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進生學風建設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9-08 11:37:42
導語:高校后進生學風建設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后進生教育在高等學校教育中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盲點,后進生的有效改善對教學質量、教學成效、人才培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了解分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全面系統提出防止和轉化后進生的措施才能促進學校整體學風的提升,有效改善學風建設的盲區。同時,它可以促進落后學生的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消除家庭憂慮。也是高等學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有效途徑。
后進生一般是指綜合素質或學習成績暫時落后周邊同學的學生。但落后并不代表永久的落后,它與非落后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此外,后進生的特征有自我管理能力差,存在較強的反抗心理,學習態度不積極,從而將給自己、他人甚至班級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1后進生形成的因素
1.1社會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迅猛上升。但是同時一些低級趣味的思想慢慢滲透入學校,侵蝕著高校學生?,F在,學生和社會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行為習慣以及道德觀念。例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學習無用論等。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學生享受生活,不勞而獲,時間觀念、紀律觀念差,學習成績差的影響。由于當今互聯網發達,網絡游戲、手機游戲也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1.2家庭方面。家庭對于學生的成長及性格塑造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部分家長因工作繁忙或教育理念偏差而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引導,子女進入高校之前多采取強制性高壓手段,進入高校之后便不聞不問,父母態度的極大反差使得學生過度放松懈怠[1]。還有一個情況就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中的孩子從小自卑心理較嚴重,往往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而較早地接觸社會,從而感受到社會上一些負面現實,導致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3學校方面。從小學校就灌輸“成績最大”的思想,經歷了大大小小,數不勝數的考試;尤其是高中生更是苦不堪言。一些學校為了所謂的升學率而忽略素質教育,有的甚至占用了學生的娛樂時間,導致了學生思維比較單一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比較欠缺。當進入大學時,不能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和老師的教學方法,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下降,自控能力差。1.4自身方面。后進生同樣也渴望取到成功,他們想得到周圍同學老師的關注和尊重,但由于自身的不足,會受到老師的斥責同學的嘲諷,長此以來,自信心受挫,就會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另一部分后進生抵制不住外界的誘惑,一味地享受安樂,沉迷于游戲,晚上熬夜打游戲,白天上課睡覺甚至曠課,長此以來,跟不上課程進度,落后于其他同學,到最后自我放棄。有時候他們為了得到關注,會采取一些不恰當的行動來滿足自己內心畸形的虛榮心。
2后進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教育者固化思想較為嚴重。不少教育者認為后進生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后期很難發生本質的改變。尤其是高校新生在不容易適應高校教育教育環境下仍然被一些教育者忽視。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一些教育者始終以科研、教學為主,而忽視育人的職責。認為育人都是班主任或者輔導員的事,上課時僅僅以傳授為主,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所以基本就不會了解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和他們內心的想法。2.2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隨著每年高等學校的擴招,高校的學生越來越多,而老師的數量卻滯后增長,跟不上學生增長的速度。尤其是思政工作一線的輔導員配備不齊的現象尤為突出,輔導員疲于各項事務當中,對待后進生的精力明顯不足。并且增加的更多是剛從學校畢業的應屆生。教育經驗缺乏,培訓時間不夠這些因素都導致教師整體育人水平有所下降。不少學校僅依靠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沒有形成聯動機制。教師和德育工作者沒有很好地產生一種配合效應。2.3過度強調管理,忽視主觀能動性。學校對于學生管理往往采取“堵”的形式,而不在意積極引導,一旦犯了錯誤就會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忽視了朋輩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功能,沒有很好地發揮優秀學生和進步了的后進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了獨立的個體,沒有很好地形成一個整體;忽視了后進生的心理狀態分析,缺少對后進生的關愛和鼓勵。2.4輕視家庭教育重要性。家長往往認為孩子送到學校,教育任務理所應當都應該是學校去承擔。對學校完全信任,因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跟蹤。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忽視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同樣很重要。同時,不少教育者認為后進學生不在父母身邊,父母也管不到,因此便也輕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孩子在犯了重大錯誤的時候才通知父母。
3后進生學風改善對策
