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學生繼續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09 10:50:30

導語:高職高專學生繼續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高專學生繼續教育論文

摘要:高職高專學生繼續教育的主要對象,新時期高職高專學生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我們應該研究和掌握他們的學習心理,在繼續教育過程中引導這個群體發揮思想特點中的積極面,消退學習負面情緒,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心,最終達到培養“高•精•尖”專業型人才的目的,保障國家技能型人才紅利的持續性釋放。

關鍵詞:繼續教育;高職高專;學生心理特征

1研究背景

高職高專教育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7年各省陸續開始實行單獨招生試點以來,高職高專學生來源主要由全國普通高考錄取的普通高中生和對口職高生以及通過單獨招生錄取的“三校生”組成。學生學科基礎水平、學習能力和自主性都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隨著“95后”進入高校后,這個年齡段所特具的時代特征使得教育教學工作面臨新問題。隨著全球“終身學習”理念的形成和推進,繼續教育成為人們繼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之后必須進入的教育階段,也是“現代人”經歷時間長、可選擇項目多、知識涉及面廣,要求受教者學習能力和自主性強的教育階段。針對高職高專學生開展繼續教育,需要在研究不同來源學生群體的共性、差異性、特性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自主性,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規劃,形成和建立利于個體發展的繼續教育模式,如此才能滿足社會需求和個人訴求,為社會進一步積累人才紅利。

2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學習特征

2.1思維靈活、思想開闊

隨著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和中國經濟科技文化逐年國際化的進程,更多“95后”年齡層段的大學生接受到個性化教育。日新月異的網絡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學習環境,他們通過網絡接收各方面、多渠道的信息,從小培養起敢于創新和探索的意識。和過去年代的學生相比,“95后”思想呈現出“早熟”的表象:他們對待新生事物往往善于分析并加以利用,注重對外交流,更容易接受不同國度地區的文化與思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更多地受到國際潮流的影響。

2.2自我意識較強、團隊合作意識淡薄、依賴心理較重

(1)“95后”大多為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421”的家庭結構把更多長輩的關愛聚集到一個孩子身上,從小養成一種唯我的思想意識,唯我意識積極的一面在于他們更勇敢地向外界爭取話語權;對學校、老師、同學、朋友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善于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能變通地利用社會條件為自己創造有利環境。但過度追求自我就會很少顧及他人,合作意識淡薄,缺乏集體榮譽感,難于融入集體與團隊。(2)成長于市場經濟主導型社會的“95后”能夠較早地通過經濟活動來創造、轉化、實現價值。一部分學生積極投身于大學生創業的熱潮中,甚至從入學就開始通過學校社團等正式組織或非正式群體來醞釀實施創業計劃。(3)優厚的物質條件阻礙了“95后”堅強意志的磨煉,惰性使他們更多地依賴家庭和長輩、依賴老師、依賴網絡等,遇到逆境容易陷入悲觀失望、一蹶不振的地步。優厚的物質條件還使他們的價值觀受到西方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往往以追求金錢、地位、特殊權利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標準。

2.3好高騖遠或消極厭學,對自身缺乏正確定位

高職高專學生多數在基礎教育階段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或)心理素質;或認為自己高考失利,對大專學歷耿耿于懷,難以在短時間內調整好學習狀態;或認為自己成績差,對任何形式的學習都產生畏懼心理。這些學生對自身缺乏正確認識,對職業生涯缺乏長久規劃,難以對專業學習產生興趣,普遍存在厭學和學業拖延行為。

3高職高專學生參加繼續教育的目的與重要性

3.1社會需求與個人訴求的結合

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的,既需要大批的學者專家,又需要大量懂技能、會操作的勞動者。根據我國大學層次的劃分,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人才類型為技能應用型人才,在專業人才的培養上,高職高專更加細分專業,以求達到高、精、深。在課程結構上,高職高專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時數為總學時的60%,更加注重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多種實習實訓形式培養的高職高專畢業生能夠很快適應單一的專業技術崗位,但是當實踐經驗積累到一定階段,他們會明顯感到理論知識的匱乏,尤其是在擴大專業研究范圍、革新和研發新技能技術和轉型新科技新崗位、晉升管理層的階段,就必須通過繼續教育補充知識的缺失與更新。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樣需要通過繼續教育來加強技術技能積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3.2經濟時代科學飛速發展的要求

