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學校教育改革論文
時間:2022-02-25 04:27:15
導語:景山學校教育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校初期,北京景山學校以學制和教材改革為基點,在課程設置、管理體制、教學方法、考試方法、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改革試驗,完整地貫徹了當時對景山學校提出的“大膽改革,認真總結,一切通過試驗”的辦校方針。然而,隨著“”的到來,景山學校所進行的各項教改實驗被迫中斷。盡管改革未能如期完成,但最初的經驗積累彌足珍貴。這一階段奠定了景山學校的立校之本,那就是教改是景山學校的特色,教改是景山學校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景山學校教改的旗幟和靈魂
““結束后,景山學校也逐步恢復各項教改試驗項目。新時期教改應如何開展,按什么方向來設計?這是“三個面向”是景當時景山師生思考和追問的問題。1983年國慶節前夕,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景山學校的教改指明了方向。景山學校的全體師生都為自己的學校能與一位世紀偉人關乎民族復興與民族未來的教育思想相關聯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同時,我們也深深體會到,歷史在賦予我們榮譽感的同時,也將責任與使命賦予了我們。31年來,我們時刻不忘偉人的指引與教誨,不忘景山學校作為教改實驗學校在貫徹、落實小平同志“三個面向”教育思想的實踐中所擔負的責任。
1.景山的學制:無篩選、無淘汰的教育北京景山學校是全國率先進行學制改革的學校。建校以來,我校一直在進行“什么樣的學制更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探索。1984年,我校開始在全國第一個提出并且實行“小學、初中九年一貫、五四分段”的學制改革試驗,將小學和初中的九年時間作為一個整體,充分利用學制周期長、具有連貫性的特點,持續關注和培養學生的特長,實現了小學直升初中的無淘汰制度,有效解決了初中階段時間短、課程多、負擔重、質量低的問題,大大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2000年,為鼓勵優秀學生成長,學校進行了選拔部分品德行為良好、學習成績優秀、體育成績達標、學有余力的學生直升高中的試驗,滿足了一部分優秀學生成長的需要,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升學和考試壓力。2010年,為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學校實行初中二年和高中三年的五年貫通試驗。我們認為,與其讓學生慢慢成長,去適應傳統的學制教育,造成“高分低能”,不如讓他們放開手腳去超前學習,給學生提供多種先修和選修課程的學習機會,最大限度地滿足一部分優秀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2.景山的教材:九年一貫,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北京景山學校是全國第一所根據中小學九年一貫的學制自編教材的學校。這套教材也是目前唯一獲教育部批準并在全國推廣的中小學校自編試驗教材。其中,小學語文和數學教材先后在全國24個省市500多所學校使用,其科學性、系統性和適用性均得到專家與試驗學校的一致認可。初中語文、數學教材在經過12年的編寫、試驗、修改之后,目前已向教育部申報審批立項。教材編寫與實驗是一項艱苦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從1960年自編教材開始,一代代景山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教師編制緊張又要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我們發揚景山人“有條件要上,無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教改精神,在一批有景山教改情、有水平、懂業務的老教師的帶領下,四個教材編寫組的老師們戰勝了各種困難和挫折,最終形成了具有景山學校特色的試驗教材。與此同時,一批有真才實學、了解課標、懂業務、有能力、熟悉教材體系、帶著真情實感教學、熱愛景山教改事業的優秀教師群體成長起來。
3.景山的教師:銳意改革+愛心奉獻景山學校的成功是因為擁有一支銳意改革、愛崗敬業、充滿愛心、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創立之初的景山學校直接隸屬領導。一大批風華正茂、業務精良的年青老師,從北京師范大學等國內一流師范院校被直接抽調到這所全新的學校,充實景山學校的教師隊伍。1978年,全國第一批中小學特級教師誕生在北京景山學校。馬淑珍、鄭俊選、方碧輝三位老師的榮譽,象征著中國社會尊師重教的古老傳統在撥亂反正中得以恢復。新時期,我校更加重視對教師的選拔和培養,重視景山教改精神的傳承。我們認為,“青年教師的成長,不能靠自然成熟,要靠學校優良的歷史傳統和多年形成的辦學風格來熏陶”。為此,我校建立“兩年一周期師徒結對”的制度,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備課和聽課的指導。近年來,一批老教師相繼退休,但景山學校的教改情結始終沒變,景山人銳意改革、勇于探索、大膽實踐的優良傳統沒丟,一個優秀的教師團隊成長起來。“高尚師德是一座散發著永恒光芒的燈塔”,師德建設一直是景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2014年新學年開始,我校舉辦了“漫漫教改路,悠悠景山情——北京景山學校校本教材主編訪談會”,四位教材主編暢談堅持參與實驗教材編寫的親身經歷,以他們的模范言行為全體教師樹立了高尚師德和景山教改情結的榜樣;“愛心、奉獻、創新——優秀教師訪談活動”,讓青年教師訪談身邊的優秀教師,尋找身邊的師德榜樣,吸取他們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與方法,深化對師德和景山教改精神的理解。
