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研究

時間:2022-06-14 03:24:09

導語: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研究

一、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的內涵

(一)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的概念

校企聯盟又稱校企合作聯盟、產學聯盟、產學研聯盟。從廣義上說是指由企業、行業協會、行業主管部門、社會中介組織、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教育機構以戰略聯盟的形式組成的非官方協調組織;狹義上是指某個高等教育機構為提高辦學質量而與相關企業建立的戰略合作關系。有學者認為校企聯盟是指高校與企業基于各自的發展戰略目標和戰略意圖,為了實現共同愿景,獲得最佳利益和綜合優勢,或抓住新的市場機遇,結合彼此的資源或優勢而建立的一種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關系。基于上述認識,可以把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界定為: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與企業為利用雙方異質資源,實現各自的戰略目標,運用戰略聯盟的組織形式建立的融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一體的合作協作發展方式。

(二)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的功能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不僅是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提升辦學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繼續教育機構提升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與企業建立合作聯盟,是貫徹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針的最優舉措。作為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與企業之間聯系、溝通、協作的平臺,校企聯盟主要發揮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推進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協同制訂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方案、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實施教學評價;二是促進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特別是設施設備、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共享,避免重復投資,最大程度提高雙方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三是打造科研合作平臺,集中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中的科研人員,利用雙方資源開展課題研究;四是促進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教師和合作企業員工之間的互聘和交流,一方面充實繼續教育機構的兼職教師隊伍,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鍛煉繼續教育機構的教師,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五是打造就業合作平臺,以聯盟的形式確保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的畢業生能夠優先到合作企業就業。

二、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的特質

(一)利益的共生性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是一種利益相關者組織。作為聯盟主體之一的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參與校企合作的主要出發點在于培養高質量的學生、追求合法的資金回報。聯盟另一主體———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其參與校企合作的出發點都是為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校企聯盟中,繼續教育機構主要追求社會效益,而合作企業則把利潤或利益看作“終極目標”,這使得繼續教育機構與企業的合作出現了對立、排斥的局面。雖然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追求的終極利益不一致,但是這并不妨礙二者在某些領域存在利益的共生性。因此,要保障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的利益,就必須明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他們都有哪些利益訴求,二是如何協調不同的利益達到共贏。繼續教育機構參與聯盟的主要訴求在于利用企業技術優勢、實踐智慧、設施設備等資源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合作企業參與聯盟的主要訴求在于利用繼續教育機構的知識優勢、人力資源等來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二者從表面上看似乎很難找到平衡點,但是他們之間確實存在一些共生的利益。這些共生的利益點可以清楚地在校企合作的內容中找到根據。以企業參與繼續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活動為例,繼續教育機構在企業的幫助下能夠使培養的學生更切合用人單位需求,這是繼續教育機構的利益訴求;合作企業則通過參與繼續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活動,既增強企業技術人員的知識素養又可以“訂單班”的形式為自身培養未來合格員工,這是合作企業的利益訴求。

(二)資源的互補性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要持續發揮作用,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保持聯盟的穩定性。聯盟穩定的主要因素在于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之間的信任、沖突和依賴。聯盟內繼續教育機構與合作企業之間的平衡關系越高,彼此就越離不開對方,聯盟就越穩定,合作自然就能順利進行。維持雙方互依平衡關系的要訣之一就在于保持合作雙方在資源上的互補性。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擁有企業發展必須具備而又相對欠缺的知識、智力、人才、價值觀等資源。合作企業則擁有繼續教育機構比較缺乏的資本、裝備、應用技術、管理技術等資源。如果聯盟順利運行,則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都能夠在資源上各取所需。因此,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在資源上的互補性為雙方穩定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但是資源上的互補并不一定能夠確保實現“1+1>2”的效果,因為資源互補只是一種可能性,而最終互補的效益還要看整個校企聯盟的運作情況。如繼續教育機構中訂單班學生可以為合作企業提供未來的員工,但這些學生能否成為企業未來可資利用的人力資源,還要取決于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協作質量。

(三)文化的交融性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是一個多元利益的結合體,實現的是上一種“聯合教育”。聯盟內的繼續教育機構作為社會公共組織,蘊含的是公益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而合作企業則蘊含的是經營文化、實用主義文化。兩者在文化上存在諸多差異,但這并不代表兩者無法實現文化上的融合。從根源上來說,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的文化和合作企業的文化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蘊含著中華文明的核心要素;從本質上來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的文化和合作企業的文化都是“為人”文化,都是圍繞人的發展來構筑的。因此,從根源和本質上來看,校企聯盟內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的文化是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的。這就為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之間的文化融合奠定了基礎。企業需要引入繼續教育機構中崇尚知識、追求真理、終身學習的文化,藉此來修正企業自身過度放大的工具理性,促使員工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最終在“軟件”上保障企業的競爭優勢。繼續教育機構需要引入企業的先進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競爭精神等,將其融入校園文化中,籍此來縮短學校教育文化與企業實踐文化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其培養的學生在技能上能夠迅速對接合作企業的崗位需求。

三、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的運行

(一)成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

作為社會公共組織的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機構和營利性質的企業在合作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矛盾和沖突,只有建立健全校企聯盟的協調機制,尋找合作各方的最佳契合點,才能提高校企合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運行機制,核心是成立協調和議事機構,即要成立聯盟理事會。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是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之間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協作發展的議事機構,其主要成員如下:主席由繼續教育機構負責人和合作企業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的負責人擔任,副主席由余下合作企業的負責人擔任,委員由繼續教育機構辦公室主任和所有合作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擔任。理事會下設辦公室,掛靠繼續教育機構辦公室,在理事會休會期間負責日常管理工作。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的主要職責如下:組織制訂、審議《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章程》,討論通過繼續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討論通過繼續教育校企合作的發展規劃;討論決定繼續教育校企合作年度工作意見,聽取理事會主席年度工作報告;開展調查研究,對繼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制定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章程

章程是組織、社團經特定的程序制定的關于組織規程和辦事規則的法規文書,是一種具有綱領性質的根本規章制度。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章程是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開展活動的組織規程和辦事規則,是理事會運行的“憲章”。理事會章程對于規范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行為、保障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的利益具有根本性影響。理事會章程應涵蓋以下幾方面內容:明確理事會的性質、宗旨、任務,明確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的條件、職責、義務,明確理事會的人員與經費管理原則,明確理事會的管理體制和議事規則,明確理事會與繼續教育機構、合作企業的關系。

(三)建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的管理機制

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的管理機制是指理事會根據章程開展協調工作的方式和程序。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校企聯盟理事會是松散型組織,人員分布在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對大部分理事會成員而言,理事會的工作屬兼職工作。因此,建立和落實運行機制對于保障理事會工作的秩序和質量至關重要。一是建立會議制度。理事會應建立例會制度,定期討論和處理具有較強規律性的工作;還要根據工作需要,臨時召集會議,處理職責范圍內的其它工作。理事會召開會議前,應將相關文件傳送到諸委員手中,保證各位委員有充分的時間思考、研究問題,提高會議的效率。二是建立調查研究制度。理事會應建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制度,制度化、規范化聽取繼續教育機構和合作企業對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見。三是建立管理評審制度。理事會主席每年應向理事會報告工作,組織委員對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實施評審,發現工作中的問題,不斷改善管理,提高工作質量。

作者:張永進 單位: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