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義務教育改革論文
時間:2022-11-30 05:27:00
導語:我國義務教育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提出我國義務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有如下三方面:一是我國艾務教育學制年限應進行重大改革,可將目前的六三學制改革為未來的四五學制;二是語文教材內容應進行重大改革,可將目前的語文教材范文選用文學作品改革為未來的語文教材范文選用科普作品;三是外語教學方式應進行重大改革,可將目前的外語教學方式改革為盲讀法與半雙語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義務教育改革;學制年限;語文教材;外語教學方式
我國目前的義務教育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學制年限劃分不夠合理,語文教材內容落后于形勢,外語教學方式有待改進。因此,有必要對上述三方面進行重大改革。
一、我國義務教育學制年限改革
現今世界各國實行義務教育的年限大體為6至12年。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實行義務教育的年限較長些,發展中國家實行義務教育的年限則較短些。目前,我國實行義務教育的年限一般為9年。其中,前6年為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后3年為初中義務教育階段。這種9年義務教育年限學制一般稱之為六三學制。我國目前還有很少一部分地區存在著五四學制(即小學五年和初中四年)和五三學制(即小學五年和初中三年)這兩種義務教育學制。六三學制是由全國教育聯合會1922年制定的壬戌學制演變而來的,其間雖然經過小修小補,但是一直沿用至今,并且成為目前最主要的學制。解放后,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發展,社會經濟形勢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這種已實行85年之久的六三學制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對六三學制進行重大改革。
如何對六三學制進行改革,筆者認為:可將六三學制改革為四五學制。也就是說,將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由6年壓縮為4年,將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由3年延長為5年。將六三學制改革為四五學制的主要理由有如下兩點:
一是有利于兒童和少年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分段教育管理,即處于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年齡段的學生就應根據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采用相應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對其分別進行教育管理。一般來說,6至10歲為兒童時期,10至15歲為少年時期。在四五學制中,若小學生6歲入學,則小學生年齡段就與兒童時期一致,初中學生年齡段就與少年時期一致。而在六三學制中,上述這兩者顯然就不一致。因此,四五學制比六三學制更有利于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進行分段教育管理。例如在六三學制中,少先隊活動組織工作主要分布在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這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而在四五學制中,少先隊活動組織工作主要分布在初中一年級至四年級,即主要集中在同一個初中教育階段。從而保證了少先隊活動組織工作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二是實行四五學制有其組織依據?,F行的六年一貫制小學教育階段原先是分為四年制初級小學和兩年制高級小學這兩個不同的教育管理階段。小學教育階段之所以不像中學教育階段那樣平均分成兩個三年制教育階段而是分成四年制和兩年制這兩個不同年限的教育管理階段,必有其合理之處。因為小學四、五年級分界線是兒童時期和少年時期年齡段的分界線,所以小學教育階段分成四年制和兩年制這兩個不同的教育管理階段。考慮到將四年制初級小學教育階段改革為一個獨立的教育階段,同時將兩年制高級小學教育階段和三年制初中教育階段合并為五年制初中教育階段,并將五年制初中作為一個獨立的教育階段。因而這樣形成的四五學制就必然有其組織依據。
若將現行的六三學制改革為未來的四五學制,則有如下兩方面的積極意義:
一是有利于城鎮和經濟發達農村地區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由于城鎮和經濟發達農村地區人口居住較為集中,這樣就使得小學生家庭住址到學校距離的半徑范圍較小,因而在本區域小學學校的布局就較為合理。但是該區域內的小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因而家長普遍都有要求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的迫切愿望。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教育質量,故而本區域內的小學最好能實行小班教學。若原來的六三學制繼續保持不變,則普遍實行小班教學后就會導致同一小學的教學班級大量增加,這就會大大加重了原小學各方面的負擔。若將小學教育階段由6年壓縮為4年,原先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分流到初中去。則同一小學在原有的條件下,就可大量增加教學班的數量,也就有條件普遍實行小班教學,這就很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小學教育質量。同時城鎮和經濟發達農村地區的原小學五六年級學生要分流到初中去,三年制初中要改革為五年制初中.原初中學校規模要擴大很多。但是城鎮和經濟發達農村地區的財政狀況普遍較好,辦學資金較充裕,可滿足其初中擴大辦學規模的經費需要。
二是有利于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形成合理辦學規模。由于經濟不發達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和地廣人稀的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口居住較為分散,為了形成合理辦學規模,因而很有必要縮小小學生家庭住址到學校距離的半徑范圍,這就需要增加和分散小學教學點。若將小學義務教育年限由6年壓縮到4年,則同樣多的資金就可增加和分散更多的小學教學點,從而可滿足經濟不發達農村地區的合理辦學規模要求。
二、語文課教材內容改革