4.景山的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特長教書育人需平心靜氣,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抉擇和擔當。在落實小平同志“三個面向”教育思想、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進程中,我們把落實“全面發展打基礎、培養個性與人才”的辦學理念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實踐“三個面向”思想的重要內容。立意高遠,腳踏實地,是景山學校教育工作的一貫作風。我們明確了教育工作的培養目標,就不會在一時一事的枝節問題上患得患失。在當前教育功利化的大環境下,我校始終堅持“學生快樂成長高于一切”的理念,堅持不在節假日給學生集體補課,不加重學生的負擔。但景山的教師們把功夫用在了平時的教育教學之中,他們悉心了解每個學生,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學生群體布置不同的任務,進行最有幫助的輔導,實現我校提出的“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目標。在多年的實踐中,景山學校的中、高考成績優異,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中、高考試題向考查學生能力的方向轉變,景山學校學生能力強、知識面寬、學有特長的優勢日漸凸顯。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我校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積極改革與創新,整體構建了小學一年級至高三年級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形成了包括主題教育、實踐教育、常規教育、活動教育的德育系列。但同時,我們踐行“留白”教育,創造條件讓學生充分發展個性。我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學生攝影展,在保利劇院演出《景山之光》,在中山音樂堂舉辦音樂會,去英國愛丁堡國王劇院演出英文音樂劇《綠野仙蹤》,去香港參加“紀念小平誕辰110周年大型成就展”,為學生個性特長提供展現的舞臺。景山學校的學生眼界開闊、思維活躍、敢想敢說,不乏創造力和想像力。我們認為這是中小學基礎教育最應珍惜的成果。10年來,景山學校的學生有近千人次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100多人次榮獲中國科協主席獎、“小小科學家”稱號、一等獎等頂尖創新獎項。楊歌、張尚、趙漢青獲得了中學生科技獎項的最高榮譽“市長獎”,馬子哲、陳光旭獲得“市長獎提名獎”。2000年,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的太空實驗項目選中了我校四年級李桃桃提出的“蠶在太空中吐絲結繭”方案;2009年,我國“希望一號”衛星搭載的是我校二年級學生劉重華設計的“天圓地方”五色土實驗方案;2011年,我校六年級學生趙雙月與上海閔行三中學生共同策劃的方案《不同的語言,同一種聲音;不同的民族,同樣的根》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升入太空。景山學校成為國內唯一一所三次獲得太空科學探索體驗機會的學校。
三、“面向未來,不斷探索”是新時期景山學校的使命
當前,我國進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新的歷史時期,景山學校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推動學校新的改革與發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教育觀念的更新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永無止境。景山學校將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作出我們的貢獻。建設一支現代化教師隊伍。我們將堅持“尊重老教師、重用中年教師、培養青年教師”的策略,鼓勵教師成名成家,幫助教師著書立說,引導教師從傳統經驗型向專家學者型轉變,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勤于學習、勇于實踐、學生喜愛、家長信任的高素質和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支持鼓勵優秀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以適應現代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構建具有景山特色的課程教材體系。我們將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在九年一貫制語文、數學教材編寫的基礎上,加大小初高一體化課程、綜合實踐課程、校本課程、高中自主排課和大學先修課程等課程試驗與校本教材編寫,構建具有景山特色的課程教材體系,以適應新時代與新形勢的要求。不斷探索十二年一貫制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機制。我們將總結直升班、貫通班試驗的經驗,加強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的協作,探索高中教育與重點大學早期結合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經驗。發揮“三位一體”的教改經驗。我們將把教育科研、教改實驗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發揚景山學校注重教育科研的傳統,使景山學校的教改特色在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范祿燕單位:北京景山學校校長
- 上一篇:基礎教育與教育改革論文
- 下一篇:科學教學課堂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