業和互聯網數字技術相互融合,保證傳統行業穩定發展的同時,保證互聯網、電子商務技術等健康發展,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也給各行各業的發展指明了具體的方向?!盎ヂ摼W+”不僅是一項新技術,同時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到來,更象征著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將“互聯網+”有效地融合到傳統產業中,達到優化生產要素和完善業務體系的目的,最終完成經濟的升級和轉型。

二、當前高校計算機課堂所存在的問題

1.課堂主體為教師。當前國內大多數的大學課堂,都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聽,很多課程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從開始就沒有聽懂,導致后續的聽課也是昏昏沉沉,最后在課堂上睡覺的學生不在少數,學習效果十分不理想。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度極低,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更無法掌握相應的重點內容。另外,國內大學課堂的氣氛普遍較為沉悶,不夠活躍,不利于學生學習。2.講授方式過于老舊。很多專業的學習必須通過一定的實踐經驗才能掌握,但是國內大學課堂知識通過課件等形式向學生講解,學生不能掌握實際操作要點內容,通過看課件的演示,得不到實操的訓練,最終的教學效果肯定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3.學生接受能力不同。在當前的生活和工作中,計算機的應用十分普遍,國內大多數的中小學已經開始設置計算機網絡課程,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互聯網,但是每個學生所掌握的互聯網知識的水平不一樣,加大了大學計算機課程開展的難度。因為對于同一個專業、同一個年級的學生來說,計算機課程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學生掌握互聯網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就更加容易,而對于掌握互聯網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來說,掌握這些知識就會有一定的難度。4.“互聯網+”時代促進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改革。在互聯網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學生一旦有了質疑,可以隨時在互聯網上查閱,使得學習的過程變得簡單有效,在這種環境下,教師如果還在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肯定不能適應新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要求。

三、高校計算機課程改革的方法

1.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教師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搜集適當的教學資源,以不同的教學模式將這些教學資源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提出問題讓同學自己搜索答案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思考,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即使在課堂上,教師也應該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教師要給與適當的補充和解答,最終完成教學內容的講授。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以往學生做觀眾的狀態,學生通過搜集資料、整理答案的過程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學習質量有所提高的同時,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證。完成相應的學習后,教師通過課堂測驗或者小考試等形式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約談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委婉地引導或者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完善或改正,保證他們可以真正地掌握相關知識,為日后的工作夯實基礎。2.完善課程體系。過去,計算機教學的意義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書面知識,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教學的意義是教學生善于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進而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將這個目標作為出發點,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應用更加靈活的課程體系,保證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網絡的能力。3.創新教學模式。對于大學生來說,計算機基礎課程十分重要,隨著網絡的發展,高校計算機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僅掌握理論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實操能力,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诖耍咝摻Y合學生實際情況,創新新的教學模式,保證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利用計算機網絡的能力。比如當前比較好的教學模式就是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相互結合,通過不同的考試,測試學生在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出勤率以及具體的學習效果。通過這類測試,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會有所提高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計算機的實操能力。4.優化教學方法。高校應該重視為基礎只是較為薄弱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提前幫助他們確定學習方向和目標,保證可以快速提高這部分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室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在教授互聯網知識的同時,要將互聯網作為教學資源,建立在線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交流和討論的機會。另外,教師還可以將作業和教學計劃公布在該平臺上,要求學生下載,做到課前預習的目的,還可以在平臺上設置討論話題,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最后將準確答案公布出來供學生比較和借鑒,豐富他們掌握知識的方式。

四、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迎來了“互聯網+”的時代?;ヂ摼W+技術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高校應充分重視這點,緊跟時代步伐,保證當前的教學可以和互聯網+更好地完成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瑩超.“互聯網+”在職校計算機應用課教學的改革思考[J].智富時代,2017(9).

[2]楊誼,喻德曠.SPOC混合式教學策略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實施[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6).

作者:杜海英 單位:潞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