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8-24 10:12:03
導語: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類大學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一個特殊群體,在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上具有鮮明的特征。針對藝術類學生教育管理應該始終本著“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緊密結合學生專業學習實際,總體規劃統籌,不斷探索嘗試藝術類大學生的藝術教育和藝術管理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一、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面臨挑戰
眾所周知,隨著市場經濟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在二十年間,全國的大中專院校,既有綜合類大學也有專業類大學,既有文史類院校也有理工類院校,既有公辦類院校也有民辦類院校都在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開始大量招收藝術類學生,不僅如此,還催生了龐大的藝考培訓產業鏈?!八嚳紵帷币约爱a業鏈的形成無疑給高校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帶來了嚴重挑戰。筆者在從事輔導員一線四年的工作基礎上,在與藝術類學生接觸四年的經歷中,歸納總結出當前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主要面臨的挑戰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素質整體偏低,教育管理難度加大
傳統意義上,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主要來源于中學階段或中專類學校在藝術方面有一定特長的學生。但是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和經濟利益的驅使,在大擴招背景下,出現了很多被藝考學生,主要集中在文化課不好,參加高考被正常錄取基本無望的學生。他們通過藝考途徑,可以在同等條件下錄取到更高批次的高校,也可以經過藝術培訓獲取藝術素養,因此受到了大量家長的推捧。由于通過這種形式選拔上來的藝術類大學生大都不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而是因為文化課差,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而被迫選擇藝考。對于這類學生,進入大學后,由于沒有了升學壓力,加上目標不明確,定位不清晰,很容易出現無所事事,學風渙散,混文憑等現象,教育管理的難度和復雜度可想而知。
(二)個性突出,思想活躍,教育管理對象復雜
對于藝術類大學生,大體來說具有以下六個特征:思想活躍,但政治意識淡?。粋€性突出,但集體意識薄弱;行為獨立,但又過度依賴家庭和老師;自律不強,紀律意識淡??;逆反心理強,抗挫折能力差;專業情結強,鉆研精神不夠。對于這樣一類大學生,幾乎成為了各種矛盾的綜合體,因此進入大學后,藝術類大學生很難用一類或者幾類來概括,而是復雜多樣,幾乎每個個體都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對于這樣一類復雜而又個性的群體,采用現有的千篇一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冷”模式,很難產生任何效果,甚至會遭到他們的抵觸和排斥,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開展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成為關鍵。對于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冷”模式很難提起興趣,有時更是持排斥態度。因此這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
(三)外部因素復雜多變,教育管理環境惡化
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主要來自于社會、家庭和網絡的影響。社會因素主要來自于當今文化多元化發展潮流的沖擊,由于思想活躍,在崇尚自由的理念趨勢下,藝術類學生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思想,尤其容易接受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西方腐朽價值觀,這與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悖,容易導致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扭曲,甚至對高校人才培養都帶來了不良影響。家庭因素帶來的困擾主要指藝術類大學生經濟情況懸殊造成的學生觀念的懸殊以及學生過早社會化給學生教育管理帶來的困難。對于藝術類大學生,他們本身是通過走捷徑被錄取進入大學,不論其本人還是家庭,大都有著一定的社會化經歷,因此思想上表現得較為實際,再加上經濟情況的不同,學生社會經歷也不盡相同,因此他們對同一個事件和問題的看法不盡相同,并且在經濟情況懸殊的基礎上,理念也表現較大的懸殊。網絡因素一方面來自于網絡不良信息對藝術類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也來自于網絡對于文藝界和藝術類學生的負面報道對藝術類學生帶來的壓力和尷尬。如帶有鄙視性宣傳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差,學藝心態功利甚至從事不法行為等,這些無疑給藝術類學生帶來了不小壓力。總而言之,當下社會、家庭以及網絡呈現的復雜形勢,無時無刻不在對藝術類大學生產生著影響,使得高校藝術類學生教育管理環境也無時無刻受到影響,不斷惡化。
二、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措施
