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壓力狀況以及決策
時間:2022-12-21 03:59:00
導語:教師工作壓力狀況以及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壓力管理的內涵與特征
心理健康現狀分析有資料顯示,目前教學一線教師中有半數以上教師存在心理問題。教師的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更甚。據調查,有近五成教師認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師每天工作的時間超過8小時;86.7%的教師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備課、上課、應付檢查、對付考試。我國中小學教師人均日勞動時間超過9個半小時,比其他崗位的一般職工日平均勞動時間超出115小時,累積起來,年超額勞動時間是400多小時。這個時間還不包括教師自學、進修提高、教育科研所花費的時間。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壓力加劇了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趨于惡化。
二、教師工作壓力的現狀與成因分析
(一)教師工作壓力的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對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做了一些研究,從總體上來看,不同群體的教師心理健康有差異。饒淑園對珠三角地區中小學教師做了研究,對不同背景教師職業的壓力狀況及其差異性進行檢驗,結果發現:(1)初中教師比小學和高中教師承受的壓力都要大;(2)班主任在組織管理、工作負荷和學生因素方面比非班主任教師壓力大;其他方面差異不明顯。(3)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教師職業壓力存在顯著差異;(4)男教師在地位待遇、家庭因素方面比女教師壓力大,而女教師在工作負荷、組織管理、考試因素、學生和家長因素等方面壓力比男教師要大;(5)30歲以下31~35歲和45歲以上三個年齡組的教師壓力差異明顯;(6)語、數、英學科教師在總體壓力和各因子壓力方面都高于其他學科教師。
(二)教師壓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教師壓力來源主要有兩方面因素,內在因素:個體的一些主觀因素是導致上述差異的根本原因,其中主要有A型性格、不良認知方式、社會支持系統等。除此之外,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生活事件與經濟狀況等因素均可能影響到個體。外在因素:包括工作負荷、教學評價、學校管理、自我實現、人際關系等內容依然是教師職業壓力的重要根源。
張華、楊陽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幾乎所有被調查的教師都認為,工作負擔過重一直是教師面臨的“老大難”。一些缺乏人性化、彈性化的制度、措施已經遠遠滯后于社會發展和個體需求,各種獎懲性、鑒定性的考評體系消解了教師職業生命的動力。51.47%的教師認為,人際關系的紛繁復雜是形成教師職業壓力的重要因素。76.83%的教師都認為高勞動付出與低經濟收入的反差較大。54.8%的教師認為學歷提高、業務提升和職稱評定同樣成為心中欲說還休的難言之隱。教師新舊角色的轉換需要一種破釜沉舟的力量和勇氣,社會轉型和教育變革帶給教師的是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和觀念沖擊,這都給當前的教師群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壓力。
王大偉、曹聘、曹暉分析了影響教師工作的壓力因素,教師的多重角色使教師產生“角色過載”現象,產生焦慮和緊張等癥狀。工作環境與個體不匹配;與領導、同事、學生以及其他社會關系的處理,有時會讓教師感到無從下手。教師期望的學生學習與行為方向往往與學生實際的行動相反,這相應地又增加教師的體力和精神上的負擔?;橐黾彝リP系的良好程度也影響著教師的情緒壓力。
三、教師壓力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一)教師自身角度提出建議
對學校管理層而言,應該營造“人本化”環境,實施科學管理;提高教師待遇,有效運用激勵方式;研究和進行教學工作再設計,不斷擴大工作范圍和豐富工作內容,以此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個人成就感以及滿足其受到尊重和個人發展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在職進修和教育培訓的機會;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教師心理保健體系。
(二)對教育行政部門的建議
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制度;建立中小學教師心理干預機制;實施檢查評估的調控制度;改革教師評價制度;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履職能力。只有全社會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職業,給予教師人文關懷,才能讓教師敬業、樂業,真正地體現教育的以人為本。
- 上一篇:骨干教師研修班學習匯報
- 下一篇:建設局長任職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