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提升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研究

時間:2022-12-22 11:26:00

導語:繼續教育提升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繼續教育提升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研究

[摘要]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交流最多、影響最大的教育者之一,其學識能力和職業素養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影響深遠,進一步提升高校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輔導員崗位的基本要求。繼續教育是輔導員進一步提升心理素養、實現知識更新及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

[關鍵詞]繼續教育;提升心理素養;對策研究

高校輔導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支特殊隊伍,擔負著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為管理、就業創業指導、心理健康輔導和學生黨團建設等全方位的工作,其學識能力和職業素養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影響深遠。近年來,全國高校頻繁出現大學生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慘痛案例和事故危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是以心理素質的完善為基礎和核心的。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交流最多、對學生影響廣泛的教育者,提升良好心理素養是影響輔導員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繼續教育作為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學校教育之后對成人進行知識更新、能力拓展和素質提升的再教育,是輔導員進一步提升心理素養、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

教育應當“著眼于一個人的全部生活,而領著他走人生大路,于身體的活潑,心理的樸實為重要”[2]。提升高校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輔導員崗位的基本要求。(一)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養表現為自身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高校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除了具備寬廣的知識儲備、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學知識以外,良好的心理素養也會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這種影響力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是無法替代的。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塑造和自我道德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輔導員自身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養,在致力于學校育人的過程中成為獨特而珍貴的教育資源,并外化為人生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管理的行為方式,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帶動和感化教育對象,成為學生效仿的典范,并使學生在心理認同的基礎上自覺按照具體可感的道德形象來要求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修養,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說過,“在敢于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3]。輔導員只有具備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在學生心目中形成輔導員的人格魅力和影響力,這是一種潛在的影響學生心理和行為的無形而強大的精神力量。(二)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養表現為具備較高的知識素養和良好的智能品質。在社會轉型期,大學生甚至輔導員自身都會遇到思想理念、價值觀念、知識更新等方面的問題,學生個體本身具有“向師性”,輔導員的知識素養和智能品質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育人功能。高校輔導員較高的知識素養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社會人文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是培養良好心理素養的基礎,其能否真正發揮知識的育人功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智能品質。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30年的教育生涯中,不僅精通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而且始終堅持教育教學研究,對幾千名學生進行了個別觀察,作了詳細記錄并寫了40多本教育專著,600多篇教育論文,被稱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書被人們譽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4]。優秀的輔導員由于使命的特殊性,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心理教育能力,能夠準確抓住問題的實質,掌握好教育時機,將自身的優秀素質轉化為學生的素質。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培養的過程就是自身具備的各種知識不斷重組,進而形成教育智慧的過程。記得一位學者曾經說過,“教師要向學生釋放知識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寶藏;要散布陽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有一輪太陽”。這正是輔導員完善的知識結構、塑造自身人格的內在要求。(三)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養表現為豁達開朗的胸懷與和諧的人際關系。作為學生輔導員,具有豁達樂觀的胸懷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是最具有親和力的,這也是輔導員的人格魅力之所在。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取決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則要依賴其人際關系的質量。大千世界,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和諧、友好、積極、親密的人際關系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每個成長中的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中,期待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四)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養表現為文明的言行舉止和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大學是一個正品德、塑靈魂、培養人的象牙塔,是學生成為“社會人”的“最后一公里”,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最執著的守望者和領路人?!疤依畈谎?,下自成蹊”,輔導員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對大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示范教育作用,自我調控能力不強的輔導員容易工作情緒化,甚至把情緒發泄到學生身上,失去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提升高校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的有效途徑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養是其整體素質結構的核心,輔導員的人格、言行和形象等外在表現和心理內涵是重要的教育影響和教育手段[5]。隨著我國“繼續教育”伴隨著終身教育思想的不斷推進和完善,繼續教育成為提升輔導員知識能力和良好心理素養的有效途徑。(一)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輔導員的政治修養和知識素養是提升心理素養的基礎。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不斷學習新知識,融于新實踐,才能完善知識結構,掌握大學教育的基本運作規律和相關技能技巧,最終形成其政治修養和智能素養,真正成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專家。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輔導員的心理素質過硬,學生才能夠健康地成長,讓學習成為一種工作狀態和生活方式,是高校輔導員提升自身良好心理素養的基礎和源頭。(二)做“四有”好老師,輔導員的職業道德和個人涵養是提升心理素養的關鍵。良好的師德師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教育者的靈魂所在,是新時代振興教育的要求[6]。對于高校輔導員這一特殊群體而言,集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多種職能于一身,要實現“四有”好老師的職業目標,有理想信念是育人根本,有扎實學識是能力基礎,有仁愛之心是內心操守,有道德情操是行為指南。品行端正、性格開朗、誠實穩重的輔導員更容易成為大學生的朋友和知心人,更能夠贏得學生的認同和尊重。(三)實施繼續教育,輔導員的知識更新和實踐創。新是提升心理素養的手段高校輔導員是一支高學歷專業化的年輕隊伍,教師需要和學生共同成長。建立輔導員繼續教育體系,改進培訓模式,拓展專業學習領域,創新課程設計、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著力打造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的平臺,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是培養輔導員良好心理素養的手段。許多高校啟動了“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教師”和“職業咨詢師”的職業能力資格認定制,這些繼續教育措施和辦法的有效推進,就是一個成功的嘗試,是提升專業素養、豐富良好心理素養內涵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祝劍.論輔導員的心理特質培養[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4).

[2]汪東林.梁漱溟問答錄[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梁淑艷,李辰光.高校美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大學教育,2017(8).

[4]劉寧.簡述影響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以及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J].2017(12).

[5]修蕾.高校輔導員職業素養的“心”之道[J].高校輔導員,2015(6).

[6]齊燕敏.當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必要性[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9):24-25

作者:畢津銘 王惠 單位:煙臺南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