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思想道德分析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29 11:13:00

導語:體育教學中思想道德分析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中思想道德分析探討論文

摘要:體育教學不僅擔負著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而且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關鍵詞:體育教學身體素質合作精神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進取精神。體育教學不僅擔負著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而且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如何把體育教學與思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體育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等問題,還需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對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進行一下論述。

一、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1.平時要結合教學向學生講授體育教學的目的、意義,提高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以故事、演講形式,講述革命家、偉人們的體育鍛煉事跡;介紹我國體育建設的成果,中國健兒為祖國榮譽奮勇拼搏的動人故事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教育學生要珍惜美好時光,遵循自然規律,積極科學地鍛煉與養護身體,使自己具備健壯的體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將來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

2.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球類、田徑、游戲等教材,蘊含著豐富的集體主義教育內容,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進行集體觀念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的道理。具體實踐中,多讓學生參與游戲、競賽的設計,讓學生為勝利獻計獻策,使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組織者、參與者和鼓動者。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較好地學會自尊自愛、誠實公正、寬厚待人等良好品質,培養主人翁意識、團隊認同感、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3.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任何一項運動技術的掌握,都要經過一個復雜的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付出較大的體力和積極的思維。在練習中會產生很多的生理性反應,如疲勞感、疼痛感、酸脹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傷等思想,需要以堅強的意志去克服,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意志。體育運動最富有競爭性,體育教學常以對抗性練習和教學比賽的形式出現。通過比賽既能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體能狀況、身體素質以及技術水平、戰術意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堅毅果斷、自信、積極向上的品質,以及勝不驕、敗不餒、服從裁判、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作風。

二、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體方式

教學是通過教學方法來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來實現的,二者不能截然分開,又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用教學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教學法的研究是比較多的,而在體育教學中,結合體體育教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以下簡要介紹幾種較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參考。

1.利用體育課去規范和約束學生。體育的特點之一就是很多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規則要求下進行的,這就為利用制度和規則作為行為規范來教育學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有明確制度和規則的競賽活動固然可以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就是非競賽性的活動也可以制定相應的規則作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戲、教學比賽、各種基本動作的教學,都可以作出某種規定要求學生遵循。

2.在體操等集體項目的教學中強調合作精神,例如球類訓練,團體操訓練等,讓學生意識到在集體項目中,不顧集體利益,不與其他隊員配合,一味過分“表現自己”,都會給他人、給集體帶來損害,將受到集體輿論的批評和指責。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幫助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使學生個體的行為與集體榮譽相聯系,使他們認識到榮譽來自集體成員的共同奮斗和團結協作,來自個人對集體的奉獻和刻苦訓練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公務員之家

3.利用比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我們培養的學生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具有時代感和積極進取、勇于競爭的精神。而這些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在體育教學中都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因為競爭是體育的突出特點,各項體育運動項目都具有對抗性和競爭性,尤其是在比賽狀態中,其對抗和競爭因素體現得更為強烈。它往往使參加者承受高強度的心理負荷和生理負荷,并且還必須在這種強負荷的情況下去爭取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識進行對抗性、競爭性較強的教學與訓練,就可以使學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獲得勇敢拚搏、頑強進取的心理和行為品質。例如短跑訓練,僅在“預備——跑”這短暫的時間里,為了比別人更準確地抓住起跑時機,學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時,一面又要全力準備果斷行動,一剎那松勁就意味著難以挽回的失敗。在長跑訓練中,采用競賽形式,形成競爭對抗,這就自然意味著學生不僅要堅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使長跑訓練實際上變成為一場意志力的較量。

4.教師的示范作用。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業務技能。為此,教師除對所任學科知識的融匯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使學生感到教師有頑強的意志,堅強的體魄,才會成為學生向往和模仿的對象。

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勇敢、堅毅、果斷、機智等品質和意志,在體育的實際活動中,比在教室里的學習中更容易表現出來,教師針對學生的種種表現及時向學生進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課程更明顯。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