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創專業特色路徑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8 04:34:00
導語:高職教育創專業特色路徑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將結合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現狀和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情況,探索高職教育未來發展中創特色專業的基本路徑,為高職院校創特色專業提供些參考性建議。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生產第一線培養高等應用性技術人才的專門教育。創專業特色對于提高高職教學質量培養社會所需合格人才,保證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高職創專業特色的基本要求
1.人才培養目標應具有特色。確定高職的培養目標,既不能借助傳統高教培養目標進行邏輯推理,也不能離開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主觀臆斷,必須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為大背景。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崗位對主要人才類型的需求進行職業分析,在此基礎上給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一個準確的、科學的表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能把科研和開發設計成果轉化到生產工藝或實際生產中去的,積極引進消化、開發運用直接實現經濟效益的技術型人才,對高新技術設備及流程進行熟練操作和科學管理能把決策的意圖、政策、法律貫徹到實際業務中去的管理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針對社會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同時在技能應用上具有較高的水平,且具有適應社會生產發展的綜合競爭能和和綜合素質。
2.人才適應社會能力應具有特色。人才應具有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是指具體的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與專門的職業技能和知識無直接聯系,它強調的是當職業發生變更,或當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勞動者所具備的這一能力依然存在,因為這種能力對勞動者的未來起關鍵性作用,所以在職業教育中又稱為關鍵能力(個人生存、發展能力、自主創新自主創業能力團隊精神合作能力)。在知識經濟社會里,真正占主導地位的資源和生產要素不是貨幣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而是知識和創新能力。因此,現代社會所需人才不僅僅是具有實際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還要具有做人、教會學會生存、教會學生工作。
3.專業課程應具有特色。高職課程結構強調以能力為本位,以社會經濟發展的必需夠用為度,制定課程計劃時,必須有整體優化的理念,注重知識的更新換代,及時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減少純科學性的內容,刪除不符合實際的過高要求,使學生能更好地結合自己的專業與職業崗位要求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形成積極的學習能力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要解決好針對性與適應性之間的矛盾。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其專業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一定的職業崗位的一般要求和具體要求;學生通過專業課程學習不僅有較強的適應未來發展的理論基礎,尤其是要具有自主創業自主創新能力。因此,在專業課程結構方面,注重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技能的練課的內在聯系,針對就業崗位特殊要求,從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綜合素質的需要出發建立結構合理、綜合化程度高,適應性強的模塊化和開放性的課程體系。
二、創專業特色的基本平臺建設
1.以就業率高的成熟專業為基礎。順應市場發展及三次產業結構調整需求來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基本特點,建設特色專業更要立足于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行業需求。由于專業的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才能形成經驗、積淀精華,因此,創特色專業必須具備相對穩定性,以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專業為基礎,結合就業需要,強化核心技能的培養力度。創特色關鍵的一點就在于輸出人才所得到的社會評價。
2.建立和完善一批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明確專業改革思路,以就業為導向要創特色,必須對原有舊的辦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用先進的教育觀念作為支撐,以市場經濟發展為導向,依據“宜寬則寬,宜窄則窄,寬窄并存”的原則編定可操作性強、符合實際需求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積極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結構,編寫、選用模擬實訓教材,形成綜合性實踐性實訓課程體系。實踐性教學基礎設施良好。對于教學裝備、設施的投入應滿足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除常規教學設備應當保持較先進狀態,能及時更新外,還應擁有相應的校內外實驗(訓)基地,且條件能模擬相關行業實際場景,緊跟行業發展要求,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注重產學研結合,加大校企共建實驗室實訓基地力度以滿足課程實訓、綜合技能實訓、頂崗實訓的要求。3.具有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特色專業的創建需要依靠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其是應當擁有具備較高知名度和科研水平的專業帶頭人,能對專業建設起到很好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專業教師隊伍必須結構(年齡、職稱)合理、專業基礎扎實,專家結合且有一定的指導學生的實踐的經驗和能力,教師以具備“雙師”資格為主力軍,懂得實際操作,與崗位聯系密切,熟悉行業情況。
