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改革論文

時間:2022-03-12 04:35:31

導語:小學數學教育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育改革論文

一、前言

新課程標準提出應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這四個方面出發,以培養學生情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求職欲望為目的,以期提高小學數學整體教學質量。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些弊端

新課改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相應的在教學過程中有所體現,但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仍然盛行,學生獨立性被抹殺,不利于小學生積極的探索數學知識的奧妙。

三、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改革中應采取的措施

(一)重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卻還限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情況,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板書也是寫滿了一黑板,但是學生卻不能集中精力吸收知識,導致教學質量提高不上去。一節好的課堂教學往往勝過學生課下幾倍的努力,因此,在小學數學階段教學中,應重視課堂教學,采取積極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重視課堂教學首先體現在教師們教學觀念的改變,過去傳統教學觀念一直將教師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認識就是督促,監管學生學習,體現在課堂上就是整節課以老師的講解為主,沒有給學生足夠多自己思考和學生討論的時間,自習課也同樣如此,教師坐在講桌前督促學生復習課程內容或做好課后習題,學生的主動性被剝奪,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因此,教師首先應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把自己作為學習主體,主動去學習那些有興趣學的內容。課堂教學中應把握好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在不脫離課本內容的前提下,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海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學知識的同時應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班級內學生學習水平不一,因此教師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應盡量照顧到不同水平階段同學的能力,盡量以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講授課本知識,給予程度較高水平的同學留出獨立思索的空間,拓展其思維的廣度,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各界已經成功與信息技術接軌,并逐步發展為適合各自行業發展需求、能滿足自身需求的技術。但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的卻并不密切,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導致講課內容較為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網絡環境則避免了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弊端,圖片、音頻以及影像等多種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給予學生以視覺、聽覺的刺激,使教學過程充滿動感和活力。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傳統教學模式較為刻板、枯燥,學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課堂導入時配以適當的多媒體,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投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來。

(三)多開展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數學的魅力就在于其精密的演算過程和完美的邏輯推理過程,數學即是來源于生活的,而其又能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計算問題,因此,課程教學中應好好利用這一特點,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小學生由于其身心發展的局限,學習往往也被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將生活與數學知識連接,能在生活中學習和利用數學知識,并借助一定的生活實例,達到驗證學習效果的目的,想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不應僅僅注重教學的結果,教學的過程也是應該得到重視的,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和實際操作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會比單純在課堂上講解而更深刻。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發現規律、總結方法,并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實踐活動成為新課改中的重要教學方式,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探究性學習環境,提供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機會。教師講授完相關知識后,可讓學生利用周末去商場中對各個商店的打折情況進行調查匯總,并計算出相關價格,課堂活動時,讓學生將自己統計的結果公布一下,并展開自由討論,從而發現哪家買衣服最劃算,哪家給出的折扣價格最低。經過這樣的實際調查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折扣的計算方法,還能將其應用于實際,感受到掌握數學知識的益處,從而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對于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都大有裨益。總而言之,開展實踐活動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接觸數學,了解數學,將數學教育拓展到更深、更高的層次,將傳統教學中的“要你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陳澤俊單位:湖北巴東溪丘灣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