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音樂對素質提升的意義

時間:2022-12-24 09:43:14

導語:漫談音樂對素質提升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音樂對素質提升的意義

一、器樂伴奏的多樣性和節奏旋律的基本模式相互融合,超越音樂藝術的本質,民眾的音樂觀念在不斷地解放,自身的精神層面得到不斷地豐富和拓展

音樂實質是抽象的思想表達,是主體對客體的個別反應。音樂作品不再是無病呻吟式的自我陶醉、自我療傷,而是邁向了更高的藝術境界。音樂本身洗去了過分渲染的“脂粉氣”,而是通過鮮明的節奏、凝練的語言、和諧的韻律,以及真實的情愫相互調和,讓民眾體驗到別致的審美境界。的確,優秀的音樂是經過時代的檢驗、歷史的錘煉,才能流傳恒久。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在科學技術方面所達到的成就令人驚嘆。在接受豐富的音樂作品之時,民眾的思維意識不再局限于傳統單調的音樂世界中。而是通過優秀的音樂藝術來謀取新的音樂創作之路,扎根在基礎音樂藝術的土壤中,顛覆傳統音樂藝術的局限和約束,另辟蹊徑,超越約定俗成的音樂觀念。這種思想觀念的飛躍實質上是民眾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樂于接受新鮮的文化,敢于突破傳統,將自身綜合素質以“音樂性”的形式表現出來。伴隨著音樂觀念的解放,國民的文化素質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二、全球文化格局的多元性與民族音樂獨立生存之間的矛盾演繹,引申對國民文化素質的思考

如今不再是簡單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而是各種各樣的信息交織,數字媒體和傳統交流方式并存,文化和科技相互包含的多元世界。這種多元化的格局,令身處其間的民眾既分享到信息共享的便捷,但同時不得不面對多元文化格局給自身的民族文化所帶來的沖擊,以及由此演變的民眾素質的深層思考。如何在音樂教育中,全面地提升國民的素質呢?

(一)大力施行教育改革,培養國民的音樂文化的啟蒙意識。以往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向學生傳播基礎的文化知識,而忽略學生的素質教育。課堂上沒有多姿多彩的音樂,而是冗長單調的學習生活,這對從小培養國民優良的文化素質極其不利。基于這種落后的文化背景,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實施有效的改革,將音樂文化意識的塑造和確立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豐富高校的音樂課程設置,將音樂文化確立為專業發展的方向,培養國民的音樂文化的傳承意識。雖然音樂存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眾無意識地傳播音樂的行為能夠豐富音樂文化的內容,但是如何讓民眾在短時間內有目的地接受最大限度的音樂文化知識,這要依靠高校音樂課程的設置。音樂教育能確保民眾接受的文化知識具有系統性、穩定性,使得音樂文化在不同時代、不同階段的受教育者身上再生和繁衍,這對傳承音樂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豐富開拓音樂文化的軟硬件資源,建立健全音樂文化的發展機制,培養國民的音樂文化的發展意識。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首先應該具備“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氣質,合理地借鑒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資源,在音樂傳播的軟件技術上不斷地更新,將音樂文化的發展作為重要課題堅持研究和探索,從而健全音樂文化機制。讓民眾在系統的音樂教育活動中獲得美的享受,促進民眾努力營造良好的音樂文化的發展氛圍,激發民眾創作優秀音樂作品的激情,這種創新能力是音樂不斷延續生命的動力。

縱觀如今的音樂文化,各種各樣的音樂元素慢慢地滲透到民眾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音樂是一種專業、職業、事業,是一扇反應千姿百態的精神世界的心靈之窗。以音樂發展的視角,我們能夠閱讀到一個民族的誕生、鼎盛、頹唐、復興,歸于平淡的過程,可以透析國民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與音樂文化為伴,熏陶自身的文化素養,在浮躁的世界中平衡自身與環境的差距。

作者:許濤單位:陜西理工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