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改革策略思索
時間:2022-06-10 03:23:00
導語:醫學教育改革策略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醫學教育層次參差不齊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放前長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到帝國主義強烈的殘酷剝削和掠奪,經濟基礎差,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缺醫少藥的問題非常嚴重。為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工作的需要,我國醫學教育呈現包括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教育研究在內的多層次發展模式。這種多層次的醫學教育模式符合當時的國情,廣大中專、大專醫學人才為我國基層醫療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醫療衛生保健的要求也隨之改變。醫生不但能看病救人,而且還要會運用各種現代醫療手段,盡可能減少病人的痛苦,為群眾提供醫療保健知識。其次,在人類社會全球在趨勢的推動下,國際交流日趨頻繁,促進了醫學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要追趕時代的步伐,與國際接軌,超越國際先進水平,就要求廣大醫療工作者具備應用各種現代化手段獲取新知識、新技術,并加以利用、創新的能力。但我國醫療衛生隊伍的整體水平還遠遠達不到這一要求。我國加人WTO后,醫療服務領域逐漸開放,國外醫療機構介人,不僅會帶來先進的技術,而且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文化素質較低的醫療衛生人員已不能迎合現代醫療技術發展的需要,難以肩負迎接挑戰的任務。
二、教育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醫科院校以傳授醫學知識為主,輕視數學、物理、化學、統學計、計算機學等學科的教育。而且學科的教學比較分散,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聯系,教學安排欠缺整體性。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醫學生通常能較好地掌握各個知識點,但對各知識點的結合認識往往不夠充分。再者,由于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知識面相對狹窄,他們對現有知識的擴展能力,對新知識的獲取能力,對工作的科學總結能力,以及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創新意識不強。
三、醫學生源良蕎不齊
近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為適應高速發展的需要,國家教委提出高等教育大眾化,而且為了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就醫難的問題,國家向醫學教育投人大量資金,醫學院校不斷擴招,為社會輸送了大量醫療衛生人員。目前,我國醫生數量已達每千人口1.65人,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滿足社會需求。不過,同時又帶來一個問題。醫學院校擴招,招生要求自然有所降低,因此,很難保障生源質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療衛生人員的整體水平。
針對以上幾點,我在此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醫學教育相對精英化
21世紀,我國醫學人才結構和人才需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隨著我國全面進人建設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醫藥衛生質量需求迅速提高,社會更加關注醫生的層次、素質和水平,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正進人“更加注重結構和質量的時代”。也就是說,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相比,高等醫學教育要相對精英化。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首先要確保高質量的醫學生源。扎實的文理科基礎知識是更快、更有效掌握醫學及醫學相關知識的基礎。其次,對醫學生要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度,在教育過程中始終保障醫學生隊伍的高素質,保證優秀的醫科畢業生走向社會,逐步提高醫學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為正在走向富裕的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同時增強我國醫學研究的國際競爭力,從整體上超越世界先進水平。
二、建設綜合性大學中的醫學院
醫學院校與綜合性大學合并是我國高校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能夠促進醫學教育的發展。醫學院校與綜合性大學合并,可以發揮綜合性優勢,建立新的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使醫學生有更廣闊、自由的空間施展自己的才華,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另外,還可以減少教學經費的重復投人,充分發揮教師的專長,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醫學院校與綜合性大學合并,可借助綜合性大學的學科交叉、融合,增加博士點和碩士點,獲得更多的科研經費;學科間互動,能夠提高醫學科研質量與效率,有利于開展高尖端的研究工作。因此,醫學與綜合性大學合并,無論從教學上,還是從科研上,兩者都能相互促進,可以使我國醫學教育踏上一個新臺階,符合國際標準,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增強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競爭力。
三、合理安排教學課程
教學課程安排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針對我國醫學教學安排的總體狀況,筆者認為,首先要使學生形成一個網絡化的知識系統,不局限于教科書,把一些關系比較緊密、交叉點較多的教學內容綜合講述,比如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細胞學、組織學和胚胎學等,這些學科相互關聯,有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有的是某一方面的發展延續,把它們的內容貫穿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授予學生,有助于學生正確掌握復雜的知識及各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從微觀與宏觀上理解人體的結構、功能。其次是加大理科工具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統計學、計算機學等學科的教學力度,保證醫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理科基礎,為以后醫學課程的學習與科研工和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醫學人才的素質,使他們能夠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發揮才能,游刃有余,從而增強我國醫療和醫學研究水平,逐漸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在全球化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包括醫學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掀起一波國際化浪潮。對此,我國醫學教育正在探索一條既適合國情又有增強國際競爭力的發展道路。筆者針對我國醫學教育的幾個特點及我國的國情,認為醫學教育精英化、綜合化、系統化符合國情,可促進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提高教學、科研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
- 上一篇:中職會計教學相關思索
- 下一篇:安康居住工程實施意見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