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學習會計樂趣

時間:2022-05-11 03:37:00

導語:培養學生學習會計樂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養學生學習會計樂趣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某中事物,渴望獲得科學文化知識并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是人的學習需要的心理表現。興趣作為智力活動的動力系統,能長久地維持大腦的積極興奮狀態,激發大腦的組織加工,有利于發現事物的新線索而進行探索創造。學習興趣是樂于接近、尋求和獲得知識的一種傾向或需要。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最清晰,思維活動也最活躍、最有效,學習上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學生只有對某件事產生好奇心,感興趣了,才會啟動思維,苦思冥想,只有對一個問題感興趣了,才會主動尋找解決的方法。并且,一個人只有在做感興趣的事情時才感到其樂無窮,精神才會高度集中,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才能有所創造、有所發明。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欢壳爸新毶毡榇嬖谶@樣的現象:討厭老師;上課不聽課,不帶書;上課說話、睡覺、玩手機、上網玩游戲、聽音樂;經常遲到、早退,上課吃東西、隨意進出;抄襲作業、請人作業,不交作業、偏科、考試作弊等。因此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最重要的任務。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會計興趣呢?

一、采取賞識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內動力

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一位教育家就曾經說:“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事實證明,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在不斷地鞏固和發展;相反屢遭失敗、常受批評、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甚至完全喪失。因此我在會計教學中就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有獲得成功的機會,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讓學生有一種成功的真切感受。同時針對中職生特點,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和評價方法,利用分層教學,想方設法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對表現好、有進步的學生及時地給予肯定。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情境教學以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和諧發展為主要目標,只有在一種輕松、活潑、游戲的情境中,才能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更多的聯想,容易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對問題深入地理解。課堂上適當地創設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把學生引入到自己“導演”的生活情境中去。在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后,這時學生的興趣尚不穩定,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積極提供素材,搭起“舞臺”,讓學生不斷去探索與發現,去解決新問題,讓他們產生一種成功的愉悅感。比如:以“購銷業務”為例,教師以游戲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分別置入購、銷兩個企業中,提起學生學習興趣,像做游戲似的找合作伙伴然后趁熱打鐵下達任務引導書,將完成七項任務用為實訓課的主線,學生在各自的企業角度考慮交易需要哪些原始憑證。向購貨方提出:取錢———取貨———放倉庫,只要答出這些,學生就會知道需要的憑證:轉賬支票、發票、入庫單。銷貨方同法引導,之后讓學生分組進行一對一交易,這時課堂非常熱鬧,達到學習的第一高潮。然后教師組織學生探討交易結果,分析成功、不成功的原因。在模擬情景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企業購銷業務的流程,在實戰中將理論與實踐自然結合,很容易學到所需掌握的知識,同時學生在這過程中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三、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需要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次教學。從孔子時起就開始因材施教,我們職業教育中更需要借鑒,尤其是中職學生進行會計實訓學習的時候,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差異更為明顯。對教師所教的內容理解、掌握程度更為不一樣。為了能提高學生成學習的興趣,讓好的學生更優,后面的學生有信心往前趕,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實行分層次教學。在上會計實訓課前,針對本節內容設計一些深淺不一的題目,讓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練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就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了。對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多加鼓勵,個別指導,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他們把題目做完。基礎好的學生做完后可以去探索掌握一些較深的、教學大綱上不作要求的知識,引導他們如何去獲取知識,通過實訓指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或者讓個別好的學生去指導后進的學生,通過指導可以鞏固學生的學習,也增進了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會計的動力。

四、運用現代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化多媒體正以其獨特的教學手段進入中職會計教學領域,避免了課堂教學的枯燥和抽象性,必然使學生產生好奇心,進而激發求知的欲望,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有些具體操作,如會計憑證填寫的要求和方法、賬賬核對的流程、賬簿的裝訂、會計核算程序以及會計軟件的演示等,都是在課堂上不容易講得清楚的,可利用現代化多媒休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對這些教學內容及操作進行直觀的演示,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演示進行操作,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形象、直觀、準確的效果。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會計課程整合,使抽象變為形象,枯燥變為趣味,激發了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使學生在會計的學習中能培養起濃厚的興趣,讓會計的“教”與“學”的效果發揮到最大,讓學生體會到會計就在身邊,感受到會計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會計的魅力,需要每個會計教師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