后進生產生的原因無非有兩種原因:客觀和主觀。有的人認為學校和社會一樣理應符合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法則。對后進生采取嚴格的教育管理。這種做法違背了以生為本的原則,我們應當發揮我們思政教育的作用,積極去教育引導后進生有效轉化。3.1轉變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高校要樹立以提高育人質量為核心的發展觀念,統籌協調全體學生發展。因材施教,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杜絕“差生”刻板效應。從思想上樹立不拋棄不放棄的根本理念。我們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所有工作的根本標準,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意識、道德素質[2]。3.2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知心朋友和心靈導師。作為高校輔導員,應對這個群體賦予更多的關懷,認真分析這些學生的心理,找出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幫扶工作[3]。及時有效地進行溝通,溝通過程中堅持以尊重為基礎,以引導為目標,通過溝通交流切實了解后進生的心理、想法、需求。對于后進生在校表現及其思想觀念上的偏差,不要進行直接的批評,而是積極尋求其身上的閃光點,使后進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增強轉化的自信心。3.3利用好朋輩教育手段。學生之間交流往往比和老師的交流要多很多,外在的幫助可以給后進生更多的壓力和動力。積極發揮班級成績優秀同學和學生黨員的作用,讓學生形成幫扶小組,輔導員應定期抽查、指導小組的學習活動。同時可以邀請高年級中優秀學生給他們講講課,談談好的經驗做法。也可以請已經畢業了的同專業的學生返校開講座,用他們切身的體會和經驗來鼓勵后進生們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教育者要充分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干部協助班級日常管理。班干部要及時向輔導員報告班級缺勤人數和名單,與任課老師溝通班級同學的學習狀態[4]。3.4抓好新生教育,注重日常管理。新生入學后往往會產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等一些問題。尤其是入學一段時間以來,擺脫了高中老師天天監管的狀態,到了大學瞬間就感覺到了“自由”往往就會隨大流,放松自我到放縱自我到最后的放棄自我。因此入學教育成為新生入學時的一門必修課,尤其是學生學習生涯規劃指導和專業思想鞏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鼓勵其積極主動聯系任課老師,主動獲取最新專業信息并分享給班級同學。3.5加強心理輔導,積極面對人生。高校后進生往往都會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焦慮、自卑、抑郁等。學校應及時了解和掌握后進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心理,通過心理咨詢教師的積極引導,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障礙,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不斷地尋找后進生的閃光點,適當地鼓勵他發揮他們的長處,鼓勵他們多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如果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讓他們重塑自信心,有益于后進生的轉化[5]。3.6加強家校聯系,積極發揮家庭教育作用。家庭教育是學生的第一教育場所,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支持,爭取社會力量對學生進行適時教育,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立體式教育網絡[6]。當發現學生有消極對待學習的情況出現時,要及時與家長聯系,將學生在校的情況反饋給家長,了解近期學生家庭是否出現特殊情況。實踐證明,只要學校和家庭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正確對待大學生思想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注重思想解剖和情感交流,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關心和幫助,輔之以針對性強的批評教育紀律約束,就能促進后進生轉化提高,漸漸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4后進生學風建設的意義
后進生的有效轉化對于其個人、學校、家庭、社會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后進生自身而言,學風的改善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樹立,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俗話說好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準備階段。只有在大學期間端正學習態度、積極面對生活、塑造健全人格,才能立足于社會。對于學校來說,學風建設的盲點—后進生的轉化如果實現了,那么學校整體的學風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高校只有不斷加強學風建設形成良好風氣,才能保證向進步,不斷實現學生全面發展[7]。后進生的有效轉化也是高校履行人才培養職能的成效體現,有利于實現學校立德樹人,為社會源源不斷輸送人才。對于家庭來說,后進生成功的轉化可以緩解家庭焦慮,促進家庭成員和睦幸福。每個孩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仍然深深植根在每個中國家庭之中。后進生的有效轉化可以讓這個觀念變成現實。沒有天生的后進生,后進生的產生有其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我們要深入了解、包容、關心、積極幫助他們。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困難,為他們搭建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臺,這樣才有有效改變每一后進生,有利于學校整體學風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湯為,夏丹妮.高校后進生轉化工作對象探析[J].科教文匯,2016(2):40.
[2]付琳.大學生學風浮躁問題及改善對策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9.
[3]韋麗娜.高校輔導員對后進生群體的幫扶策略及實證分析[J].智庫時代,2019(38):149,165.
[4]趙癸萍.大學生學風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17.
[5]高建.高校后進生轉化工作方法探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1):120-122.
[6]吳博.對班級后進生轉化的幾點想法[J].才智,2018(24):32.
[7]邵輝.高校大學生學風問題及對策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7.
作者:李晟 單位:黃山學院
- 上一篇: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融合發展探析
- 下一篇:會計制度下醫院財務信息化體系建設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