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5-30 10:03:14
導語:中國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家庭教育對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世界各國實施保障兒童權益,明確家長教育職責,援助家庭教育無力或不力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服務,開展家庭教育專業指導等舉措保障家庭教育。國外經驗為我國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提供了參考.因而,我國可以實施建立“家庭教育幫扶會”,開辦家庭教育進修班,設立家庭教育指導師,加大政府救助力度等措施,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關鍵詞:家庭教育;國際經驗;兒童成長
家庭是影響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美國的《科爾曼報告(1966年)》明確指出,家庭及其周圍文化環境對兒童的成長影響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兒童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態。在我國由于家庭教育問題導致的社會事件接連發生,因而,亟需探索我國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之道。借鑒優化家庭教育的國際經驗是為之有效的路徑之一,取長補短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家庭教育措施,發揮家庭教育作用,保障與支持兒童的健康發展。
一、優化家庭教育的國際經驗
世界各國依據國情制定實施保障教育發展政策。這些政策不乏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并論述實施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措施。
(一)優先保障兒童權益
兒童身心尚未成熟,優先保障兒童權益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認同。1989年,聯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明確將“兒童利益最大化”作為公約的四大基本原則之一,即關于兒童的一切行動及涉及兒童的所有事務,均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量原則。瑞典明確在兒童福利、兒童教育及兒童監護等制度中最大限度的體現“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瑞典政策規定瑞典兒童每月享受兒童津貼,以及通過資助家庭,為有兒童的家庭提供母親懷孕津貼、撫養補貼、住房補貼等多種形式的支持,使子女享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強調的瑞典夫妻離婚在解決子女撫養問題時,法院首先考慮的因素是未成年子女的意愿和利益。[1]
(二)政策立法明確家長教育職責
家庭教育政策是保障兒童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各國紛紛制定政策法規規定家長教育職責,也充分顯示出各國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如,瑞典制定了家庭法、教育法、兒童津貼制度、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照顧法、學前教育法、反體罰法等法律法規保護兒童接受家庭教育的權益。在1989年至1991年,美國開始實施“平等起步家庭讀寫項目”(EvenStartFamilyLiteracyProject)旨在提升父母的讀寫等方面的基本素質,促使其更好的成為孩子家庭教育的“老師”,強化和發揮家庭的教育職能。二戰后,日本形成以《教育基本法》和《社會教育法》為核心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為補充明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職責,特別在2013年《熊本家庭教育支援條例》強調家長對子女教育承擔首要責任,同時強調家長自身應注重自身的成長,要求家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為子女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條件。[2]
(三)援助家庭教育無力或者不力的家庭
發達國家政府還實施直接干預貧困家庭的兒童教育。如,美國經濟事務辦公室自1965年起按照《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授權,了一項向貧困家庭兒童提供教學與衛生保健的為期八周的暑期計劃,后來擴展為“開端計劃”(ProjectHeadStart),主要面向3-4歲少數民族和低收入家庭兒童,免費提供教育、營養和衛生保健等綜合性服務。英國政府于1997年實施“確保開端”(SureStart)計劃,通過向家庭提供家庭育兒咨詢服務、兒童保育和教育的服務、兒童健康服務,幫助家長理解和支持幼兒的游戲,來確保讓所有的兒童都擁有一個盡可能好的生活開端?,F達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救濟、保險和福利等層次,其中大都有針對弱勢群體家庭所作的社會照顧,包括直接的各種家庭補貼,住房補貼等照顧,和利用減征或免征個人所得稅或其他稅收辦法給予的間接照顧。[3]這些措施保護弱勢群體家庭的基本教育職責有著重要意義。英國的各種家庭津貼項目包括:單親兒童補貼、多胞胎補貼、殘疾兒父母額外費用補貼、收養補貼等。
(四)非政府組織或相關公益組織為家庭教育提供服務
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各地方社區的基層非政府組織、學校以及教育協會積極參與和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為政府實施相關職能起到了相當的補充和協助作用。有的發達國家較為注重發揮基層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如美國有近150萬個左右的基層非政府組織,實施的服務包括家庭心理咨詢、犯罪兒童預防等。一些影響較大的教育協會,如家庭與學校研究協會、全國家長參與教育聯合會以及全國幼兒教育協會等,都旨在幫助家長在家庭開展教育活動。在英國,1989年《兒童法》(ChildrenAct1989)頒布后,各地方政府開始組建家庭服務機構,主要職能之一是為需要幫助的兒童、家長、家庭照顧著或任何承擔家長責任者提供兒童保護和照顧的指導。還有發達國家秉承“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如瑞典建立了政府主導、多機構協作的國家機制,組織各類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并推動兒童保護工作。瑞典從事兒童保護工作的非政府組織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救助兒童會,其日常工作包括研究分析兒童狀況及其需求、向兒童直接提供服務和支持、傳播知識和信息、宣傳倡導等,重點關注有特殊困難的兒童群體,與政府有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五)家校協作為家庭教育提供專業指導
