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教育探討論文

時間:2022-05-26 03:29:00

導語:農村家庭教育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家庭教育探討論文

農村幼兒家庭的教育狀況如何?家庭的教育方式怎樣?家長的素質如何?針對此我們進行了訪談。結果發現農村幼兒的主要表現為:“三少一重”。

“一少”:家庭成員間交流、溝通少

農村家庭生活負擔重,所有的時間都在勞作和賺錢上,每日早出晚歸,身心疲憊。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和孩子交流。即使有時間他們也認為:“和孩子沒有什么好說的,說了孩子也不懂,他們只是小孩子。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等到孩子闖禍了,家長就進行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法去責罵、鞭打孩子。據調查,有82%的家庭對孩子說:“好好讀書”“不要打架闖禍”“上課認真”“不要看電視了”“作業做了嗎”等一些交流的語言,有8%的家庭會詢問孩子“今天學了什么?”“老師講的你聽得懂嗎”“你和同學一起還好嗎”等一些學校情況。10%的家庭對孩子是不聞不問,對孩子采取放羊式的管理。他們始終覺得:孩子會不會讀書都是生好的。由于親子間溝通較少,導致孩子對自己的所見所聞不善于表達,親子的情感關系也比較陌生,有些孩子因為缺少管教,變得比較野蠻,不講道理,在學校里惹禍生事。

隨著農村經濟生活的提高,大多數家長日漸重視孩子的生活物質的問題,但是對于孩子的精神生活則關心較少。比如:孩子的思想、孩子的心理問題等等。據了解,有一大部分的家庭,當家長主動閑聊時,孩子能認真回答問題,如果家長不問,孩子也不會主動述說。有小部分的家庭的孩子看到家長無事,則會主動述說自己的所見所聞。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則是躲避家長,怕挨訓斥和責罵。

有多少家長在空閑時,給孩子講故事、交流。很多的家長根本不會講故事,即使講也是偶爾講一些老一輩傳下來的“古董”故事。有些家長忙于家務或者打牌時,則會讓孩子自己看電視、自己去玩或者給孩子錢讓孩子買點東西吃等等來應付孩子。

從一些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普遍的農村家庭存在著重養輕教,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老師的事情,自己只要賺錢養活他們就可以了。很多的家長忙于賺錢,疏忽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忘卻了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們接受家長的物質的提供,卻無法體會家長的辛苦。孩子得不到父母精神上的關愛和溝通,也因此疏遠了親情,造成了隔閡。這也是農村普遍存在孩子和父母關系處理不好的因素。

“二少”:孩子的禮貌生活習慣培養少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的基礎。也是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基本條件。孩子的幼兒期是家長培養習慣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家長應培養孩子一些待人接物、行為習慣、生活作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一些良好的習慣。

通過訪談,我們發現許多家長根本不會讓孩子接待家里的客人,怕孩子會妨礙成人間的談話。在走親訪友中,也很少帶孩子,怕麻煩,怕孩子惹事。也從不教孩子一些接待的禮儀。有一小部分的家長會跟孩子說:看到客人要叫,不要大吵大鬧等等,然后允許孩子在旁輕輕的玩。我們訪談中也發現,大部分家庭的孩子見到陌生人會比較害羞、不敢交流。有的孩子比較野蠻。有的孩子不會禮貌用語,缺乏社交能力。這些主要是家長對于孩子這方面的培養較少。

隨著電視機的普遍,農村生活的單一。很多家庭將看電視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的孩子會隨著父母一起看一些成人電視劇。部分的家長會看得比較遲,當孩子不肯睡覺時,則采取武力鎮壓孩子。部分家長會給孩子合理的時間看電視,按時睡覺。部分家長則采取放任態度,讓孩子隨意看電視。

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方面,我們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家長會和孩子一起干農活,讓孩子體會勞動的辛苦。有一部分的家長則不讓孩子干活,覺得孩子應該以學習為主,以后長大了自然會干活的。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干家務,但是因為要求過于高,孩子干了幾次,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就失去了信心。

“三少”:孩子的安全意識少

農村的孩子普遍膽子較大。他們會在一些高處的地方往下跳,會在一些架子上行走等等。首先是在農村屬于孩子玩的地方較少。其次,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游戲生活,也不會教給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因此導致孩子對于一些動作沒有危險性的認識。當孩子出現安全事故了,家長才會教給孩子出事情的安全知識,但是對于其他的安全隱患則不會教育孩子。所謂的拆什么補什么。

“一重”:重學習知識,輕素質興趣的培養

大多數的家長,自己文化素質低,自己覺得社會地位低,所以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他們認為,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他們覺得,在學校里就應該學習數學,學習寫字。對于一些畫畫、美工、舞蹈、唱歌則是多余的。據了解,60%的家長認為畫畫是浪費時間,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有20%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學畫畫是孩子的一種技能。有10%的家長認為,只有當作業完成后,孩子才可以畫畫。有10%的家長則認為畫畫可以學習,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很多家長對于“在學校里學什么”這一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部分的看法是:學校里要注重學習,在這基礎上適當的加些畫畫、唱歌等是可以的。因此,很多的教師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將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變成了單一枯燥的文化課活動。

農村家庭教育的“三少和一重”的現象,和家長的素質是分不開的。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家長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比較低,既不會教孩子畫畫,唱歌,也不懂孩子的心理。有時候是心有余里而不足。這類家長就把希望寄托在學校老師的身上。有類家長則覺得“會不會讀書是天生的,如果不會讀書,家長再怎么教也是沒有用的?!边@類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是不聞不問,相信宿命論。有類家長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到自己為人父母后,對于子女也缺少關心。把孩子的教育責任推給了學校和老師。

由于農村家長農活多,家務重,加上最近幾年一些不好的風氣,比如賭博等一些不良習慣,導致部分家長沒有時間精力去教育孩子。這使得農村家長工作很難展開。一般城市經常使用的家長工作形式: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親子活動等等,在農村由于家長的參與意識,到會的較少,因此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農村家庭教育的特殊,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這就決定了農村教育的重要性。為了讓孩子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農村教育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