語文是人們學習百科知識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最重要工具,歷來都具有工具性、實用性和文學性。語文之所以能作為中小學課程的主科是因為其工具性和實用性而非其文學性的緣故。雖然語文課歷來都是技能型科目,但是,目前的語文課教材內容陳舊,跟不上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因而要進行重大改革。語文課教材改革主要是只保留其工具性和實用性,也就是只保留現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寫作知識方面的內容(特別是語文課教材范文要選用科普作品而不選用文學作品方面的改革)?,F語文課中的文學知識和古漢語知識可合并為另外一門新的副科。
(一)小學語文課教材內容改革
小學生年齡正處于6至10歲兒童時期,其學習的課程應根據其生理特點和生理需要來安排。由于現行的小學語文課教材內容安排不夠合理,因而要進行重大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方向是使學生掌握其一生中都必須要使用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具體地說就是使小學畢業生能掌握至少3500個常用漢字,能閱讀理解日常生活內容的文章就行了。小學語文課教材范文選用的作品應該是科普作品而不是文學作品。作品的科普知識是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普及知識和社會科學普及知識。小學語文課教材范文內容之所以不選用文學知識而選用科普知識,一是因為處于6至10歲兒童時期的小學生社會閱歷淺,不易理解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即使能背誦許多詩文,也難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而科普知識很貼近日常生活,很有趣味,特別能吸引兒童的好奇心,也就很容易被處于6至10歲兒童時期的小學生所理解和接受。二是因為文學作品內容中的浪漫主義思想很不利于處在6至10歲兒童時期的小學生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而科普知識則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規律的信息,小學生思想就好像一張白紙那樣純潔且可塑性又極強,因而從小就給小學生灌輸科普知識則很有利于其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二)初中語文課教材內容改革
10至15歲年齡的初中學生正處于少年時期,其語文課學習也應根據生理特點和心理需要來安排。初中語文改革目標方向就是只保留其工具性和實用性,即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只保留現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寫作知識?,F代漢語知識主要包括漢語拼音、漢字體型演變、簡化漢字表、簡繁漢字對照表、常用漢字總表、漢語常用語詞表、異形詞整理表、漢語語法、漢語修辭、漢語工具書使用等知識?,F代漢語寫作知識主要包括記述文、應用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這四種文體的寫作技能知識。初中語文教材選用范文也應由文學作品改革為科普作品。科普作品知識內容既包括自然科學普及知識又包括社會科學普及知識。語文教材范文內容之所以要將文學知識改革為科普知識也是為了加強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教育,使其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緣故。同時,可將現初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學知識和古漢語知識內容合在一起,另外作為一門新的科目,不妨稱之為文古科,文古課只作為副科。
三、外語課教學方式改革
外語是我們學習外國發達科學技術知識和先進人文科學知識的最重要工具,也是與世界各國人民進行交往的最重要工具。外語課是技能型科目,教學難度大,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目前我國小學初中的外語教學方式存在不少問題,因而現行的外語課教學方式要進行重大改革,小學外語教學要提倡盲讀法教學方式,初中外語教學要采用半雙語教學方式,半雙語教學就是指非外語課教學要滲透一部分外語教學內容。
(一)小學外語教學方式改革
小學外語教學目標方向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外語會話能力,即小學畢業生應具有最簡單的有關日常生活的外語口頭表達能力。為了迅速提高我國小學外語教學水平,小學應從一年級開設外語課。小學外語教學應提倡盲讀法教學方式(即學生不接觸外語書面文字,只通過情景教學,以聽說認讀為主的教學方式)。小學生應像幼兒學習母語那樣學習外語,可通過模仿、操練、記憶等方式學習外語。特別地可利用兒童模仿能力強的優勢,通過唱歌、跳舞、游戲、對話、朗誦、簡易戲劇和體育活動等形式,寓外語學習于娛樂之中。小學生畢業后的外語表達能力已達到一定程度,這時進入初中再學習外語書面文字用語就容易得多了。
(二)初中外語教學方式改革
為了迅速提高我國初中外語教學水平,可考慮在我國初中非外語課要采用半雙語教學方式,即讓每一門非外語課都負擔一部分外語教學任務,從而可大大改善外語教學語言環境條件。如何實現半雙語教學方式,可初步設想如下:
1對于初中所有非外語課來說,各科的課文都要用中文和外文逐句一一對應的雙語印刷出來。這樣就可使學生每見到一句中文就能立刻聯想到其對應的那句外文來,從而可使學生大大提高其中外文相互之間對應的書面翻譯能力。同時,初中一年級所有非外語科課文中的外文單詞都要注入相應的讀音音標,這樣又可使學生每見到一個外文單詞都能念出其讀音來,每見到一句外文都能說出其對應的那句外語來,從而可使學生大大提高其外語口頭表達能力。
2對于非外語科來說,根據各科授課時間長短,可規定每科都要教授有關本科內容的外語單詞100至500個和有關本科內容的外語口語20至100句。教師可在課堂上用外語致開場白和作自我介紹,可用外語板書有關本科內容的專業術語(例如數理化學科中內容的定義、定律、公理、定理、推論、結論、命題、公式、方程等專業術語),也可以用外語來解釋本學科專業術語,還可以用外語來念一段本學科課文,也還可以在每堂課教會學生一兩句有關本學科的外語口語。這種新型的外語教學方式可使學生極大地擴展其接觸外語的時間和空間,大大地改善了外語學習環境,也就可大大減輕學生學習外語的難度。
3非外語課和外語課的外語教學可相互借鑒和取長補短。非外語課的外語教學側重于學生掌握和積累更多的外語單詞和短語,提高其外語泛讀能力。而外語課的外語教學側重于學生掌握外語語法,提高其外語精讀能力、外語寫作能力、外語口頭交際能力和外語綜合技能。雖然非外語課的外語教學和外語課的外語教學的側重各有所不同,但是它們卻能相輔相成,共同使得外語教學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4實現非外語課半雙語教學在師資力量方面是可行的。對于具有正規大學本專科畢業學歷的初中教師來說,只須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就完全可以勝任半雙語教學。為此,可考慮像制定教師資格標準那樣制定半雙語教學資格標準,沒有取得半雙語教學資格證書的教師,就像沒有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那樣不能上崗。這樣規定就可使得實施非外語課的半雙語教學有了可靠的師資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