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發展對策論文

時間:2022-11-30 05:28:00

導語:繼續教育發展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繼續教育發展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繼續教育現狀對策

論文摘要:繼續教育是指在接受了一定程度正規教育后的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的持續性教育。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繼續教育在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日益顯現出巨大作用,本文將從繼續教育的意義、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等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闡述。

一、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知識經濟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知識的急劇膨脹和衰退周期加速。社會勞動者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遠不夠終身享用,知識經濟社會迫使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觀念。勞動者在一生中可能會從事多種不同的職業,只有不斷地接受適應新工作的知識,迅速掌握新技術,才能在市場經濟社會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取勝。

(二)提高社會適應性的需要

為提高社會適應性,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應確定為是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技能的補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上,促使專業技術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高理論水平、業務技能和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繼續教育,不斷給勞動者以新的知識與技能,創造一個機會均等的競爭環境,這就要求繼續教育的內容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廣度以要滿足各階層社會人員的需求。

(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我國的繼續教育缺乏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競爭機制和約束機制,主觀能動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教育成本核算概念還沒有形成、市場導向機制還沒有建立,學校辦學與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有脫節現象。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化和規范化經濟,主張的是社會成員之間公平競爭,自主經營,效率優先。就舉辦繼續教育而言,就是要建立市場營銷的理念和市場開發的意識。

二、繼續教育的現狀

(一)對繼續教育有了初步的認識

通過實踐探索,我們對繼續教育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明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思想素質、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的工作目標;提出了建立有規劃、有制度、有組織、有經費、有考核及科學化、制度化、經?;捏w系,確立了理論聯系實際、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實效的培訓原則。

(二)形成了較完善的管理格局

逐漸形成了以各行業、系統為主管,以高等院校為主體,以各企事業單位和黨政、群團體機構為主陣地的繼續教育體制,依據有關政策和法規,開展繼續教育工作,創新培訓模式,增強培訓的實效性;改革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

三、目前我國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體制不順

目前,政府統籌、部門負責、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繼續教育體制尚未形成,行業或專門協會的參與度不高,企業、單位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缺乏有效合作,各行業也缺乏對繼續教育的明確要求和政策導向、保障措施。這些都客觀上造成了繼續教育難以落到實處。

(二)部分領導對繼續教育認識不足

企事業是繼續教育的主體,但一些地區和單位對繼續教育仍然存在模糊認識,缺乏應有的敏感性,更缺乏對繼續教育工作的足夠重視,直接導致了繼續教育工作的嚴重滯后。一些領導只重視屆內政績、屆內工程,忽視了事業發展的持續性,特別是有的企業領導,為降低近期成本,采取撤并繼續教育機構,擠占繼續教育基地,壓縮繼續教育經費的違規行為來提高單位的短期效益,在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上,只注重人才量的積累,忽視人才質的升華;注重前期學歷,輕視后期培訓,造成一些人才長期的智力透支,以至于現有知識與能力無法滿足事業發展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三)部分專業技術人員自身對繼續教育缺乏認識

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尚未真正樹立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的觀念,對單位安排的培訓只是被動應付,存在為了培訓而培訓的心理。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下部觀念還比較陳舊,接受繼續教育僅僅是為完成組織培訓或輪訓任務,完成繼續教育的規定學分,以便能評優晉級,他們大多數缺乏對繼續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真學習,對繼續教育重要性和本人應承擔的責任缺乏足夠的認識,這從主觀上導致了繼續教育流于形式、收獲甚微的后果。

(四)許多人是受機構改革和評職稱等外因的影響,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

在這種因素的支配下,所學專業跟自己所從事的專業不一致現象非常嚴重,因而就出現了所學非學用。

(五)培訓經費投入不足,是制約繼續教育深入發展的瓶頸

按照有關規定,“繼續教育經費由國家、企事業單位、個人等多渠道解決”。許多地區受財政收入的影響,通常情況F培訓費用由單位承擔或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甚至有的部門或單位不承擔任何費用,全部由個人承擔。從而加重了專業技術人員的經濟負擔,影響了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活動的積極性。

三、應對措施

(一)企業真正成為繼續教育主體

企業是繼續教育的主要陣地,是主戰場。要圍繞企業科研、開發、技術進步、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開展繼續教育,培養高新技術人才、技術創新人才、高素質的營銷人才,為企業服務;要圍繞企業技術創新,開展繼續教育。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決定著企業的成敗。通過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教育培訓,促進觀念創新、戰略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要圍繞企業再就業工程,開展繼續教育。再就業工程對繼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繼續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的企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職工個人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活動。

(二)積極推進企校結合

企校結合,產學研融合,這是國際繼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充分依靠大學科研條件也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捷徑。企校結合、產學研協同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進步,也可使高校在合作中得到發展。要通過各種形式、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攻關,做好重大引進項目的消化吸收和技術創新工作;培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突出高新技術和高技術產業;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使繼續教育成為企業生產、科研、教育的結合點。要認真總結開展產、學、研相結合的繼續教育經驗,下大力氣研究具體形式和途徑,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

(三)確立繼續教育是競爭手段思想

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使得當今世界各國間的競爭,演變為以人才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人才開發利用的較量。經濟競爭,說到底的人才、智力的競爭,學習的競爭。在國外,已把學習培訓放在了在世界經濟中保持競爭力的高度。在國內,培訓開發人才資源已成為國家興旺發達,生產力高度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關鍵所在。對個人來說,繼續教育是使自己能夠保持競爭優勢的原動力,是適應競爭的學習競賽。誰先學到,誰先掌握,誰就具有贏得勝利的可能,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站得住腳。

(四)加大投入

各級人事部門及各行業主管部門都要積極爭取更多的財政投入,同時支持鼓勵各企事業單位增加培訓經費。在經費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優先保證重點行業、重點產業的培訓經費的需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不失為一種值得提倡的做法。

(五)提升質量

提高繼續教育質量,是保證我國終身教育體系運行質量的關鍵環節,只有通過提高繼續教育質量,才能可持續提高我國人才素質。在課程設置上,根據不同專業和行業領域的發展趨向,貼近實際、貼近發展、貼近市場,努力提升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創業致富能力。在培訓形式上,將集中培訓、學術講座、遠程教育、業務考察等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培訓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