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政新課程教學
時間:2022-07-20 02:06:09
導語:中學思政新課程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這部分新課程,內容理論性很強,具有概念性、抽象性、邏輯性強等特點。如果不講究一定的方法學生學習起來往往就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無味,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失去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霸谒枷胝慰?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ylw/jygllw/201207/534611.html" target="_blank">教學改革中,需要考慮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實現方式。在課堂上,往往表現為教師對教材的詮釋和新教學策略的形成與運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就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新課程教學進行有益的探索。
一、借助故事,引人入勝法
1.借助生活故事靈活運用生活小故事去幫助理解哲學原理,不僅能激發學習的興趣,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到“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時,對“創新”及創新的種類如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等,我們可借故事來理解。大家都知道“三個和尚沒水喝”故事,借此故事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大膽創新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同學提出:三個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們想辦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來連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買一個轆轤。第一個和尚把一桶水搖上去,第二個和尚專管倒水,第三個和尚休息。三個人輪流換班,一會兒水就灌滿了。這叫“技術創新“”這太落后了!”有的同學說:三個小和尚商量,組裝太陽能或風力發電抽水,用上自來水。你看,觀念轉變了,方法就有了,關鍵看你有沒有“創新”意識!在此過程中,打破了自己對創新思維的神秘感,有效地激發學生敢于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意識;再如借助《愚公移山》故事,創新思維方式,請學生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達到知行統一的目的。
2.借助成語故事利用成語故事可將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明化,深刻問題通俗化,從而使自己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提高覺悟。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指的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笆刂甏谩敝傅氖前雅既坏默F象當作規律來看,沒有認識到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畫餅充饑”指的是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沒有認識到意識不能代替物質?!疤锛少愸R”指的是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也是量變引起質變的一種形式?!翱讨矍髣Α敝傅氖侵怀姓J物質而否認運動的觀點是錯誤的。
二、歸納演繹,辯證思維法
歸納法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方法,演繹法是由一般到個別,經驗證明這兩種方法交替使用效果較好。用歸納法,即先列舉幾個生活或生產中的實例,然后從中找出共性,也就是哲學觀點。如我們學習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時可列舉自然界、人類社會、人們的思維領域中的種種矛盾現象,如自然界中的吸引和排斥、正電和負電、同化與異化、遺傳與變異的矛盾等;人類社會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等;人的思維領域中正確與錯誤的矛盾,格調高雅與低級庸俗的矛盾等;再借助哲學家老子指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相互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然后抽象出其中的共同點,即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對立統一的雙方,即事事有矛盾。學生在此基礎上可以再用演繹法由一般到個別,也就是用矛盾觀點聯系新的實際加以分析和說明。如既然事事有矛盾,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中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充滿自信,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從而做到謙虛謹慎,遇到困難和挫折要看到這既是壞事又是好事,因為困難和挫折可以磨礪人的意志,使自己變得聰明和成熟起來。對別人則既要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又要做到“其不善者而改之”等。
三、對比觀點,形象記憶法
比較方法運用得當,能啟迪思維,開拓思路,由無形到有形,形象記憶,幫助自己明辨是非,使自己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習“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時,可以列舉下列兩組不同哲學家的觀點:第一組:唯物主義代表人物及觀點:①荀子:“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雹谕醭洌骸叭瞬t憂懼,憂懼則鬼出。”③范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④王夫子“:氣者,理之依也?!钡诙M:唯心主義代表人物及觀點①孟子:“萬物皆備于我?!雹陉懢胖蓿骸拔嵝谋闶怯钪妫钪姹闶俏嵝?。”③王守仁“:心外無物?!雹茇惪巳R“: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通過以上兩組不同代表人物及哲學觀點的比較,可以歸納出,第一組的根本觀點是: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第二組的根本觀點是: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世界上先有意識后有物質;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這樣就可輕松地總結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展開的,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就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根據哲學的基本問題可以將哲學劃分為兩大基本派別,形象的說就是“有神論”和“無神論”。
四、把握內涵,深入理解法
如哲學中講:“真理是絕對的,真理也是相對的”,這里的“絕對的”可理解為“真理是客觀的”,指的是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本質規律的正確反映?!罢胬硎窍鄬Φ摹笨梢岳斫鉃檎胬硎蔷唧w的、有條件的,超出一定的范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當然,實踐的客觀性是第一位的,實踐的主觀能動性是第二位的,實踐的主觀能動性總要受到實踐的客觀性的制約。這樣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哲學原理的內涵??傊覀冊诮虒W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哲學素養和拓展新的教學方法,注意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生活與哲學》新課程成為給人智慧,塑造美好人生的一門學問!
- 上一篇:改進高校學風建設哲學思索
- 下一篇:漢語言文學備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