在對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面臨挑戰的分析基礎上,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做法,以信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為例,經過歸納整理,逐漸形成一套用制度來優化,用實踐來催化,用專業來精化的行之有效的藝術類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一)嚴格管理,注重督查,實現育人環境優良化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說過,大學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學”,在于學生、學者、學術、學風。良好的學風是治學之本,是形成良好校風、院風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針對藝術類學生思想開放,追求個性的特點,我們始終堅持開始開展學風建設三個一活動,每一個學期都要相繼開展一次學風動員會、一次班風考核會、一次學結會。并相繼制定了《學生安全管理實施細則》、《學風建設實施方案》、《課堂管理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狠抓教風學風,并將其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立行立改項目,對學院教風學風進行嚴格規范。經過長期努力,學風建設初見成效,學生的紀律意識明顯提高,學習風氣也有了較大的改善。初步形成了“教風帶動學風、班風促進學風、考風端正學風”的良性互動局面。
(二)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實現育人模式平臺化
基于藝術類學生對專業學習比較熱愛,對專業作品熱情高的特點。我們十分注重專業實踐,重視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用結合,充分調動和整合一切可利用資源,打造實踐育人模式的平臺化。建設專業實踐活動設施。一流的人才培養質量有賴于一流的硬件設施。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現建有大型電視演播廳、數字高清ESP電視錄播室、數字電視演播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攝影攝像實驗室、圖形工作室、廣播錄播室等10多個實驗室,可以為學生提供系統充分地專業學習實踐訓練。構筑專業實踐活動基地。為引導學生把服務社會、奉獻人民與自身成才相結合,使學生活動成為學生實踐理想信念、服務人民、報效國家的途徑。我們與多家單位緊密配合,實現了學校教育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對接”。先后和行業內省內外知名單位如中國教育電視臺、河南電視臺、鄭州電視臺、深圳報業集團、河南小櫻桃動漫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動力教育集團、河南墨世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河南梧桐映畫文化傳媒公司等單位建立友好關系,簽訂實習實訓基地協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平臺與就業渠道。打造專業實踐活動品牌。樹立明確的專業實踐活動品牌意識,力爭讓專業實踐活動有層次、有內涵、有看點。為此,我們通過制定《學生實踐活動方案》,進一步規范了我院專業實踐活動安排,提升專業實踐層次。目前專業實踐活動已經形成了以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暨頒獎典禮為首,各專業匯報演出為輔、各個班級小舞臺豐富完善的的局面。專業實踐活動和班級小舞臺的開展,不僅為更多同學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平臺,更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熱情和班級凝聚力。不僅能夠倡導青年學生發揮積極性,更加能夠堅定理念信仰,刻苦鉆研,勇于實踐,奮發成才。
(三)突出專業、精心培育,實現育人載體多元化
對于藝術類大學生,較容易受到社會、家庭和網絡因素的影響,對于其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專業觀念強的特點,我們重點加強對學生組織的建立的培育,尤其是重視大學生社團的管理。大學生社團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延伸,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大學課堂和其他教育環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大學生社團可以很好的達到學生社會化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教育的目的。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目前我們根據專業設置分別注冊了光影學社、心藝劇社、漫動作動漫社三個社團,作為補充,還組建了欣傳通訊社、數字影音制作中心、配音團隊等三個專業實踐團隊,共吸納學院60%的在校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人人有團隊、隊隊有目標、個個出作品的良好專業實踐效果。除此之外,在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背景下,我們還廣泛號召,積極宣傳,主動培育具有創業意向的同學,依托社團,依托專業實踐團隊,大膽實踐,勇敢創業,已經有多個創業團隊從社團中誕生,學生社團儼然成為我院創新創業孵化的第二基地。經過系列專業學習和實踐鍛煉,學院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據統計,學院學生在2015年獲得各級各類競賽獎項近892項,占到我院學生總人數的百分之55%以上,省級及以上獎勵63項。其中,在全省各級各類比賽中也斬獲佳績,如多次在河南省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河南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河南省微電影大賽中獲獎,還有部分同學經過有效的專業指導,不懈的努力追求,多次參與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科訊杯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并有多次入圍和獲獎記錄。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只有不斷創新,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實施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供給側改革,通過立足專業,結合實際,不斷探索藝術類大學生教育管理新途徑行方法,才能實現對學生有效的教育管理,才能達到培養合格藝術人才的目的。
作者:盧向禮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
- 上一篇: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現狀及創新策略
- 下一篇:小學體育心理健康教育論文5篇