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出后,各國普遍重視并積極開展實踐,這是經濟時代飛速發展對人們提出的普遍要求,人們面對的是全新的和不斷變化發展的職業、家庭和社會生活。若要與之適應,人們就必須用新的知識、技能和觀念來武裝自己。時代也要求我國通過繼續教育,逐步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技術技能人才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不斷完成。

4如何根據學生特點有效開展繼續教育

4.1繼續教育跟隨終身教育理念擴大外延

4.1.1從以往單一的學歷教育過渡到多形式的教育共存

以往的繼續教育吸引高職高專學生參與的主因動機是提升學歷。隨著國家用人機制改革、社會人才評價觀念的轉變,單純學歷層次的提高不足以吸引學生,他們更加看重是否能夠通過繼續教育獲得專業先進技術、技能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現階段繼續教育要從學歷教育為主的格局過渡到多形式教育共存的局面,在針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上,繼續教育也要實現“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的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的對接;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對接。

4.1.2實現多種學習成果互認,逐步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要實現“五個對接”的關鍵還在于建立學習成果互認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要求,所有高職學院實施學分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學分制這個基礎,可以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認證、評估和轉換,從而實現各類教育形式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搭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學習成果互認能有效提升:(1)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系統。各類行業協會、專業組織等三方機構對教學質量評價更加公平和專業化;(2)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的系統化教育更加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全面發展;(3)工學結合和知行合一的內涵式發展。

4.2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保證繼續教育質量

目前繼續教育發展滯后的局面對人才培養和紅利積累有巨大的限制性。針對學科基礎較差的高職高專學生,這種教育很容易使得他們因時間、精力等受限而引發學習的拖延行為,并產生依賴和厭學心理。這個節點上繼續教育的開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對終身教育的正確認識,逐步擺脫依賴心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如此才能保證教育質量。

4.2.1教學環節

(1)大力推進教材改革。傳統教材的理論偏多,技術、工藝滯后難以吸引學生興趣,繼續教育階段的教材需要與高職教材相銜接、與職業行業標準和認證相銜接;充實行業科技動態和新觀念新思維;引入國際先進的工藝流程、產品標準、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方法等相關內容;增加文化、藝術、科學基礎和中華古典文化的內容;擴展大學生創業內容。(2)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由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改變為“參與式”“高峰體驗式”。

4.2.2實訓基地建設

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建共管職工培訓中心,與企業共同建設兼具生產與教學功能的公共實訓基地和技術研發中心。注重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推動科技創新持續發展。通過校企合作和實訓基地建設,將培養標準和目標融入企業用人機制和人才評價體系,從根本上體現通過學習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性,才能形成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點。

4.2.3利用互聯網教育

利用“95后”學生對網絡技術的熟練、認可和依賴,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加強網絡課程建設、開發手機學習軟件APP,讓學生通過碎片化學習把閑散時間匯集起來,聚點滴以成小流,聚小流以匯江海,最終達到化零為整的學習目的;引導學生通過“MOOC”了解世界,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規則通曉面。

4.2.4鼓勵學生創新創業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利用校園環境、校企合作資源作為創業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科研開發,建立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認定與學分轉換系統。對于有潛質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制訂“高•精•尖”人才培養方案。

4.3加強學生管理,建立群體式學習

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群體的行為通過協作活動所產生的力量,會超過個人單獨活動的力量總和。事實證明在群體環境中,人們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充分發揮群體的助長作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和降低學習受阻時的挫敗感。同時在群體學習中,學生可以掌握人際交往技能、創造性思維技巧。需要加強學生管理,重點不在于管理而在于引導其形成專業團體,通過繼續教育平臺而形成的學生團體可以發展成社團、行業群體、創業團隊、科研小組等,在集體智慧中培養和鍛煉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從而發展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時代精英。

作者:何湘虹 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與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2(2).

[2]孫翠香,劉艷艷.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估:高職內涵式發展的關鍵環節[J].職教論壇,2014(1).

[3]陸璐,汪海彬,姚本先.高職高專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J].黃山學院學報,2015(2).

[4]普義,江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高職高專成人教育發展[J].社科縱橫,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