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質量本質以及核心

時間:2022-12-02 04:45:00

導語:課堂教學質量本質以及核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教學質量本質以及核心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接受效能的關鍵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在師生之間的溝通中進行的,所以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從這個角度上講,學生的接受效能是通過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的有效程度來決定的,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接受效能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是先喜歡教師,再喜歡教師所提供的教育.他們很注重對教師的整體感覺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然后再來決定對教師的教育是"接受"還是"不接受".當學生喜歡一個教師后,對這個教師所給予的教育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接納感",會帶著良好的情感來正面理解教師的語言,接受教師的要求.如果教師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和感情,那么,教師無論有怎樣的良好用心,學生也不會接受,并從內心深處對教師產生很大的抵觸感.因此,在師生發生沖突時,要采取寬容和接納的態度,從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感受,信念和態度,并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對方會感到理解和尊重,從而感到溫暖感和舒暢的滿足感,為我進一步實施教育影響營造了良好的氣氛.可以說,師生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動都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和接受性.

2概念整合、邏輯演繹是提高接受效能的重要邏輯思維

任何一門成熟的學科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邏輯推論組成的,這三者按照邏輯演繹的方法建構起有機的理論整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應該把理論的這種內在的邏輯關系再現出來,用理論的邏輯力量來增進接受效能.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邏輯思維是概念整合和邏輯演繹.所謂概念整合,就是用學科中少數的幾個基本概念來統攝構成學科的有機板塊.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概括性思維,是歸納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理論的各自組成部分都可以使用相應的核心概念來整合,類似于一張網上不同的網結.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就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對這些網結有一個清晰的整體定位:已經接受的,正在接受的和將來要接受的,哪些課是圍繞哪個核心概念來展開的,哪一節課是圍繞哪一個核心概念來展開的,使學生接受知識始終在學科的整體框架在運行,從而提高接受效能.所謂邏輯演繹,就是運用演繹的方法從基本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中推理出一系列的邏輯推論,進而展示教學進程的一種邏輯思維.它實際上是邏輯科學上的演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通過演繹法來展示理論內在的邏輯推演關系,讓學生感受到理論體系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以致于它的每一個結論都是絕對不容置疑的,從而用理論的邏輯力量來震憾他們的心靈,來啟迪他們的思想,接受效能因此而得到提高.任何一次成功的教學效果的產生都是這兩種邏輯思維的交互使用產生的整體效應的結果.整體使用這兩種思維的優勢在于:概念整合展示的是"理論之網"的網上紐結,而邏輯演繹展示的則是交織網上紐結的縱橫網絡.兩種方法并用就能把理論的有機整體展現出來.

3問題引導、民主討論是提高接受效能的重要教學手段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師者"可劃分為以下依次提升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知識層,即教師照本宣科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第二層次是能力層:即教師傳遞知識的同時,傳授方法,使之能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歸納,形成知識結構;第三層次是素質層:即向學生施以"道"和"智慧",傳授人的生存之道,做人之道,奮斗之道,成功之道和人生智慧.我們知道,素質比知識和能力更重要,是對于人才接受知識和獲取知識,提高和發揮能力更具影響力的存在.教師"有所作為"的最高境界就是培養學生的素質(道).從這個意義上講,素質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題.作為院校的教育,其主題就是培養以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的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如何培養呢?人們已經摸索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如:啟發式、研究式、開放式、案例式、虛擬式、網絡式等等.貫穿這些方式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問題---解題---問題的這一共同的思維過程,我們稱之為問題---解題式教學思維.所謂問題引導,就是每一次課都是以問題開始,并終于更深層次的問題.所謂民主討論,就是在平等的民主氣氛中師生共同討論問題,以求得問題的真正理解和真正解決,并轉移到更深層的問題.兩者相比,后者側重于手段,而前者則側重于目的,即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思維始終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推動教學的深入發展,以問題促進學員素質的培養.這種方式最能體現教學思維的現代性.教學實踐證明,問題的解決絕不可能在一種教師只顧自己說,而不需要學生反應的"干燥的光"中進行,而是在一種富有彈性的、雙向交流的民主氣氛下方能尋求解決.所以在現代化教學中,教師必須具有接受效果這一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