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資研究
時間:2022-12-25 08:55:59
導語:農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是家庭個人實現階層流動的有效途徑。農村家庭由于經濟基礎薄弱、教育觀念落后、家庭成員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導致農村家庭在進行高等教育投資時,面臨更大的投資風險,也對投資收益有著更高的預期。擬分析農村家庭投資高等教育風險成因,探索降低農村家庭高等教育風險的路徑。
關鍵詞:高等教育投資;農村家庭;風險
教育投資風險的概念提出源于人力資本的研究,人力資本主要通過教育投資形成,該理論認為更多的教育投資可以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進而在社會生產中取得更高的投資報酬。普遍認為高學歷的受教育者在工作崗位上容易獲得高收入,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以及獲得更高的社會聲望。
1農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資動因
1.1實現社會階層流動需要。農村家庭在收入、社會地位上普遍處于社會底層,讓適齡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成為突破階層固化,實現階層上升的最有效途徑。尤其在本村或鄰村有通過接受教育實現這一目標的正向激勵下,農村家庭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和投入愈加明顯。另外,相較城鎮家庭,農村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資回報率更高,即農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成本更低。比如,一個出身農村家庭的學生如果不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他最可能的出路就是外出打工,即使打工工資水平尚可,但是他在沒有過硬知識技能傍身的情況下,打工是不穩定的職業選擇,有可能犧牲了過多的休息及自我提升的時間,在社會保障方面也不盡如人意。1.2預期收益需要。農村家庭投資高等教育的最直接目的就是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受過高等教育的個人在職業生涯中往往能夠比沒有接受高等教育者獲得更多的收入,也會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通過走訪部分農村家庭發現,現在政府對農民的各項補貼力度加大,對達到一定年齡的農村老人也有養老補助,但是相較現在的物價水平及醫療費用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很多農村家庭依然依靠“養兒防老”,子女經濟負擔重,為了減輕第三代家庭負擔,對適齡子女寧可“砸鍋賣鐵”也要讓其接受高等教育,為的就是擺脫這一家庭困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1.3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需要。在中國傳統社會,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密切,“學而優則仕”是古代讀書人的最佳選擇?!俺⒂腥撕棉k事”,中國社會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人情社會,導致即使在現代社會,中國極大一部分人對“當官”也有著極大的熱衷,從每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時就可看出,參加考試的考生中有一大批自身條件過硬,完全可以從事更專業工作的精英。1.4抵御就業風險的需要。一般來說,個人就業情況往往與其接受教育的程度正向相關。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崗位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對從業者的受教育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個人為了謀求福利更高、上升空間更大的職業崗位,對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假使社會從業者都是理性經濟人,那么在普遍尋求高等教育的浪潮下,就業市場就變成賣方市場,雇主更愿意招聘教育程度更高、個人能力更強的求職者,如此循環,家庭及個人高等教育的投入也隨之水漲船高。農村家庭從業者因其社會資本薄弱,通過社會關系網獲得更好職位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農村家庭為了規避系統性的就業風險,就必然讓適齡家庭成員接受更高的教育。
2農村家庭投資高等教育的風險分析
2.1高等教育質量與信息不對稱風險。高校的持續擴招對高校軟硬件設施的配備提出巨大的挑戰,很多高校的博士師資隊伍建設相對落后,本科生授課教師仍以碩士研究生為主,教學能力總體偏弱。高校的職稱評定制度也會導致教師重科研、輕教學,降低了整體教學水平。此外,我國對高等教育的質量缺乏比較權威的評價體系,而且高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會全面披露專業的真實水平及實際就業情況。農村家庭由于自身專業知識的限制,一般難以準確把握各專業發展及就業前景。2.2高等教育接受者個體差異風險。接受高等教育個人因其學習能力、個性特點、自身稟賦不同,本來就面臨著不同的差異。尤其是農村家庭出身的個人,由于在個體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事物、受到的培訓、得到的機會顯著少于城鎮家庭,在接受高等教育時可能更重視學術知識,而忽略社交及特長的培養。政治、經濟、科技等社會環境的變化要求綜合性的人才,農村家庭面臨著更大的個體風險。2.3高等教育投資者投資收益風險。投資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投資收益,而投資收益受勞動者自然稟賦、政治制度、區域經濟、就讀高校類別、高校知名度及認可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個體接受高等教育層次越高越容易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益。但是通過調查發現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就讀部屬重點院校、省屬重點院校的比例要明顯低于城鎮家庭,因而造成農村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投資平均收益明顯低于其他群體。
3農村家庭高等教育風險規避措施
3.1個體風險規避。農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投資的個人應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參與競賽活動,為在人才市場競爭積累資本。對在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可能遭受的安全風險可以通過購買保險進行規避,受經濟條件所限,農村家庭可以購買保費相對較低、保障相對較強的險種。3.2成本降低視角。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號召,全國各地都建立了生源地貸款制度,各高校也建立了完善的在校學生資助制度。極大的解決了農村家庭尤其是貧困家庭的經濟困難。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校生子女,實行“三免一助”政策,極大的降低了高等教育成本。對適齡且身體素質達標的個人,也可以選擇參軍入伍,根據現行大學生參軍政策,入伍大學生享有學費補償、學籍保留、就業安置等多方面優惠。3.3投資收益風險規避。農村家庭因社會資本薄弱,缺乏中國人情社會中的“人脈”,所以在招聘信息獲取,職位獲得及升遷上存在劣勢。因此,農村家庭在投資高等教育的時候更應充分認識到收益的不確定性,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層次有明確的判斷,轉變就業觀念,模糊“國企”與“私營”“公職人員”與“臨時工”的界限。
參考文獻
[1]陳方紅,許祥云.家庭高等教育投資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教育財會研究,2014,(2).
[2]舒強,張學敏.農民工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個人投資的收益風險[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
[3]馬文武,李中秋.我國高等教育個人投資風險影響因素分析[J].創新,2017,(4).
[4]樂志強,周楊平.農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資風險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5).
作者:席衛華 王春艷 單位:河北北方學院財務處
- 上一篇:家庭教育對后進生的影響及對策
- 下一篇: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