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生命責任感的影響

時間:2022-03-26 09:36:28

導語:家庭教育對生命責任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教育對生命責任感的影響

1家庭教育概述

1.1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影響,而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教育和影響。本文認為,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影響,這個教育和影響可以是有意的,無意的,有形的,無形的,宏觀的,微觀的,父母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為人處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有形無形潛移默化中影響教育著子女,而父母要讓子女接受自己的言行觀念,會有意無意的做出榜樣以規范自己的雙向影響與互動過程。

1.2家庭教育的優勢與局限性

1.2.1家庭教育的優勢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也有明顯的差異,如教學內容、教育形式、教育重點等各方面。所以父母不能簡單地把家庭變成教室。家庭教育有著學校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這表現在:①早期性特點: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也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孩子所實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②感染性特點:家庭教育是潤物細無聲,是耳濡目染,是一個感化過程。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教育工作中有著特殊意義。因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是無可比擬的,所以,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情感的這種感染性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③權威性特點: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長的權威性,主要體現在:家長的教誨,子女能聽從;家長的批評,子女能接受;家長的意圖,子女能心領神會;家長所希望的,子女能努力做到、做好;家長所反對的,子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傊?,家長的意志對于子女的言行有較大的制約性。這種制約性,要比其他人對孩子的制約性更大。④針對性特點:相對來說,家庭教育的針對性更強。針對性強的前提條件是充分了解教育對象。人們常說“:知子莫如父?!弊盍私庾约汉⒆拥氖羌议L,是父母。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父母之所以能如此了解子女,并不僅僅是由于長期共同生活,更重要的是由于父母和子女有特殊的關系———血緣關系和根本利益一致的關系。⑤及時性特點: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的細微變化,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父母通過對孩子言行舉止的及時掌握,發現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以做到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⑥連續性特點:孩子出生之后,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德、談吐舉止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范,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孩子,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

1.2.2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但家庭教育也有他的局限性,這表現在:第一,家庭教育里家長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識。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作用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發揮家庭教育的有利條件。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承擔著雙重角色的,即父母和教育者。但很多時候,家長只強調了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而忽視了作為教育者的角色,在對子女的教育中重視作為父母對子女的關愛與照顧,甚至于溺愛,缺乏缺乏作為教育者的目的性,針對性,科學性和有序性。第二,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時常缺乏應有的理智,容易感情用事。這是家庭教育中最容易也是最經常發生的偏向,是家庭教育不易突破的難點。大部分家庭教育的失敗,都源于此因。父母感情用事主要表現在:行為易走極端;嬌慣溺愛;簡單粗暴。第三,家庭教育比較封閉。家庭是相對封閉的社會單元。家庭教育是家長對子女在家庭范圍內進行的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作指導,這取決于家長的興趣、愛好、意志、思想水平、教育能力等。而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家長的素質和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這勢必影響到家庭教育的成效??傊?,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重身輕心的撫養方式,使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膨脹。重知輕德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學?;?。急功近利的價值觀,誘發了父母過高的期望值。重他律輕自律的行為養成方式,造成孩子言行不一。

2生命責任感概述

2.1生命的含義

生命,從文學的角度講,就是性命,就是活命。從生理學角度講,生命必須是有心臟跳動、有呼吸、有大腦活動等條件。從法律上講,生命是指法律主體始于出生,終于死亡的整個過程。從醫學角度講,生命就是活著的狀態,具有新陳代謝、生長、繁衍以及對環境的適應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掇o海》中對生命的解釋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體和其他物質組成的生物體所具有的特有現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質形成自己的身體和繁衍后代,按照遺傳的特點生長、發育、運動,在環境變化時常表現出適應環境的能力。可見,到目前為止,人們對生命的定義還沒有達成共識。但綜合起來,本文將人的生命描述為:人的生命是自身繁衍、生長發育、新陳代謝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遺傳變異以及對刺激反應等的復合現象。它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是兩者的統一體。

