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偷竊家庭因素探討論文

時間:2022-05-25 04:13:00

導語:學生偷竊家庭因素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偷竊家庭因素探討論文

當老師的發現學生有失竊偷竊現象時,心里總不是滋味。但是,可以坦白地說,每個學?;蚨嗷蛏俣即嬖趯W生的偷竊行為。學生的偷竊行為往往是學校班級管理中一項惱人而又棘手的事情,它不僅涉及到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問題甚至還涉及到法律問題。如某學生行竊后,將會造成同學之間的相互猜疑、互不信任,嚴重影響了班級內部團結。若老師又沒能有效地查處,如遇到適宜的情境,他很有可能重操舊業,以致犯罪,對校園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同時也等于害了行竊學生本人。我當班主任多年來,每每遇到這類事情,查處真相后,總會感慨萬千。

毋庸置疑,學生發生偷竊行為的原因很多,有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而我在這里要側重談的是家庭因素。

一天,我班的小L同學跟我說,她的手機放在抽屜里不見了。失竊的事情立馬在班里傳開了。我正想著如何查理此事。小H的初中同學私下主動跟我說小H以前有小偷小摸的行為,暗示我這次小H拿手機的可能性較大。小H同學,學習認真,成績較好,完全屬于親師型學生,主動承擔班干部工作。這讓我很不可思議。說真的,我很不愿意接受是她犯的錯。我在部分同學的協助下,用了很多辦法,對象基本鎖定就是她,也把她叫到辦公室使盡各種辦法跟她談話,但是她就是沒有承認手機是她拿。我們誰也沒有親眼看見她拿手機。當天下午放學前,我們把最后一線希望放在偷竊者能夠反省,能夠良心發現,不管是處于同情失主,還是怕被查出真相,在我們提供機會的情況下能夠物歸原主。遺憾的是,結果還是徒勞。有些學生就在旁邊嘀咕,看來是慣偷,是老手了。

事隔幾個月后,一次偶然的談話中,她有點說漏嘴,我斷定這手機是她拿的。所以就嚴肅地問她是不是真的,她承認了。那現在手機在哪里呢?說在她姐姐這里。由此談到她的家庭情況。她說她在家排行老二,父母自生下她就出來做生意,那時還沒有弟弟,父母為了想要生個兒子,一共生了四個女兒,其中夭折了兩個。自己從小在老家由外婆帶大,快上初中了才轉到杭州來讀書。姐姐和弟弟一直跟在父母身邊。自從一來父母身邊,她就覺得格格不入,自己好象是多余的。她認為父母偏心,尤其是媽媽。不管她做對還是做錯,總是會挑她的刺。家務活她干得多,有好吃東西,她不敢主動去拿,因為曾被阻止過。也許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自己越來越自卑,越來越象一只刺猬。母親一向來沒有工作,父親原先做生意,現在有時幫別人做點事情,但很多時候父母都是打麻將。跟母親的矛盾很深,母親會為了一件小事嘮叨半天,甚至把以前所有的事情又翻出來痛罵一遍,與母親沒法溝通,平日里很少喊一聲媽。她認為這樣的人不配做她媽。有一次為了一件小事,母親罵她好去死掉了,她說她果真含淚爬到陽臺,但是沒有勇氣跳下去。況且,母親批評她時,姐姐弟弟往往會落井下石。在家里毫無溫暖,只要跟姐弟有矛盾,父母會不分青紅皂白把她給批一通。平時零花錢幾乎沒有。第一次偷人家東西是很小的時候姐姐指使的,后來就收不了手。這次把手機拿回家給姐姐了。當然,手機我要求她歸還,鑒于她能向老師坦白,考慮到其面子問題,此事沒有在班里公開。但是我要求她不能再做類似的事情,當然也希望她共同關心大家的物品,如有反常情況,及時上報老師。

風平浪靜的日子沒過多久。一天放學后,小F學生打電話哭著跟我訴說她的錢被偷了。那天小F領了貧困生學費補貼一千元。放學時,小W說想到小F家玩玩。小F高興地答應了。兩人到小F家后,進了臥室,閑著無聊,都看起了課外書。看著看著,小F覺得有點困。小W建議其到客廳看電視,小F也就去看電視了。過了幾分鐘,一直在臥室的小W起身說要回家了。小F就出門送了她一陣?;貋砗螅l現放在臥室的書包側袋拉鏈被拉開了,側袋里的一千元錢不見了。小F確信這錢是帶到家的,肯定是小W拿的。我聽了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平日里這么上進的小W,我的課代表,怎么會做這種事情呢?但是,事實又擺在眼前。第二天,小W上學遲到了,后來我把她叫來問話,一開始她矢口否認,在我用盡辦法后,她終于承認自己拿錢的事實,并懇求老師和同學原諒她,錢已花了大半,會如數歸還的。我問她為什么要這么做,她說因為買手機欠朋友錢。問她家庭情況時,原來她的家庭與前面提到的小H的家庭驚人地相似。這使我不得不深入了解她們的家庭。

她們有著這樣的共同點,一,都是來自于為了生個兒子而逃避計劃生育出來務工的家庭。二,都是從小不在父母身邊,與父母有隔閡。三,家里有弟弟和姐姐或妹妹。自己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四,家庭中缺少民主氣氛,其他兩個小孩明顯得寵。,長久以來,她們變得敏感,自卑。內心深處被肯定的需要促使她們有時不說實話。她們缺少關愛,缺少溫暖。五,母親都是文盲,管教孩子的方法較單一粗魯。平時在家沉默寡言。六,父母過于嚴苛,過度管制零用錢,使子女無法滿足物質欲望而起盜心。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的思緒總會很亂,好可惜,好悲哀。如此聰明,如此好學的學生,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惡性循環地生活著。

作為學校的教育者,我們不能一味地嚴厲懲罰,要采取嚴厲懲罰和耐心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在教育引導過程中,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好,是得不償失,同時要鼓勵她努力克服、糾正,只要她以后不再偷別人的東西,老師、同學和家人都仍會喜歡她、信任她,我們還是會愛她的。

我們也可以引導家庭教育。尤其是對這樣民主氣氛不濃的家庭,我們與學生家長談話、溝通并達成共識,學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對學生行為進行嚴肅批評和教育。父母應減少或消除引孩子這種行為的外在條件,要細心觀察并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及時引導,另一方面,父母應給予孩子熱情關懷,讓她感到家庭的溫暖,必要的零花錢還是需要提供,逐漸克服這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