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規模不經濟解決對策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0 09:10:00

導語:學校規模不經濟解決對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規模不經濟解決對策分析論文

隨著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學校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學校變大之后都會獲得預期效益,相反,有些學校在規模擴張前,管理井井有條,教學質量穩定,社會聲譽良好,而在一輪大規模的擴張后,領導疲于奔命,老師叫苦不迭,學生怨聲載道,社會聲譽日趨下降,整個教職工隊伍士氣不足。學生沒有成功感,教師沒有成就感,這種情況就是學校規模擴張不經濟的表現,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并沒有導致單位成本的降低,相反是單位成本的提高。

一般來說,一個組織的效率是以一定的規模為基礎的,當一個組織在擴張規模時,效率的提高倍數大于規模擴張的倍數,就可以說這個組織是規模經濟,反之則是規模不經濟。在教育史上,捷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的確立是讓舊的學校崩潰與按照新觀念的學校設立同時進行,在教育史上引發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工作效率。具體到一所學校,由于教學規模的擴大,分攤到每個班級或學生的費用支出減少,從而使得成本相對降低,收益相對增加,稱為教育的規模經濟。由于規模擴大,教學設備的利用率提高,是總務后勤規模經濟的表現;一個教師同一門課程可以上更多的班級,是人力資源規模經濟的表現。因此,從內部來看,似乎學校規模擴大一定會導致辦學效益的提高,其實在實踐中要做到規模經濟是非常困難的,往往是相反的情況——學校擴張的規模不經濟。

一、學校規模不經濟的原因

1、學校規模的擴大是需要增加人數來實現的,而人數的增加必然導致管理難度的增加。規模擴張——人數增加——管理層次增加或幅度增加——難度增加。具體表現為管理層次的增多導致傳遞信息的不對稱性增加,管理幅度的增加導致管理效率的降低,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同時思考兩個以上的問題時,思維效率將大大降低。

2、隨著人數的增加,人際關系日益復雜。法國管理顧問V.A.Graicunas在1933年提出了一個在任何管理寬度下計算人際關系數目的經驗公式:C=N{2n-1+(N-1)},式中C表示可能存在的人際關系數;N表示管理寬度。由此,隨著管理寬度的增加,上下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數量急劇上升。人際關系的復雜化使得溝通發生困難,在溝通的過程中任何環節都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從而影響溝通的有效性。溝通過程如圖(圖1)所示。

“發送者”進行“編碼”和“接收者”進行“譯碼”時都要受到個人的知識、經濟、文化背景和社會系統的影響。溝通可以分為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所謂正式溝通即按照正式的組織系統與層次來溝通,代表組織,較為正式和慎重。非正式溝通指通過私人的接觸來溝通,代表個人,通常表現為私下交換意見和傳播小道消息。單位組織中非正式群體越多能量越大,非正式溝通的影響力越大,而傳遞的信息往往被扭曲,且會破壞正式溝通,這給管理者在處理人時帶來很大的難度。

3、學校規模擴大必然導致專業增多。專業越多,專業的相關性越小,需要投入的教學管理成本越大(如:課程設置、實踐安排、教師備課、實習安排、畢業安排等成本增加),同時專業增加之后會導致專業管理的技術要求提高,給教學管理帶來難度。如果為了保持成本不變,只有降低教學管理精度,使教學變得粗放,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以上三點最終都可以表現在管理成本的增加上,圖2說明了規模和成本之間的關系。

隨著規模的擴大,教學成本會下降,管理成本會上升,致使學??偝杀驹黾?也就是說規模擴大帶來的好處會被管理的難度增加所抵消,如果管理難度增加帶來的影響超過了規模擴大的好處,就會導致規模不經濟。在這里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1、規模不經濟是由管理造成的。

2、對每一所學校的不同發展階段都有一個最佳規模點,管理好的學校這個點可以往右移。

3、管理不好,規模大不了。

二、怎樣避免規模不經濟

首先需要學校的決策者從觀念上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自己的學校處于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現代管理的哪一個管理階段。根據不同階段建立一套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組織結構。

松下幸之助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適當的時候采用了適當的組織結構。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簡單分工,30年代的企業規模擴張(1600名員工),采用分層負責的組織結構;而到50年代企業規模擴張員工數逾萬名,采用了“矩陣式”組織的原始形態。這種管理方式在美國的出現是在10年之后的事。松下的整個管理思想、策略、方法都是伴隨著他的企業成長而變化的,而這些變化暗合了現代管理學發展的三個階段:經濟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理論—現代管理理論。

“權變理論”在管理中要根據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因此管理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景及其變量決定采取何種行動和方法,它試圖尋求最為有效的方式來處理一個特定的情景問題,在管理對象和環境之間取得平衡。

春秋戰國時期軍事家孫武在他的兵法中已包含了動態管理的思想?!秾O子兵法》之《虛實篇》云:“夫兵形像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p>

其次,適度的授權。通過授權,可以使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從被動服從到主動支持,可以減輕高層管理人員的負擔,發揮下屬專長,培養人才,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管理后備力量。

第三,一所學校在規模擴張的時候,影響學校規模是否經濟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市場因素。因此學校的擴張必須考慮社會需求的變化,必須對擴張后的社會需求作出預測。

不僅需預測這一教育層次的教育需求情況,而且還要了解同一層次中不同專業的需求情況,不僅要考察社會對這類教育的需求情況,而且還要考察、分析產業結構的調整、行業的興衰變化等引起人才需求變化的因素,因為教育是為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服務的。

如果一所學校在規模擴張的時候正好趕上社會對這類教育需求的增加,那么,就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外部環境,不僅可以緩解管理上的難度,而且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關系是組織面臨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決可以使系統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有較大的余地,而仍保持平衡。如果一所學校的擴張正好與社會需求相背,那么對學校的考驗是嚴峻的,對學校的管理要求將是非常的高,管理粗放的空間將是非常小,不合理管理行為的存在空間也非常的小。這往往會成為學校管理變革的一個重要契機。

在影響學校生存的諸多變量中,往往會由于一個關鍵性的變量的變化而導致其他問題迎刃而解,在良好的空間中逐步地提升管理層次。一所學校的每況愈下,往往是諸多因素長期共同作用而導致的積重難返。而一所聲譽很好的學校并不一定是事事如意,很可能優勢中潛伏著種種危機,也可能外部的機遇掩蓋了管理上的瑕疵,還可能是良好的管理彌補了困境的折磨。

簡而言之,學校擴張規模經濟或不經濟是由學校內部管理強或不強和外部環境機遇或威脅之間的不同組合而產生的。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二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2]郁義鴻,高汝熹.管理經濟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9.

[3]松下幸之助.突破經營的困境.

[4]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外國教育史.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