為全方位促進兒童的發展,國外十分重視學校與家庭的合力協作。家校合作不僅包括動員家長參與學校教育,還包括學校解答和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并對家長們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指導和建議。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三種途徑與方式開展家校協作。
1.建立家校協調機構。英國、日本有“家長教師聯合會”,美國有“全國性家長教師聯合會”,加拿大有“家庭學校聯盟”,丹麥有“家長顧問委員會”等。這些機構負責協調家庭與學校的關系,使學校和家庭在教育過程中同心同德。
2.設置家庭指導教師。美國在幼兒園和中小學校設置專職的家庭指導教師這一職位。家庭指導教師通過家長教育活動(編制簡報、舉辦教育論壇、開設“家長指導夏令營”等)、開辦家庭教育指導網站、家訪等形式提升家長教育能力。
3.建立家長學校。美國的家長學校是傳授家長家庭教育知識與方法、提升家長教育水平、提高家長素質的成人學校,包括普通家長學校、智障孩子家長學校。家長學校通過短訓班、教育輔導班和家長會等形式,積極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在加強兒童營養保健、樹立孩子自尊自信、構建和諧家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我國社會結構大變革,越來越多的家庭被卷入經濟生產之中,家庭結構隨之發生嬗變。由于工作原因,家長與兒童長時間處于分離狀態,兒童生活的家庭環境發生深刻的變化,家庭分裂、隔代教育或親子關系淡薄成為兒童家庭生活常態。我國家庭教育面臨著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隨遷子女家庭教育不足以及普通家庭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凸顯等主要問題。
(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乏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外出務工,兒童在家由祖輩和親朋照看或者兒童獨居無人照顧。據全國婦聯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達6102.55萬,其中獨居留守兒童已達205.7萬。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主要體現在,兒童往往缺少父母的關愛照顧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環境,心理健康問題突出,負面情緒多,孤獨感強;缺乏父母的監護,兒童基本生活難以得到保障,并且易產生不良行為習慣。[4]祖輩和親朋由于年紀大身體不好,或者沒有精力,或者由于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在學業上對兒童進行輔導,致使兒童學業成績不理想。同時,由于缺乏教管,兒童易產生厭學情緒,甚至逃學行為。
(二)隨遷子女家庭教育不足
隨遷子女跟隨家長從家鄉來到城市,與家長生活在一起,可以接受城市里的學校教育,在應然層面,會有助于他們的學習與發展。然而,在實然層面,家長一方面由于忙于生計,沒有充足的時間給予兒童家庭教育,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有限,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方式簡單而粗暴。此外,由于進程務工人員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的限制,隨遷子女享用家庭教育資源條件不足,如圖書的購買、社區公共教育資源的利用、學習場所的欠缺、學習環境的不良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普通家庭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凸顯
普通兒童家庭教育主要包含核心家庭教育和主干家庭教育兩類。核心家庭教育問題表現在教育過程中,家長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無暇或全面進行教育兒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經驗,從而面對兒童的家庭教育時會力不從心。主干家庭教育問題往往由兒童接受祖輩和父輩不同的家庭教育而引發。當今社會快速發展,教育觀念不斷更新,對于兒童接受怎么樣的家庭教育在祖輩和年輕父輩之間易產生一些沖突,甚至會演變為家庭矛盾,使兒童面接受著沖突的家庭教,這將不利于兒童養成良好個性和行為習慣。
三、完善我國家庭教育的對策
依據分析國外優化家庭教育的各種舉措,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保障兒童健康全面成長。
(一)建立“家庭教育幫扶會”
我國社會結構中與每個家庭接觸最直接的社會組織是基礎組織中的村委會或居委會,因此,在幫扶家庭教育時,需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中基礎組織的力量和作用,建立以村委會或居委會為主體的“家庭教育幫扶會”。對農村留守兒童,村委會有組織、有計劃地走訪這些兒童家庭,關心他們的生活與受教育狀況,及時預防或制止兒童生活與教育問題惡化;對城市家庭教育條件不足的兒童,居委會及時了解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和生活,并進行教育幫扶。幫扶會活動經費,可以向政府申請一些,村委會或居委會自籌一些,兒童家庭入分擔一些,但經費使用必須用于家庭教育的幫扶救助并且公開透明。
(二)開辦家庭教育進修班
開辦家庭教育進修班,組織家長參加關于兒童家庭教育的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課程學習,既可以是有關家庭教育方法的課程,也可以是有關家庭教育理念的課程。這樣,家長可以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并意識家長的教育對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有著重要作用,也可以習得教育方法,避免使用簡單粗暴的不恰當的教育方法。
(三)設立家庭教育指導師
學校通過家長委員會設立家庭教育指導教師,集中學校的優質資源幫助學生家長們進行家庭教育時排憂解難,這樣既可以避免因為學生缺乏良好家庭教育而需要學校老師耗費大量精力來彌補,還可以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相互合作,并為兒童的健康發展形成合力。
(四)加大政府救助力度
政府可以利用稅收和財政補貼的方式進一步加大對困難家庭教育救助。對于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家庭,政府可以在稅收減免上予以照顧,甚至直接使用國家財政,對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提供幫助,甚至直接干預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津補貼的經費,必須嚴格管控,直接用于孩子的家庭教育。
作者:楊杰兵 單位: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上一篇: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
- 下一篇: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