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與對策

時間:2022-04-07 09:35:00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與對策

一、農村留守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留守隔代教育傾向。如今農村80%的兒童都在留守,并且留守從幼兒就已開始。隨著城鄉經濟結構的變化,年輕父母進城務工,由祖輩們充當父母的角色,孩子從小遠離父母,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偏離了家庭教育的正確軌道對孩子們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出現了一些孩子有知識無文化,有文化無品德。如我家訪到濤家,濤是一名四年級學生,父母外出打工,是一名留守兒童。六月份的天氣日落時間比較晚,我到他家時快八點了,濤看到我才慌忙鋪開作業打算做,經過詢問得知爺爺奶奶在村子附近修路打工,房間里一片狼藉,爐子還沒生火,可見濤一直在玩。不久,爺爺奶奶回來了,進門跟我打完招呼,邊聊邊忙著生火、喂豬……做起了家務,沒有對孩子不做家務而教訓,也沒有責備為什么這么晚才寫作業。也許是力不從心,也許是過分溺愛,無原則的滿足、包辦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孩子的錯誤包庇、袒護,無形中孩子養成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任性自私的不良習慣。2.推責依賴傾向。受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隔代親”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祖父輩對孩子格外溺愛,導致孩子形成較多的惡習,進而影響留守兒童的發展,甚至為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埋下隱患。孩子父母受家庭經濟因素的影響,往往遠離家鄉在外打工,除了給孩子一定經濟補償外,未能給予孩子陪伴和良好的教導。在此背景下,孩子家長無奈之下,只能將家庭教育的重任寄托于學校,認為只要將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一旦孩子出現思想、行為、習慣上的錯誤,便是學校、教師的責任,而非家長的責任,輝是一名單親學生,長期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嬌生慣養,養成了一系列的惡習,在村里是淘氣鬼,在學校就更別提了,作業經常按時完不成,生活懶散,愛說謊話,但精通各種游戲。有次我專門去他家與家長針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溝通,當我們談起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時,爺爺、奶奶沒有虛心傾聽自己孩子的錯誤,而是憤怒的將責任推卸到鄰家的孩子身上,滔滔不覺地說了一堆鄰居孩子的不好。還有的家長(爺爺、奶奶)一聽到老師打電話聯系,干脆說你把他教育一下,我們已經沒辦法了。往往使家庭監護教育的主體責任落空,人為造成學生成長教育過程中的矛盾和隔斷。3.教育簡單粗暴傾向。邊遠山區的家長,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觀念陳舊,不懂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不了解教育的發展,不懂得教育的規律,不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特別是當孩子出現問題或錯誤時,不能做到先詢問,先了解、先調查,而是對孩子簡單粗暴地進行體罰教育就算是教育了。學生昊是一名單親留守孩子,性格內向、孤僻,學習態度消極,生活習慣也懶散,幾次向家長反映了孩子的問題后依然如故,不見好轉,后來在一次家長會上得知,每當老師向他反映情況后孩子就遭一頓毒打,打完就算教育了,孩子只知道是老師向家長告狀了他就得挨打,至于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問題,他錯在哪里?一概不清楚,長期下去孩子對家長對老師的積怨越來越深,不僅影響學習情緒,而且師生之間還會產生矛盾。

二、農村留守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應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對策。1.更新理念,完善家庭教育。作為新世紀的農村家長,要摒棄陳舊的、落后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要完善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最為關鍵、根本的方法是適當增加家長陪伴留守兒童的時間,增進留守兒童與家長之間的情感聯系,以親情引導、督促孩子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因此,家長在選擇工作地點時,盡量選擇距離離家較近的地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家長與孩子的見面頻率,增強與孩子的語言與情感交流,及時與學校老師和家庭臨時監護人不定時地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感狀況,并及時有效地解決,幫助孩子塑造健康陽光的性格。2.精心培養,使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在關注學校對孩子的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多了解學習關于家庭教育的知識,便于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孩子長遠發展出發,積極學習育兒知識,以優秀人物激勵和引導孩子,培育孩子形成良好的修養和高遠的志向,以家長的高雅的志趣和博大的胸襟影響孩子,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摒棄“棍棒之下出孝子”教育理念,將教育孩子視為一種樂趣,而非一種負擔。作為孩子的父母,應當肩負起自身責任,不能盯著手機或搓麻將,更不能遙控指揮孩子,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關注孩子成長,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3.擔負責任,優化家教環境。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環境對于少年兒童的影響,正如雞蛋與溫度。沒有適宜的溫度,雞蛋永遠也變不成小雞。從這個角度來說,家長應不斷優化家庭環境,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拓展孩子的視野,發現并培育孩子興趣,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各類戶外運動,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指導孩子觀看有益的電視或網絡節目,給孩子選購書籍或報刊,并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家長應肩負起自身的教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以自身人格魅力和品格影響孩子,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4.互相溝通,家校共建橋梁。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沒有家庭配合的學校教育永遠不能完成教育任務,沒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孤掌難鳴”,兩者相互促進,密不可分??梢酝ㄟ^召開家長會或建立班級微信群,向家長通報學校的工作和學生在校表現,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加深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之一,不斷提高家長教育水平,努力營造優良的家教環境,家長與教師共建橋梁,精心培養孩子健康成長。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效的結合,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整體素質,實現育人的目的,促進社會的發展。

作者:王才讓 蔣?;?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賽什斯鎮拉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