4.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估和監制體系。加強高職教學管理改革,實行科學的教學質量管理,建立良好的質量監督與評估機制,規范教學各個環節,提高辦學質量,積極開展產學研和國際合作辦學,擴大辦學思路,搞活辦學形式。專業建設要突出特色必須有一套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作為保障,大力改革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樹立新型的管理觀念,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嚴格執行管理制度,發揮教學質量監控和評估體系對教學質量的監督和促進作用;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對于專業的全程控制力、協調力;發揮獎懲制度對教學建設的激勵作用,加強制度化管理的同時建設一支優秀的高水平的教學管理隊伍,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這是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創出特色的必然要求。
三、創專業特色的基本途徑
1.以傳統優勢專業為基礎,打造特色。任何專業的建設都需要一定時間與經驗的積累,尤其是特色專業的建設,它需要在不斷的建設與發展中,改進不足、優化整合,因此,具有地方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的學校傳統強項專業,是最具備建設特色專業條件的。對此,要進一步加大其建設力度和投入,優化專業結構,改革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傳統優勢專業雄厚的底蘊,創特色,在專業的核心技能培訓和考核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2.結合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創建新興行業人才需求的專業。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大量新興行業的迅速崛起,帶來某一領域人才的空白,于是給相關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帶來較大的機遇。新興行業人才需求量大,但在專業建設上,由于面對的是新的行業特點,可創新的空間大,但難度也大,在這個形勢下,誰優先凸顯特色,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使得人才培養供不應求,取得用人單位的良好口碑,獲得社會的肯定,誰就會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審時度勢,高度重視以高新科技行業人才為培養目標的新興專業的建設,對其專業定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材選擇、教學設施具有創新的安排和建設,促使其創出特色,在新的產業領域成為本行業人才培養的人才基地以及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從而為高等職業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3.加大專業教學改革力度,突出綜合素質和能力優勢創專業特色??茖W合理的改革方案是專業建設改革思路和總藍圖,占有核心地位。要以能力為突破口,圍繞“應用”來確定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針對崗位需求加大專業教學改革力度。人才培養目標應當能體現以高級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性能力的人才;教學內容應體現實踐性、實用性且現代技術含量相對高;合理優化課程結構,形成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培養需求的優秀課程體系。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雙師”素質和技能,是創特色的關鍵。合理優化原有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學力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形成一支專業扎實、善于創新、高職稱、高學力、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是建設特色專業的關鍵性條件。加大師資引進和培養力度,注意教師梯隊建設:加強學科帶頭人建設,使每個專業都有科研成果豐富、治學嚴謹、組織能力強的領銜并發揮示范作用;重點扶植優秀中青年教師,為他們在科研、進修方面提供便利;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行業流程操作和創新,并支持教師考取“雙師”證書,成為相關行業的專家,緊缺人才的技能的培養。5.針對專業特色,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由于高職院校的特色在于培養以能力為本位技術應用型人才,強調“動手”,這就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很大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校內外實驗(訓)基地進行。高職院校應擁有一批目標規劃科學、設施先進的校內外實驗(訓)基地,一方面要對校內實驗(訓)基地加大建設投入,使其擁有較為先進、技術含量高的教學儀器設備,營造仿真性的實踐環境,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操作,另一方面搞好校外實驗(訓)基地建設,安排學生頂崗實訓,真正提高學生實際崗位(群)應用能力,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需求,得到用人單位好評,進而使該專業在社會樹立良好的口碑,為招生和就業提供最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Z].教高【2000】2號
[2]葛道凱.以就業為導向推進高職高專教育邁上新臺階[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 上一篇:統計處科學發展觀情況匯報
- 下一篇:縣人口和計劃生育會議主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