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家庭教育應對策略論文

時間:2022-09-18 03:19:00

導語:初三家庭教育應對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三家庭教育應對策略論文

[摘要]家庭教育在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成才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在初三升學這個特殊時期的家庭教育實踐中,還存在許多誤區,文章對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三家庭教育教育誤區應對策略

家庭教育,是培養人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古今中外,不少家長、教育工作者對其進行了探究,促進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然而,近年來,在處于青春期發育高峰,中考升學關鍵的初三家庭教育實踐中,相當數量的家長還存在著“重教而不善教”的現象,出現了種種誤區。

一、初三階段家庭教育的主要誤區

(一)重智輕德的誤區

1.重視智育,忽視其它。初三家庭教育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傾向便是過分重視智育,把學習分數作為衡量孩子的標準,認為學習好是最重要的,關系到升學和今后的前途。為此,做父母的給孩子請家教,讓孩子上無休止的補習班,到學校與教師交流的也只是孩子的學習;而對表現出來的自私、任性等問題,許多家長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輕視德育。初三學生除了學習什么都不用做,家長忽視對其進行必要的勞動知識的傳授與勞動技能的培養,使之喪失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體驗,家長忽視勞動教育。

2.重視主課,忽視其它學科。初三家長為讓孩子升入一個好高中,對孩子的數理化、外語等特別重視。家長認為孩子的唯一任務是搞好升學考試,不重要的學科,盡管孩子愿意,家長也不同意,如地理、歷史、電腦興趣班等,當上這些“雜課”時學生就請假回家補文化課,這在中考前一兩個月更為明顯。孩子興趣得不到發展,動手動腦能力差,影響全面發展。

(二)重身輕心的誤區

絕大多數初三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異常關注,經常補鋅補鈣防生病,但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孩子面對各種各樣的考試,過高的父母期望,心理壓力很大,家長卻不予重視,還時常諷刺、打擊學生,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厭學、逃學、考試焦慮、早戀、網癮等大多是由于抑郁、焦慮、過重的學業負擔、家長對孩子缺乏正確的引導等因素造成的。

(三)過度教育的誤區

1.生活上過度關心和照顧。父母總怕初三孩子學習累,吃不好、穿不好,經常單獨為他們改善生活,賣補品,上學車接車送。甚至有家長以不惜犧牲自己的事業為代價,在學校附近租房,對孩子百般伺候,照顧得無微不至。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懂得也不會考慮別人,缺乏責任感,社會適應能力也差。許多孩子自私、依賴的壞習性便是在父母這些“最好”的動機下養成的。

2.學習上過岢要求和期望。在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父母深感學習、學歷的重要性,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重點上名校。學習只重結果,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成了初三學生的惟一目標。晚上做作業至十二點是家常便飯,初三一年中也沒有幾天休息,為了節省時間吃飯還得加快速度。有的家長規定:“考試學科必須90分以上,80分為不及格!”一位東北育才學生的家長曾對我說:“孩子現在考的是初三年組第一,但還不是十分滿意,因為第二名就差他5分,回去把孩子數落了一頓”。學習上過分要求,與其說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不如說是家長的無知與自私,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3.評價上過于消極和過度打擊。初三學生很好面子,當成績不理想時,失敗感會和自責、自卑一齊壓向心頭,這時家長的肯定、信任幾乎就成為他們失敗后信念的支撐,動力的源泉。然而現在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表現在言行上,輕則“你就考這點分,你還能干啥吧?”重則“你這也不行,那也比別人差,干脆不如死了得了,就當我們沒養你”。為此,眾多學生感嘆,在父母眼中,他們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被發現。

(四)其它教育誤區

1.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v向比較方面,家長往往用自己的經歷教育子女,不厭其煩地陳述自己中考時如何好學上進,自己如何懂事,進而責備孩子“不思進取”等等。橫向比較方面,家長往往拿同事的、鄰居的孩子對其說教:“你看人家,這次又比你考得高,什么都比不過人家,哎!”

2.家庭教師代替家庭教育。據某市家庭教師事務所統計,在一些學校初三畢業班學生有70%左右接受各種類型的家教輔導,有的家長甚至還請陪讀。初三家長忙于工作或學習,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便不惜重金聘請家庭教師,既輔導孩子學習,又負責接送照管孩子,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都推給家庭教師,孩子缺少了血緣親情的關愛。

二、主要誤區的應對策略

以上是當前初三階段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幾個普遍性問題。在認識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又如何逐步扭轉所存在的誤區呢?我認為至少可以采取以下四點策略。

(一)淡化考試分數,注重素質全面發展

首先,家庭教育不是應試教育,考試只是檢驗孩子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事實上,影響孩子終生發展的因素中,起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學問,中考的分數并不意味著孩子的一切;其次,不和其他孩子進行盲目攀比,淡化過高的期望,家長要認識到人才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認真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培養其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促進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強化心靈溝通,倡導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

初三階段,很多家長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來看待,凡事都不與孩子商量,用父母的權威扼殺子女的思想,上不上補習班、上什么補習班、考什么高中都是父母說的算!這樣,不僅讓子女失去進取之心,萌生逆反心理,還往往產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信任危機。因此,作為家長要學會傾聽、懂得傾聽,與叛逆的孩子進行書信交往,重視親情之間的情感溝通,避免家庭教師代替家庭教育的誤區。簡單命令以至挖苦打擊只能消極影響孩子,平等溝通、循循善誘才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

(三)遵循初三特點,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1)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初三階段,家長應多一點憂患意識,堅定讓孩子吃苦的決心。生活上過度照顧,越俎代庖地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越環境,是無法讓他們獨立自主,成為一個真正成功者的;(2)見微知著,優化心理品質,家庭中孩子最容易無意識地展露自己真實的思想,家長應該對其只言片語加以重視,見微知著,矯正孩子的心理偏差,幫助孩子正確對待榮辱和升學,使孩子形成“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心理品質;(3)進行賞識教育,防止心理傷害,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和理解,對孩子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表示肯定,避免消極評價和過度打擊,培養其自信。公務員之家

(四)開展咨詢服務,加強優質家庭教育經驗交流

(1)大力普及家長學校,提升家長素質,初三階段比較理想的作法是:在中學附設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等,系統地向家長介紹初三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家庭樹立與主流文化相協調的教育觀;(2)引它山之石,加強優質家庭教育經驗交流,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時,要吸收其他家長的成功經驗,共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3)建立和完善家教咨詢服務體系,在現有基礎上,以研究、咨詢機構為主體,逐步實現融診斷、治療、咨詢、指導、救助功能為一體的家教服務體系,為提高家教科學化水平提供全方位服務。

參考文獻:

[1]趙忠心.家庭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魏書生.與父母對話家庭教育.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3]郭紅玲.中國式教育應規避的16個問題.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4]陳克仁.深圳市家庭教育研究.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6,(4):74-78.

[5]胡延玉,劉新建.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中國農村教育,2006,(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