2.2責任感的含義

責任感是主體對于責任所產生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責任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形式。責任感是一個人對自己、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包括國家、社會、集體、家庭和他人,主動施以積極有益作用的精神?!柏熑巍焙汀柏熑胃小庇兄举|的區別,責任是人分內應做之事,還需要一定的組織、制度或者機制促使人盡力做好,故“責任”有被動的屬性;而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把責任感定義為一種精神是恰當的,精神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其范圍要比表示情緒和感情狀態的“心情”一詞廣泛得多,能夠涵蓋“責任感”的豐富內涵。作為心理學概念,責任感與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屬于社會道德心理的范疇,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人的責任感的形成和增強除受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外,主要靠教育,包括自我教育。責任感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重。

2.3生命責任感

生命責任感,就是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提升生命價值的一種自覺的責任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不單是對自我生命,還包括了對他人的生命。

3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生命責任感影響

3.1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過于簡單粗暴導致對大學生生命責任感教育的缺乏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長輩的過多關心呵護,在家中是“小太陽”“、小皇帝”。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的生活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優越,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很少有父母能夠對子女進行挫折教育,也很少有父母對子女進行生命教育,因為他們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應試教育與特長培養上,父母看到的是孩子將來大學畢業后進入社會的競爭硬件,與學習、與成績沒有直接關系的基本都不在父母的關心范圍內。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是導致大學生缺乏生命責任感的重要因素,溺愛嬌縱的家庭教育,會使子女自私任性、傲慢無禮、貪圖享受,而粗暴專制的家庭教育會使子女冷酷暴躁,缺乏同情心。

3.2家庭不和諧導致對大學生生命責任感教育的缺失

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終身的,家庭關系和諧,父母相敬相愛,尊老愛幼,能給子女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心境,就會使子女從小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熏陶,養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習慣。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統一,當著孩子的面唱對臺戲,讓孩子無所適從,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家庭結構缺損,家庭關系不和,子女就得不到父母的悉心調教和關懷,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可能樹立良好的生命責任感。

3.3父母自身生命責任感缺失造成對大學生生命責任感教育的缺位

不可否認,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因為父母文化素養的差異,教育水平的高低,思想觀念趨利化,有不少父母本身是比較缺乏生命責任感的,就更談不到對子女進行生命責任感教育;在對子女的教育中,一味地追求理論學習,追求高分,忽視了子女的全面發展,認為素質教育是學校的事,子女只有考取名牌大學,只有學好專業知識,才是步入社會競爭的砝碼,不能引導子女建立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不會讓子女關心自然、關心社會,不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4構建和諧家庭教育,增強大學生生命責任感

4.1轉變教育理念,培養大學生生命責任意識

家長的教育觀念對子女一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科學的教育理念,能夠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片面的不科學的教育理念,培養的子女很難成為合格的人才。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家長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對子女要從小進行生命責任感教育,首先要教育子女關注“個體”,改變傳統的“無我”、“無私”的思想,正確看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社會利益,個人生命價值、利益同樣應該得到重視。要教育子女珍愛自我生命,因為“自我”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我”聯系著父母,聯系著家庭也聯系著社會。其次要教育子女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對他人生命的尊重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價值體現。作為父母,要讓子女從小就知道,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而且生命只有一次,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一切。要讓子女從小就能認識到生命的可貴,認識到生命的責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自愛且能他愛。

4.2提升自身生命責任感,以身作則,強化大學生生命責任感

父母是對人一生影響最先、最深的人,也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對象。托爾斯泰說“:全部的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惫湃苏f“: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迸囵B大學生生命責任感,父母首先要注重自己的修養,有高尚的品德,有積極的人生觀,有強烈的生命責任感。其次,在行動上,要重視對子女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則,能夠做到知行統一。

4.3強化與學校聯系互動,形成大學生生命責任感教育多方位輻射機制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笨梢?,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是兩個獨立的機構,家庭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延伸。孩子進入大學后,家庭教育并沒有結束,而是需要家庭和學校努力配合,雙向溝通,關心子女在大學里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相互了解子女、學生在學校與家庭里的生命責任感意識,把各自掌握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對方,建立培養大學生生命責任感的有效機制。把培養子女的生命責任感作為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家長的自覺行動,最終達到培養子女生命責任感的目的。

作者:趙鵬司何小英工作單位:南華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